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士兵制度演變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

士兵制度演變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士兵制度的演變,爲何會導致通貨膨脹?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建軍開戰,必須先有軍費。在上古時代,戰爭時需要的兵源是在兵役制的基礎上補充,參戰的兵士們自帶糧食、兵器等。故而中央政府財政開支中軍費佔的比重較少。自唐、五代起出現募兵制後,中央財政開支中軍費佔的比重日益增加,而到宋朝實行全面的募兵制後,軍費開支的負擔愈發沉重。《宋史》載:"兵民之物故者,以數十萬計,糧食之陷失者,以百餘萬計。凡器甲舟車,悉委僞境,而江淮蕩然無以爲守禦之備。凡邊民之骸骨相枕,國家之膏血無餘。"

中國古代兵制,自唐五代前後變化明顯。兵制的變革體現在以募兵制代替了傳統的府兵制,使得傳統的兵農合一的軍隊逐漸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而這一變化早在天寶時期設置節度使就已經出現了。宋朝基本上全部採用募兵制,由國家出錢僱傭,負責起居飲食,定期發放相應的兵餉。原來有士兵自己負擔的部分現在全部轉到國家,財政負擔無疑加重了。

士兵制度演變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

無論北宋、南宋,北部都有強大的敵人,故而戰爭頻發。數額巨大軍費開支給中央財政造成無法解決的壓力,因此,出現了財政赤字狀態。宋朝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就是鉅額的軍費開支,宋廷爲了解決財政赤字採取了一些政策,其中關鍵性的政策是發行大量的貨幣。

整個南宋時期,戰爭對貨幣的依賴性日益加深,爲了彌補貨幣不足,紙幣成爲國家的首選。因此國家不斷大量引發紙幣,由於含金量的愈發下降,紙幣越來越貶值,由此引發了巨大的通貨膨脹,國家的經濟危機也就越來越嚴重。隨着宋朝經濟發展,日常生活中貨幣使用、流通量的增加,中央政府財政收入中貨幣收入佔的比重增加,因此,軍費開支中貨幣開支也日益增加。

宋代禁軍南宋戰爭與貨幣之間的具體關係

自古以來進行戰爭,軍費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從上古時代的兵役制,到唐五代的募兵制,再到宋朝實行全面的募兵制,軍費開支的負擔愈發加重。再到南北宋頻繁的戰爭,數額巨大的軍費開支給中央財政帶來了很大壓力,由於無法解決財政壓力,出現了財政赤字。

宋朝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就是鉅額的軍費開支,爲了解決財政赤字,宋廷採取了一些對策,其中的關鍵性對策是發行大量貨幣。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前,軍費開支已經佔財政收入相當大比重。宋朝的財政收入項目中有實物、錢幣,其中錢幣的比重比前代大幅增加了。《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載:"每歲天下所納錢九百二十五萬餘緡,天下歲人緡錢千六百餘萬。開寶之籍總三十七萬八千,而禁軍馬步十九萬三千。自來天下財貨所人,十中八九贍軍。"

士兵制度演變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南宋在與金戰爭中喪失了國土的三分之一,而且財政收入大幅減少。但是在當時的危機情況下,必須維持大量的軍隊開支。當時尚未穩定的南宋政權可以說是個避難政權,攜帶大批實物既不現實,也不方便,因而需要較容易攜帶的錢幣。因此,南宋初財政收入中錢幣佔的比重大幅增加。高宗初年,由於財政收入來源減少等原因,財政收入比北宋減少了,但是財政收入中貨幣的比率增加了。

到了光宗朝,才恢復到北宋時期的錢幣收人狀態。南宋喪失了三分之一的國土,但是貨幣收人卻比唐朝增加了三四倍,這使得財政收入中貨幣收入比重日益增加,在南宋財政開支中軍費開支佔80%左右,由此可知,軍費開支中貨幣的比率也是日益增加。

宋光宗宋朝軍費開支比重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實行全面的募兵制。唐五代也實行了募兵制,但是當時招兵的主要手段還是徵兵,募兵制只是作爲徵兵制的補充手段。宋朝軍費開支浩大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實行全面的募兵制。北宋仁宗時期財政開支中大部分是養兵費用。北宋時期佔一半以上,南宋時期佔十之八九。《蔡忠惠公集》載:"養兵之費,禁軍一兵之費以衣糧、特支、郊賚通計,一歲約費錢五十千,廂軍一兵之費歲約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萬餘人,一歲約費四千八百萬緡。"譯文:北宋人蔡襄統計說,當時錢幣收人3682萬餘貫,支出3317萬餘貫,其中軍費爲994萬餘貫;納、絹等紡織品收人874萬餘匹,支出723萬餘匹,而軍費卻達742萬餘匹;糧食收入2694萬餘石,支出3047萬餘石,其中軍費爲2317萬餘石;草收人2939萬餘束,支出2952萬餘束,其中軍費爲2498萬餘束。

不僅是北宋的特殊情況,而且南宋也遇到這種情況,南宋高宗紹興年間的情況與北宋情況大同小異。紹興年間的軍隊數,從20萬至30萬,呈日益增加的趨勢,供養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費用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高宗南渡以後,南宋的兵力日益增加,而且不乏爲了進行北伐而增加兵力的舉措。爲了準備北伐,軍費開支也是日益增加。開禧北伐的失敗,中央財政損失浩大。戰爭的勝利者在政治上、經濟上得到利益,而敗者非但得不到利益,還要賠償勝利者進行戰爭的費用與損失。

士兵制度演變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紹興和議時,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隆興北伐失敗後,隆興和議的結果是宋每年給金的歲貢改稱歲幣,銀絹從25萬兩、匹改爲20萬兩、匹。開禧北伐失敗,嘉定元年宋金雙方議定的嘉定和議的結果是增歲幣爲銀30萬兩、絹30萬匹。和議的結果使南宋政府的財政加重了負擔。

紹興和議軍費開支的不斷上漲導致南宋貨幣的大量發行

戰爭與財政在中國古代有密切的關係。募兵制的全面推進使得國家的財政壓力愈發加重。宋高宗趙構年建立南宋政權以後,宋與金、蒙不斷髮生戰爭。南宋建立於兵火之中,國土面積大大減少,但是國家的冗官、冗兵問題依然十分嚴峻,龐大的官僚集團和國防軍隊仍需要大批資金來維持。因此,朝廷不斷創立和擴大地方財政上繳中央的名目和數量。

同時南宋政府爲了有效且儘快帝解決財政問題,不斷髮行紙幣,但由於發行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引起了通貨膨脹。紙幣的泛濫帶來了社會經濟上的問題,如紙幣的貶值、物價的上漲等。這些問題大多由老百姓負擔。這些問題當中,不可忽略的是紙幣的濫發引起紙幣貶值,進而導致財政狀況惡化。爲了緩解財政壓力,宋廷又發行了更多的紙幣。如此循環往復,導致財政狀況愈發惡化。

南宋時期的財政是赤字財政,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在於巨大的軍費開支。爲了不斷進行戰爭,需要維持大量的軍隊,這給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正是因爲當時南宋對外所面臨的嚴峻軍事形勢,內部又有農民起義爆發,因此削減軍隊的數量是萬萬不可的。對此朝廷的對策就是發行大量的楮幣,選擇這個方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低廉,能夠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偏小。

端平入洛這一事件對南宋政治打擊巨大之外,也對南宋的財政政策造成了影響。在前年已經大量發行會子之後,又於端平元年發行了數量更爲龐大的第十七界會子,達到了42000萬緡。這樣的措施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通貨膨脹愈發嚴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宋史》載:"嘉定十一年,造兩淮交子二百萬,增印三百萬。十三年,印二百萬,增印一百五十萬。十四年、十五年,皆及三百萬。自是其數日增,價亦日損,稱提無術,但屢與展界而已。"

士兵制度演變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南宋時期的財政是赤字財政,赤字財政的主要原因在於巨大的軍費開支,但是軍費開支對於當時南宋政府的處境來說又是不能避免的,畢竟面臨着內有外困的局面,政府必須把維護統治的軍隊放在第一位。因此,在經濟發展跟國家安全,南宋朝廷選擇了國家安全,力圖不減弱軍隊數量和軍隊實力,以此來維護趙家統治的延續。

看出南宋政權出於戰爭需要維持大量的軍隊,而且呈現不斷增加兵力的趨勢。筆者言及南宋財政是赤字財政,南宋政府爲了解決財政赤字問題採取了不少對策,但在軍費開支佔財政開支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情況下無法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南宋楮幣發行猛增,其原因是楮幣發行成本低,可以一定程度暫時緩解財政問題。因此,軍費開支中楮幣佔的比重日益增加。戰爭與軍費開支依賴貨幣的程度日益加深。

宋理宗財政改革裏包括楮幣改革,目的是通過楮幣的改革,解決財政赤字。但是現實情況卻是端平人洛以後濫發會子,財政日益惡化。戰爭費用是剛性的,在巨大的戰爭費用開支面前,宋廷也只能用發行會子加以應付。作爲宋、蒙全面戰爭的直接導火線,從這層意義上講,端平人洛對這一時期及此後會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無論北宋、南宋,北部都有強大的敵人,故而戰爭頻發。數額巨大軍費開支給中央財政造成無法解決的壓力,因此,出現了財政赤字狀態。南宋時期,進行戰爭對貨幣的依賴性日益加深,導致楮幣的泛濫。紙幣的濫發導致物價上漲,嚴重破壞了經濟基礎。這些苦果最終都被轉嫁到一般平民身上,帶來了嚴重後果。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南宋統治者始終未能妥善解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