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爲什麼要造城牆?古代造城牆是怎麼造的?

古代爲什麼要造城牆?古代造城牆是怎麼造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爲什麼要造城牆?古代造城牆是怎麼造的?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看古裝電視中主角到達一個城市的時候,眼前必然有一座巍峨的城牆,下面開着一個門上書城市的名字。很多人印象深刻就是《射鵰英雄傳》中的古襄陽城牆,由郭靖大俠坐鎮抵禦蒙古和金人的入侵,靠着這些堅固的建築,讓敵人們無可奈何。可以說正是有了城牆纔有了城市,城牆確實是中國城市中最基礎、最深刻也是最耐久的部分,早已融入到中國人的文化血液中。在中國曆朝歷代中,從京城到州府再到縣城,幾乎處處都有各種類型的城牆,哪怕再小的居民區也都有類似建築進行防衛,比如木製柵欄。

古代爲什麼要造城牆?古代造城牆是怎麼造的?

這裏以平遙古城爲例,平遙作爲古代縣級城市的代表,目前仍保存完整,其城牆建造技術有廣泛代表性。

用黃土分層夯實版築。黃土則來源於挖護城河,使城垣與護城河一舉兼得。所謂版築,就是在兩塊板子之間填滿土後夯實,再逐層用這種方法不斷增高。在建造城牆的時候,使其斷面呈梯形,所以不易坍塌。

明初改進夯築技術及包磚的城牆建造技術:

古代城牆,除了北京和南京兩座都城城牆以及西安府城城牆內外包磚,其他的城牆大多隻在城門內外包磚及城牆外側包磚,而城牆內側外露夯土。明初燒磚技術改進,使得爲城牆大規模包磚成爲可能,我們現在見到的城牆大多就是建於那一時期。

古代爲什麼要造城牆?古代造城牆是怎麼造的? 第2張

平遙城牆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對原有城牆進行大規模擴建及改建。原本單純用素土夯築的牆基和牆體,在重新夯築時自下而上採取了加筋強固的措施,每隔2米就鋪有一層間距爲2-3米的木樁。並在夯土時將每層夯土的厚度控制在12-15釐米,使夯土層更加堅固密實。

不僅如此,夯土牆在包磚時也有特殊設計保持城牆穩固。在城牆基礎處,先用巨大條石壘起半人高的擋土石牆,再在條石上砌築城磚作爲擋土磚牆,這部分磚牆的厚度從下到上逐層收縮,最高處的磚牆也要厚0.53米。除此外,擋土磚牆內側每隔6米還砌有一座與城牆高度一樣的厚實城垛,來增強夯土的穩固性。使得用這種技術建造起來的平遙城牆又高又堅固。

古代技術那麼落後的情況下不惜財力卻修建城牆,尤其是以王朝首都的城牆最爲堅固,那爲什麼現代又要拆了呢?

第一點,古代戰場騎兵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力量,蒙古人就是憑藉蒙古騎兵橫掃天下,一直打到歐洲地區。城牆的修建可以有效的抵禦騎兵,讓他們發揮不了作用,如果是一馬平川沒有防禦工事的地形,敵人一個衝鋒可能就沒有了。而現代飛機大炮的出現,再堅固的城牆也抵擋不了幾下,再勞神費力的去修建城牆,就是勞民傷財。城牆也完全失去了它的作用。

第二點,我們在電視中看過,進城的百姓經常要被士兵們搜身,甚至是盤剝一番。尤其是晚清時期,各地軍閥林立固守城池,高大的城牆給百姓們帶來的不是安全感,而是陰影是過去受到壓迫的苦難。將城牆拆穿其實也是拆掉老百姓心中過去不好的回憶,從此以後進入新時代,以後想要出入城鎮都是隨心所欲。

古代爲什麼要造城牆?古代造城牆是怎麼造的? 第3張

第三點就是時代的發展,出於城市規劃的原因,一些城牆必須要拆掉,比如說需要通火車城牆都是阻礙。以前城市規模太小,當時全國最大的首都也比不了現在隨便一個市,而且以前的規劃也不一定科學,爲了更符合發展的需求,經過現代的改造後城牆就被拆除了。

如今只有幾個古來的城市依舊保留一小部分古城牆,作爲過往歷史的見證。我們更應該擡頭向前看,過去那些不好的東西就讓它們隨風消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