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漢初期時的丞相,他們手中的權力有多大?

西漢初期時的丞相,他們手中的權力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初丞相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漢文帝很寵幸一個叫鄧通的人,甚至把鑄幣權都給了鄧通,以至於到文景後期,天下盡是鄧錢和吳(吳國)錢。

但就是這個鄧通,差點被漢初丞相排名進不了前五的申屠嘉殺了。

起因是,有一次申屠嘉上朝跟文帝彙報政事,而鄧通在文帝身旁侍候。鄧通不開眼,仗着寵幸,對丞相有怠慢之色。

申屠嘉彙報完畢,當場就跟文帝說:“陛下您要是寵幸一個人,就給他富貴;但朝廷的禮儀,不能不嚴肅莊重!”

文帝聽了說:“丞相,你不要說了,回頭我私下教育他。”

單單文帝這一個服軟的姿態,放在漢武以後,就是“從諫如流”值得大書特書。

但這事,還沒完。

申屠嘉下朝到了丞相府,馬上發出命令,讓鄧通來丞相府見他,如果不來,就殺了鄧通。

鄧通一聽命令,嚇壞了。趕緊跑宮裏向文帝求救。

文帝很有政治家風範,尊重製度,也尊重丞相,同時也覺得這是一個教育鄧通的機會,於是就跟鄧通說:“你先去吧,等會兒我讓人找你去!”

鄧通沒辦法,只好硬着頭皮去丞相府。到了丞相府,摘了帽子,脫了鞋子,連連叩頭謝罪。

申屠嘉倒也沒真想讓鄧通死,也不能太不把君權當回事嘛!

但申屠嘉還是正襟危坐,疾言厲色,對鄧通一通訓斥,並作勢要以“大不敬”的罪名斬殺鄧通。

鄧通嚇得,把頭都磕出血了,申屠嘉還是不罷休。

這時候,文帝派使者持節過來召鄧通,順便還跟丞相求情:“這是我的弄臣,丞相看在我面上,就饒他一命吧!”

申屠嘉就坡下驢,就把鄧通放了。

鄧通到了宮裏,見到文帝,不覺大哭:“陛下啊,丞相差點就把我殺了啊!”

這事兒,反映幾點:

1、文帝是個高明的政治家,遵守遊戲規則。

2、丞相可以不經皇帝同意,處分中大夫這樣的官員。其行政權與決策權非比尋常。

3、丞相的權力有制度保障,皇帝尋常無法撼動。

4、鄧通是個沒用的東西——皇帝寵幸這樣的人,危害倒也不大。

申屠嘉就這麼難對付了,有沒有更難對付的呢?當然有!

西漢初期時的丞相,他們手中的權力有多大?

曹參是一個。

惠帝繼位不久,蕭何去世,曹參繼位爲丞相,天天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丞相府像美食一條街。

孝惠帝劉盈看不下去了,就跟中大夫曹窋,也就是曹參的兒子說:“要不,你回去問問你老爹,天天這是幹啥呢!”

曹窋回家小心翼翼地提了一句,卻遭曹參好一頓家暴:笞窋二百。

曹窋身體還挺好!拍拍屁股,回去跟惠帝彙報。

惠帝就在上朝的時候問丞相曹參:“幹嘛那樣打曹參,那是我讓問的,你打曹窋的屁股,就是打我的臉啊!”

曹參規矩還是懂的,馬上脫下帽子謝罪。但做完姿態後,畫風馬上變了。

曹參:“小子唉,你比你爹咋樣?”

惠帝:“不如。”

曹參:“你覺得我比蕭丞相咋樣?”

惠帝:“你好像不大行!”

曹參說:“那就對了!我們照着高皇帝跟蕭何定的規矩做就是了,折騰啥!”

惠帝表示說不過曹參,只好作罷。

看,本身漢初的頂層設計,相權實際能量就大於皇權,遇上這種丞相年高德劭、皇帝乳臭未乾的,皇帝只好天天喝哇哈哈。

回到申屠嘉。

申屠嘉在景帝繼位不久就死掉了,死在氣量狹窄上。

晁錯當時已經是內史,掌治京師,相當於長安一把手,不在九卿之列,但品級與九卿相近。

關鍵是,晁錯是景帝的心腹,加上有實權,就很不得了,當時朝廷的許多變革法令都出自他手。

內史府當時在太上皇帝廟景區範圍內。晁錯因爲出門不方便,就把廟牆給打通了。這就類似後來廢太子劉榮的罪,可大可小。

申屠嘉就打算以此爲題,奏請皇帝殺了晁錯。但晁錯提前聽到消息,先跟景帝解釋了。

於是,當申屠嘉在朝堂上提出要辦晁錯的罪時,景帝卻說:“那不是廟牆,是廟周圍擴展用地中間的圍牆,不至於有罪。”——此非廟垣,乃壖中垣,不致於法。

申屠嘉也沒辦法,因爲這實在不是多大的事兒。但申屠嘉下朝後,回到丞相府,跟長史(丞相府高級屬官,協助丞相處理事務)說了一句值得玩味的話:

“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爲兒所賣,固誤。”

看到沒,像內史這種兩千石級別的官員,按照制度,丞相也是可以先斬後奏的,提前彙報有需求但非必要。

後來,申屠嘉大概因這事兒,氣死了。

順便,申屠嘉在文帝中期就當了丞相,一干就是十餘年,一直幹到死。

申屠嘉的死,也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在他之前,蕭何、曹參、陳平、灌嬰都死於任內,丞相沒有終身制之名,但有終身制之實。

即便像周勃、王陵這些因爲與皇權衝突劇烈被罷相的,也基本得以善終。

申屠嘉死之後,景帝朝中後期的丞相,就開始走馬燈地換,陶青、劉舍、周亞夫、衛綰幾位,多不止一次入相罷相的。

這實際上也是皇權向相權的奪權——丞相有行政、司法、決策權,但皇帝有任免丞相的終極決策權,相權無法撼動,丞相可以時常換嘛!

景帝對周亞夫就是典型的不換思想就換人方式。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立下赫赫戰功,事後任太尉,五年後升任丞相。

有一次,竇太后想讓景帝趁早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爲侯,景帝就去跟丞相周亞夫商量。

周亞夫直接說:

高皇帝有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現在,王信雖然是王皇后的哥哥,但沒有功勞,按照約定,不得封侯。

景帝什麼反應呢?

《史記》說:景帝默然而止。《漢書》說:帝默然而沮。

這裏邊,從用詞看,班固立場更偏向劉漢王室一些,但兩者都不同程度反映了景帝的無奈。

到後來,匈奴王徐盧等五個人投降漢朝,景帝也想封這五個人爲侯。

跟周亞夫商量,周亞夫又給否了。理由是:“這樣做是在鼓勵叛臣賊子。”

連連碰壁,脾氣暴躁的漢景帝也怒了,直接說:“丞相你說的不算(丞相議不可用)”。最後硬是封了這五個人爲列侯。

這是撕破臉,不要什麼遊戲規則了。

周亞夫也因此罷了相,後來被誣告下獄,絕食五天後,吐血而死。

周亞夫之後,劉舍、陶青、衛綰,都是很乖巧謹慎的丞相,暫時,景帝勝相權半子。

西漢初期時的丞相,他們手中的權力有多大? 第2張

但沒有制度設計上的根本改變,寄希望於每個丞相都是乖乖仔,這不現實。

漢武帝繼位後,魏其侯竇嬰當了一段丞相,三朝老臣,沒什麼過分的舉動。

竇嬰後來罷相,田蚡爲相,又是國舅爺,也得年輕漢武帝的信任,相權就又迴光返照了。

田蚡時常推薦人當官,動輒就是二千石的大官——比如韓安國在樑國失意後就得田蚡的照拂而又當上中央官員的。

這樣的事情多了之後,漢武帝也忍無可忍,有一次就沒好氣地說:“你任命官員完了沒?我也想任命幾個!”

田蚡當丞相,權勢危重如此。如果漢武帝是個平庸的皇帝,沒準田蚡就像王鳳、王莽一樣專權了。

但漢武帝雄才大略,那意味着這種局面將徹底改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