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處暑時節爲什麼要養生?處暑時節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處暑時節爲什麼要養生?處暑時節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防曬不可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天文專家提醒說,處暑後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指數較大,這個時候公衆不要因爲天涼快了就忽視防曬,千萬不要被“秋老虎”傷了皮膚。

在戶外時間長了,肌膚容易出現紅腫、刺痛、水泡、脫皮等現象,這是遭受陽光毒曬而留下的紀念品。肌膚曬傷要趕快實施搶救,首先不再增加皮膚過度負擔,以舒緩、鎮定發紅發熱的皮膚爲先,再使用溫和、無刺激的保養品,才能加速細胞修護、再生,緩和皮膚曬傷的症狀。

處暑時節爲什麼要養生?處暑時節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防“秋乏”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處暑”期間,天氣由熱轉涼,很多人都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種自然現象。“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秋乏”是人體要休整。

在炎熱的夏季,人的皮膚溼度和體溫升高,由於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適的環境調節,人體過度消耗了能量,失去了較多的“老本”。

秋季雖然人體出汗減少,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由此人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身體出現各種不適,潛伏在夏季的症狀就會出現,機體也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

夏天晝長夜短,天氣悶熱,很多人長期睡眠不足。處暑後天氣變涼,就該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儘量爭取晚上10時前入睡,並要早睡早起,以提前進入“備戰”狀態,防止上班犯困。也可以適當午睡,這樣利於化解困頓情緒。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鍛鍊以早晚爲好。只有體能充足,才能戰勝季節交替時身體的不適。登山、散步、做操等,簡單運動有助於情緒平靜解除秋乏。即使在不疲勞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舒適。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

處暑時節爲什麼要養生?處暑時節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第2張

飲食需注意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因此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比較適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

進入初秋,很多“苦夏”、在夏天裏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一些老人更講究主動貼秋膘。

但不要急着貼秋膘。因爲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再多增加肉食。

保持飲食清淡,合理營養。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物,包括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及酒等。從中醫上講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對人身體的危害。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和豆製品等。

不吃油膩食物。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易使人睏倦的酸性物質,應少吃;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利於提神醒腦。這是因爲果蔬中的維生素作爲輔酶能協助肝臟把人體疲勞時積存的代謝物儘快排除掉,同時蔬菜和水果爲鹼性食物,其代謝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

防陰暑

有些人在出汗後喜歡馬上用涼水沖澡,還有些人則選擇大量喝冷飲,更有甚者,乾脆在地上鋪上涼蓆就躺下了。其實,如果這樣不在意的話,很可能會導致陰暑。陰暑也是中暑的一種,其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溼的入侵。所以,在消暑時別太貪涼,要預防陰暑的發生。

室內空調的使用要得當,建議室內外溫差保持在5℃左右,避免着涼感冒,還應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將家中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混濁、潮熱。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應勤洗澡、換衣服,內衣要以純棉製品爲主,既能吸汗對皮膚又無刺激。

老人保養要注意

處暑時節,白天炎熱,晚上涼爽,晝夜溫差大,年老體弱者往往來不及適應。所以老年人更要注意保養。

飲食:營養要跟上

因天氣熱,出汗多,會損失大量蛋白質、維生素,更會丟失水分及電解質,所以老年人可以每天喝點牛奶,吃一個雞蛋,適量的豆粥、魚及瘦肉,以補充鈣質和鐵。多吃水果、青菜,最好飲水或豆湯1000ml以上,以補充丟失的水分。

鍛鍊:“不累”是標準

活動對老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適量做些運動,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運動量和運動方式應有所差異。

夏秋季節,中午氣溫偏高,應儘量避免室外活動,特別是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室外炎熱的天氣,會使血壓急劇升高,增加了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

早晚氣溫相對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適當運動,如快走、打太極拳、爬山等比較適合中老年人,注意不要過度運動,否則更容易感到睏乏。

處暑時節爲什麼要養生?處暑時節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第3張

防病:“老毛病”易復發

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老毛病”,在這個階段復發的概率很高。除此之外,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季節交替的時候發作,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除了要留意溫差變化,適當添衣之外,在平時也要多做一些運動。

老年人起牀動作宜緩慢,做到“三個半分鐘”:起牀前伸個懶腰牀上坐半分鐘、牀沿坐半分鐘、下牀站立半分鐘,然後洗臉、刷牙,適量飲水。

除了慢性頑疾外,像秋後腹瀉、胃炎和腸炎等,在這個季節,稍不注意,也很容易發作,而且久治難愈。另外,老人在這個多變的季節裏,也容易感冒、發熱。因此,專家提醒,在立秋過後,每日早晚的溫差較大,老年人在入秋後更要特別注意保健防病。

出遊:秋後出遊要“六防”

一是防意外。老年人出遊時,行動宜謹慎小心,坐車、乘船、登山時均要結伴而行,相互照料;同時,要精心安排旅程,儘量減少勞累。

二是防過敏。過敏體質的老人,要儘量迴避有花處,或事先口服防過敏藥物。

三是防暈動。經常暈動者,可隨身攜帶相關藥物,並於行前半小時服用。

四是防跌倒。老年人外出時,最好帶上手杖以防跌倒;一旦跌倒,不要急於扶起,應弄清原因後再作處理。

五是防痢疾。在外就餐時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生、冷、不淨之物。

六是防感冒,秋季天氣變化無常,外出時要帶足衣服,攜帶雨具;不要坐在潮溼的地面上,切忌迎風而立,避免受涼;睡前要用熱水洗腳,睡時適當墊高腳部,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