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書省的下設機構都有哪些?還有哪些官職

中書省的下設機構都有哪些?還有哪些官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書令

西漢年間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機構,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檔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稱中書令。史家司馬遷中年以後,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宮內圖書的整理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機構,其主官階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如西晉的中書監荀勖和中書令和嶠。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爲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爲隋文帝的父親名叫楊忠,爲忠避諱,改中書令爲內史令,中書省爲內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員以參議朝政等名義擔任實際的相職。到了武周時期,改中書令爲“內史”,中書省爲“鳳閣”。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者不是真宰相,不能主導全國政務。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不實際總理政務的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治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爲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中書省的下設機構都有哪些?還有哪些官職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中書侍郎

中書侍郎,中書省的副官,幫助中書令管理中書省的事務。

中書侍郎在漢朝開始設置,稱之爲中書郎,魏晉時稱之爲通事郎。南北朝時,正式稱爲中書侍郎,設置四人。隋朝改名內史侍郎,隋煬帝設置二人。內史令空缺時,內史侍郎開始參與朝政。唐朝改回中書侍郎(7世紀60年代稱西臺侍郎,武周時期稱內史侍郎、鳳閣侍郎,開元初期稱紫微侍郎)。唐代宗以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爲真正的宰相,常常以門下侍郎和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爲首席宰相。宋神宗元豐改制,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爲宰相。南宋復置參知政事,廢除中書侍郎。元代中書省的副官稱爲中書丞相,明太祖廢除。

中書省的下設機構都有哪些?還有哪些官職 第2張

中書舍人

“舍人”之名始見於《周禮·地官》,本是君王或貴族的親近屬官。《漢書·高帝紀》顏師古注:“舍人,親近左右之通稱也。”魏晉時於中書省內置“中書通事舍人”,至南朝梁去通事之名,改稱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僅次於侍郎,掌呈進章奏、撰作詔誥、委任出使之事,歷朝權責不一。隋煬帝時曾改稱內書舍人,武則天稱帝時中書省改稱爲鳳閣,中書舍人即鳳閣舍人。西臺舍人,唐時置六人,擇其中資歷深者一人爲“承旨”。宋初亦設此官,但無實權,另置知制誥及直舍人院起草詔令。明清內閣亦設有中書舍人,其職僅爲繕寫文書,職權大不如前朝。《新唐書·百官志二》:“中書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

其他官職

主書四人,從七品上。主事四人,從八品下。有令史二十五人,書令史五十人,能書四人,蕃書譯語十人,乘驛二十人,傳制十人,亭長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裝制敕匠一人,脩補制敕匠五十人,掌函、掌案各二十人。

中書省的下設機構都有哪些?還有哪些官職 第3張

右散騎常侍二人,右諫議大夫四人,右補闕六人,右拾遺六人,掌如門下省。

起居舍人二人,從六品上。掌脩記言之史,錄製誥德音,如記事之制,季終以授國史。有楷書手四人,典二人。

通事舍人十六人,從六品上。掌朝見引納、殿庭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則導其進退,而贊其拜起、出入之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