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隋朝修建大運河有什麼歷史意義?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

隋朝修建大運河有什麼歷史意義?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朝修建大運河有什麼歷史意義,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隋朝修建大運河有什麼歷史意義?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

1、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2、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藉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3、在社會領域,隨着制度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漕運逐漸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爲主體的窠臼,發揮着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功能,成爲維護王朝穩定和制衡社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古代社會中後期,統治者熟練而頻繁地利用漕運進行社會制衡與調控,消弭諸如重賦、災禍以及物價波動等造成的社會不安定因素

隋朝修建大運河有什麼歷史意義?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 第2張

在公元七世紀初隋煬帝統治後,遷都洛陽。爲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揚州是裏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成爲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爲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