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嗎?《孫子兵法》是怎麼來的?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嗎?《孫子兵法》是怎麼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嗎?《孫子兵法》是怎麼來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提到《孫子兵法》相信很多人都對它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它的來歷麼,今天就由小編來說說,其中它所包含的智慧至今適用。

相傳《孫子兵法》爲春秋時期吳叫孫武所寫,但從那至今,孫子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吳國的將軍孫武的爭論,就像人類歷史的戰爭,從來沒有消停過在戰國時期,商君書、韓非子等書中提到的吳孫支書,指的就是孫子兵法和吳子兵法。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嗎?《孫子兵法》是怎麼來的?

但同樣沒有說明作者是孫武,直到漢代司馬遷史記中才把孫子13篇的版權畫在孫武的名下,孫子兵法仰仗者,司馬遷史記威名千年之間,再也沒有人對這本書的版權問題說三道四。

質疑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人陳振孫在直齋書錄體檢中直接向太史公發飆,孫子真的是孫武撰寫的嗎?真的有孫武這個人嗎?緊接着宋人葉適與清人姚際恆也在爲陳振孫助拳,當然他們可不是信口開河的,都是講事實擺道理的人,他們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史記》中雖然確切的講到孫吳幫助吳王去討伐楚國這件事情,還提到一個殺掉吳王兩個愛妃的宮女的經典段子看起來似乎很真切,但是這個可能是小說家說的爲什麼呢?

試想一下吧,如果有人去投靠一個君主,想建功立業第一次見面就把君主的愛妃給殺了,就算君主還讓你的腦子還留在脖子上,但想讓君主不恨你容易嗎?更不要說得不得到君主的信任了。

還有一個佐證,就是《左傳》中在距離數吳王的生平事蹟時候,從來就沒有提到過孫武這個名字,如果春秋時期真的有孫武,這個人又該出那麼大的世界來,想必《左傳》這本書也是不會不提到他的《左傳》。

對於吳國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吳國攻佔楚國首都這件事情,講得還是比較詳細的,其中提到孫武等人,未見孫武之名,由此不能斷定孫武存在與否,但卻可以說在吳國,孫武好像就像是一個跑龍套的,一點兒都不像一個大軍事家。

如果孫子這本書真的是春秋時期孫武所寫的,那麼書中就不該出現某些不該出現的硬傷,例如春秋時期稱大富爲主,在這本孫子中卻屢稱國軍爲主,春秋時期出征,帶兵並無國軍受命將軍魏徵的事情不存在,孫子書中提到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

春秋時期戰爭規模不大,幾次著名戰役所用的戰車不過區區幾百輛,這樣大規模的戰爭,戰國時期纔可能有,因此《孫子兵法》應該是戰國中後期人所寫的,春秋時期的孫武,獻給吳王的不是這部兵法。

在《孫子兵法》中出現過十次,這都是戰國以後的用法,在春秋時代,騎統帥大軍的多是君主本人,如果是臣子就是那個平常管理國家的政策,多是君主的近親或者大臣,貴族將相都有一個人擔任,沒有將這樣一個管理和指揮軍隊的專職部門將相分離,都是戰國時期的事情了。

還有在孫子兵法中寫道,軍費開支時多提到千金二字,也還提到百金這也暴露了,這本書應該寫於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的金還不是貨幣,不會出現數詞和金蓮在一起的說法。

也有人以爲《孫子兵法》是孫臏寫的這種觀點,認爲在《呂氏春秋》中列舉了春秋戰國時期之十大著名學派的人物,孫臏赫然在列。可見在戰國時期,其最高人物是孫臏,還有在戰國策中提到孫子的名字,多次,例如在書本中中提到孫子謂田忌曰,熟悉孫臏故事的人都知道,孫子指的一定是和田忌合作的孫臏。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嗎?《孫子兵法》是怎麼來的? 第2張

同樣的,也有很多學者都懷疑這些看法,看來要徹底解開孫子的作者之謎,還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證與研究。

但不可否認《孫子兵法》是我國珍貴的古代文化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結晶。這本兵書得到廣泛的世界認可度,如,美國人稱《孫子兵法》爲歷史上最傑出的智慧,併成爲美國高級軍校的必修書目;日本人將《孫子兵法》列爲商界領袖的必讀書。這本書中蘊含懂得變通的理解,很多理論、原則都是可以借鑑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因此,兵家之道至今爲世人所研究,實用性極高。它在現在戰爭,尤其在商業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因其包含的戰略戰術思想可以被廣泛地運用於商業環境,指導着商業戰略。

戰爭規律與“道”:先秦兵書在論述戰爭的普遍規律時,夾雜了《老子》中關於“道”的思想理念。“道”的含義即如同今日所說的自然規律,或者說是萬物生長的總原理,是人類必須遵循的規律,因其不變性,故又稱爲“常”。先秦兵書所反映的戰爭原理均可由此尋找到思想淵源。兵家以道家特有的哲學思想與自己的兵學理論相融合,是對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一大貢獻。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嗎?《孫子兵法》是怎麼來的? 第3張

細讀孫子兵法, 我們就會發現其核心論述就是謀略。謀略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競爭是實力和智慧的較量。商戰如兵戰,善用謀略者勝。一本《孫子兵法》,留給我們的是智慧與謀略的啓示。現代商業的競爭就如同軍事戰爭,雖不見刀光劍影與硝煙,但也如戰爭般兇險。企業的高層決策者便如同如同軍事戰略制定者,必須有勇有謀,才能在競爭中生存。尤其是面對非常激烈的競爭環境, 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出現失誤, 就可面臨被擠出競爭的行列的風險,從而導致企業的衰敗。因此,企業的高層決策者必須審時度勢,立足現實,預測未來,運籌帷幄,出奇制勝。

孫子兵法的戰略思想有兩層含義:一是預見性, 所謂“未戰而廟算勝”;二是智慧性,所謂“因形而措勝於衆”。孫子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究竟有些什麼奇謀妙策,龍韜虎鈴,他一 概採取引而不發的敘述。 同時,《孫子兵法》注重對“知”這個概念的闡述,知的概念是其餘理論展開具體論述的重要基礎。正如書中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不難理解,先知彼此,方纔出謀,最後行動,因此,知是所有一切的基礎。

那麼,何爲知?《孫子兵法》裏的“知”有三層意思:第一,洞悉事物的基本條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時刻冷靜科學地分析當前的局面。第二,提升境界,看的更長遠,對局面的微妙變化都應當瞭如指掌。這就要求能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地方這恰恰是勝利的關鍵。第三,洞悉事情發展的規律, 這便是所謂的“道”,對事情的發展要有預見力。因爲知道事情的發展規律,才能避免突發狀況。

《孫子兵法》強調:強調將帥們在戰場上判斷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指出將帥們在知道一些要根據戰場上的實際情況進行取捨, 有些道路不能走,有些目標不能攻擊。作戰方式有點像水,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低處奔流,作戰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的地方而攻擊敵人的弱點,水因地勢的高下而制約其奔流的方向,作戰則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針。所以,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依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稱得上用兵如神了。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嗎?《孫子兵法》是怎麼來的? 第4張

生活中也是這樣,在面對人生的抉擇時,需要慎重的考慮。《勢篇》中說“以利動之,以 卒待之”,這一作戰原則從另一方面也告誡着我們學會正確面對取捨與得失。不要被一事物表象所矇蔽。“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權衡利弊,趨利避害,正確取捨,才能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這種思想影響了後世很多。

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其中十句經典名言,充滿智慧,至今依然適用。

第一句:“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孫子兵法·始計篇》

真正的將領,應該是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的人,纔可以擔當大任,如今也是至關重要的衡量標準。

第二句:“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孫子兵法·始計篇》。

根據“利”的原則而採取應變措施,制約敵人,讓更優秀更精幹的人爲你做事,讓更富有心智的人爲你出謀劃策,這就是現在的“因勢利導”。

第三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始計篇》

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也就是做出的行動要出乎人的意料,現在多用於表示要抓住機遇。

第四句:“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孫子兵法·虛實篇》

作戰的方式有點像水,水運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向下奔流,作戰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的地方而攻擊敵人的弱點,水因地形而制約它奔流的方向,作戰則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針。所以作戰沒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如今用來表示根據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第五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子兵法·九變篇》

這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原則。但凡明君聖主,只要頭腦清醒,對於征戰在外的將帥,只是遙相節制、賦予將領充分的自主權,而非“事無鉅細”、身必躬親地干預前線兵務。結果往往是前者得勝,後者敗北。

第六句:“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孫子兵法·謀攻篇》

不瞭解軍隊的內部事務,而去幹預軍隊的行政,就會使得將士迷惑;不懂得軍事上的權衡機變,而去幹涉軍隊的指揮,就會使得將士產生疑惑。如今的管理層更是如此,經常會犯這種錯誤。

第七句:“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孫子兵法·九地篇》

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如今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第八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兵法·謀攻篇》

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爲,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纔是攻打敵人的城池,用最小的損失獲取最大的利益。

第九句:“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孫子兵法·形篇》

善於作戰取勝者,既沒有奇異的勝利,也顯不出智謀之名,更看不出勇武之戰功。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把自己處於絕地逢生的境地,說話辦事都是謹小慎微,不能把自己的事業當成一個賭注。

第十句:“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追。”——《孫子兵法·軍爭篇》

敵軍退回本國不要攔截,包圍敵人也要留缺口,敵人到了絕境可能拼命,不要盲目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