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漢爲何會出現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在各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西漢爲何會出現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在各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景之治出現在什麼時候?爲什麼會出現文景之治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文景之治簡介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西漢爲何會出現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在各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后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裏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着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爲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由於秦末農民戰爭和四年楚漢之爭,社會動盪不安,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致使西漢初年社會經濟非常貧困。史書上記載:老百姓無法在田地上生產,到處是饑荒,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百姓死者過半。

那時連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純一色的馬拉的車子,將相們只能坐牛車。面對着這種形勢漢高祖劉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了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恢復和發展君主專制社會經濟成爲鞏固統治的當務之急。

漢高祖死後,漢廷經過一段的動盪,爆發了諸呂之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大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恆爲帝,史稱爲漢文帝,朝政逐步穩定下來。

其後漢景帝劉啓即位,漢高祖及其後的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滅的教訓,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着力於恢復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西漢爲何會出現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在各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第2張

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來被視爲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漢初至漢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間,文、景二帝仁慈恭儉,篤信黃老,以清靜不擾民爲政策,海內富庶,國力強盛。爲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在薄稅勸農,與民休息的政策指導下,經過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來了西漢前期的太平盛世。首先是農民負擔大大減輕。從漢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漢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後共62年間,西漢王朝實行的是中國古代堪稱典範的輕徭薄賦政策,農民的負擔是最輕的。

從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連續免除全國田賦長達11年,在這期間,農民來自農業稅的負擔沒有了,這在封建社會是絕無僅有的。所以,西漢前期七十餘年農民負擔一直很輕是歷史上公認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會安定。守閭閻者食粱肉,爲吏者長子外,居官者以爲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仁義而後絀恥辱焉。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這樣的安康和諧社會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經濟發展,國家財政充實。由於經濟得到發展和繁榮,國家財政與建國初相比,出現了天壤之別。如文景時,"太倉有不食之粟,都內有朽貫之錢"。

至漢武帝即位時,國家財政又上了新臺階。"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國家財政實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少見的。

由此可知,西漢以"文景之治"爲標誌的太平盛世,是通過輕徭薄賦政策取得的。漢初"無爲而治"的國策,也不是無所事事、放任自流的"無爲",而是積極"有爲"的。那就是爲農民建立平靜穩定的生產環境,努力把對農民生活生產活動的干擾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證農民的勞動得到穩定的報酬。

西漢爲何會出現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在各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第3張

在排除農民生產干擾方面,一是減輕政府對農民的賦役負擔,二是打擊豪強對農民的侵害;在保證農民收益上,一方面大幅度減免農業稅,一方面通過財稅政策穩定物價。太平盛世,國家的財政收入多、富人的收入高不是標誌,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的富足程度,尤其要看農民的富足程度。

文景之治在政治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無爲而治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衆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爲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爲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所謂"漠然無爲而無不爲也,澹然無治也而無不治也",《原道》篇就闡述了這一思想原則。在行政實踐中推行這樣的原則,就像《淮南子·覽冥》中所說"除苛削之法,去煩苛之事",以及《淮南子·齊俗》中所說"上無苛令,官無煩治"。

無爲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爲,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軍事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強化軍權

軍權是保障皇權最重要的權力,漢文帝在進入長安的當天夜裏,就命令親信宋昌爲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爲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有司衙門分別誅殺少后帝及其三個弟弟於各自的府第。皇帝回到前殿,連夜頒佈詔令,大赦天下。

漢文帝知道自己在漢廷並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有的宗室認爲他是"摘桃派",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務是採取恩威並施的兩手策略來鞏固皇權。

維護統一

由於漢王朝大力推行無爲政治,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起了催化作用。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必然使劉氏宗室內部在皇權和王權的分割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從文帝即位後就開始激化了。

文帝三年(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鎮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後自殺。只過了三年,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封號,將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西漢爲何會出現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在各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第4張

經濟措施有哪些?

與民休息

文景兩代採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結果,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顯著的發展,封建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到了文景之世,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得多。

農業的發展使糧價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餘錢至數十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間,由於國內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災,百姓總是人給家足,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大倉裏的糧食由於陳陳相因,致腐爛而不可食,政府的糧倉有餘財。

減輕雜稅

漢高祖登基後,約法省禁,減輕田賦稅率,"什五而稅一"。漢惠帝時,下令"減田租,復十五稅一"。可知漢高祖在位的12年間,後期因國家財政上的需要,稅率有所提高,但惠帝於漢高祖十二年即位後,馬上恢復了原來的稅率,使十五稅一保持下來,即使呂后當政時也未見改變。

漢文帝時,進一步降低田租的稅率,按"三十稅一"徵稅。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田賦稅率最低的時期,而且以後始終不變。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下詔:"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也。"將以往十五稅一的田租,又減輕了一半。

鼓勵生產

文景二帝多次下詔勸課農桑,按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員,經常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發展生產,還通過各種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人民開荒。

文化措施有哪些?

漢景帝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及發展已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統治階級上自景帝,下至郡縣官都逐漸重視文教事業的發展。漢景帝末年任命文翁爲蜀郡太守,文翁首創了郡國官學。

對於思想,漢景帝也不再嚴厲禁止其他學派的發展。當時的西漢初期,朝廷流行的黃老學派,即以黃帝和老子命名的學派,主張無爲而治,輕徭薄賦。景帝在提倡黃老的同時也讓包括儒家學說的其他各派存在、發展,這爲後來董仲舒學說的發展以及被漢武帝的重視採用提供了前提條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