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晚唐時期大量的民變和叛亂?過度的削藩所導致的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晚唐時期大量的民變和叛亂?過度的削藩所導致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大唐,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859年12月,大唐江南東道的浙東一帶,發生了以裘甫爲首領的農民起義,這也是大唐王朝歷史上第一次真正而又完全意義上的農民起義,而起義的目的則是推翻唐王朝的統治。由於浙東的兵力嚴重不足,朝廷不得不從鄰近各道與河南調集軍隊,最終在860年6月將起義鎮壓下去。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晚唐時期大量的民變和叛亂?過度的削藩所導致的

868年夏,桂州駐軍(總數3000人左右)由於超期服役集體譁變,在軍官的率領下全副武裝自行返回家鄉,朝廷由於在該地沒有充足的軍力來應付,不得不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批准了駐軍的要求。然而,當譁變軍隊回到徐州(該部派駐桂州之前的駐地)時,被節度使拒絕入城,譁變軍隊隨即採取了武力,演變成了叛亂,由於此處是駐軍的家鄉,自然很快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同樣的,當地軍隊無法勝任鎮壓的任務,朝廷不得不從其他地方調集軍隊,甚至於從西部邊境緊急調派了3000名沙陀騎兵,花了幾個月時間纔將叛亂鎮壓下去。

上述兩起規模較大的叛亂事件,再加上同時期發生在浙東、湖南、江西等地的,朝廷任命的觀察使、節度使被當地駐軍和百姓趕跑的事例,不難看出,彼時的朝廷、地方政權和軍事機構已經極度虛弱,完全不能應付愈演愈烈的民變和叛亂,這也是稍後爆發的“黃巢起義”能夠形成氣候的直接誘因。

衆所周知,在“藩鎮割據”時代,雖然朝廷和藩鎮之間屢屢發生衝突和對抗,但民間的形勢卻相對平穩,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影響到王朝命運的轉變呢?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晚唐時期大量的民變和叛亂?過度的削藩所導致的 第2張

答案是,大唐朝廷對藩鎮制度的矯枉過正!

唐高祖、太宗執政爲典型代表的前唐時代,大唐推行的國策是中央高度集權模式,軍事方面採取則是以府兵制爲核心構建起來的“虛外實內”的部署方式,朝廷手中掌握着最精銳的部隊和最能幹的將領,然後再憑藉強大的國家實力,從容徵調軍隊,發動戰爭來擴張領土和影響力。

玄宗朝開啓的中唐時代,大唐的疆域版圖擴張到了極限,漫長的國境線需要配備大量的精銳部隊來守衛,於是乎不得不採用“虛內實外”的戰略,加強邊境兵力,將軍隊職業化,並同步的加強了節度使的權力,這一趨勢在“安史之亂”終結後達到頂峯,從而開啓了所謂的“藩鎮割據”時代。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晚唐時期大量的民變和叛亂?過度的削藩所導致的 第3張

整個晚唐時期最能幹的皇帝憲宗,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加強了朝廷的權力和威信,並從財政制度上最大可能的削弱了藩鎮的經濟實力。憲宗之所以能夠重塑朝廷威信,除了靈活多變的策略之外,還有朝廷直屬的精銳部隊神策軍的威懾。

然而,由於繼任者的目光短淺,完全沒有看到問題的核心,僅僅在表面上延續憲宗的政策,藩鎮的收入被持續性的削弱,而朝廷又一味的強調稅收,並以此作爲升遷的主要政績,於是乎當節度使們發現難以滿足朝廷的稅收要求之時,必然採取緊縮開支的政策,軍需和糧餉便成了最容易下手的目標,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兵力減少和素質降低,以及嚴重的不滿,至此,藩鎮已經失去了控制轄區的能力。

與此同時,被憲宗視爲核心打擊力量的,朝廷直屬的武裝力量,規模龐大的神策軍,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來確保其忠誠和戰鬥力,反倒是僅僅通過豐厚的賞賜來進行籠絡,於是乎整個軍隊從上到下,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腐化墮落之中,戰鬥力直線下降。

不同於前唐的“虛外實內”和中唐的“虛內實外”,晚唐時期,以藩鎮爲代表的地方軍隊被嚴重削弱,中央直屬軍隊又只剩下個空架子,整個大唐王朝的精銳部隊,僅僅剩下數量很少不能輕易使用的邊軍,典型的“內外皆虛”,可想而知,如何去應付此起彼伏的民變和叛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