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司馬遷爲什麼會被處以宮刑?他寫《史記》時經歷過怎樣的磨難?

司馬遷爲什麼會被處以宮刑?他寫《史記》時經歷過怎樣的磨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遷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我們或多或少地都瞭解《史記》這本偉大的著作,《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全書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字,上自黃帝時期,下至漢武帝年間,這本史書由西漢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所著,司馬遷大約二十歲的時候懷着繼承祖輩史官事業的志向,蒐集各地的歷史資料、考察風土人情,爲他以後寫下這部史學鉅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我們讚歎《史記》偉大的時候,忍不住感嘆司馬遷當時寫就《史記》之時經歷過怎樣的磨難?

司馬遷爲什麼會被處以宮刑?他寫《史記》時經歷過怎樣的磨難?

天漢二年,大將軍李凌奉旨征戰單于,率領五千人被單于八萬騎兵圍攻,李凌與將士們毫不畏懼,做最後一搏,給予了匈奴以重大打擊,終於寡不敵衆,不幸成爲俘虜。此時的大漢朝廷卻有謠言說李凌叛國投降,漢武帝聽說他投了降,好幾日茶不思飯不想轉而憤怒不已。時下朝中許多軟弱的大臣雖然明事理,然而不敢得罪盛怒的漢武帝,反而紛紛說起李凌的壞話,開始紛紛指責起這位平時征戰沙場的大將軍,一方面求自保,另一方面順應漢武帝的心思,曾經威風凜凜的大將軍被朝廷上的百官挑撥是非、誇大過錯!

司馬遷爲什麼會被處以宮刑?他寫《史記》時經歷過怎樣的磨難? 第2張

漢武帝徵求時任太史令之職——司馬遷的意見。“太史令”這個官職在當時只是個負責掌管天時星曆的官,政治、軍事這類國家大事可以說跟司馬遷的職責沒有太大的關係。面對漢武帝的詢問,他最穩妥的表現就是應該隨聲附和,人云亦云,況且司馬遷和李陵並沒有多少交情,連一杯酒都沒有一起喝過,完全沒有必要替李凌說好話。

但據司馬遷的觀察,李陵平時爲人正直、孝順父母、與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對待錢財也很廉潔,而且總是奮不顧身赴國家的急難,他之前積攢的品德讓司馬遷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於是生性耿直的司馬遷從爲人臣子的角度出發,他鎮定自若而又斬釘截鐵地聲明:“李凌爲當朝大將,頗有盛名,不可能叛國投降,其中必有衆人不知道的隱情。李凌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單于孤軍奮戰,面對敵人衆多的明晃晃的武器,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戰敗之後,李凌暫時的苟且存活,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這番言語違背了漢武帝之意,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判司馬遷與李凌勾結,將李凌關入獄中。

不久,漢武帝派公孫敖去接李凌,公孫敖無功而返,公孫敖怕漢武帝怪罪,就說謊,說看到李凌在操練單于士兵,意欲進攻大漢王朝。漢武帝時下震怒,這讓漢武帝篤定李凌絕對是叛國之罪,而司馬遷絕對是包庇李凌的罪行,於是當即將李凌家族滅了,司馬遷也當斬首,不過當時的漢朝有一個選擇,就是以宮刑代替死刑,司馬遷胸懷偉大的理想,想到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自己所著的文章就不能面見於世,於是選擇了宮刑,來達到他的心願。司馬遷在獄中忍辱負重,慘遭身心摧殘,悲痛欲絕的他用“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支撐自己的信念,他想着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

太史元年,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馬遷出獄後當了中書令,面對街坊鄰居、親朋好友的恥笑,讓他不僅忍受身體上的創傷,還要忍受心靈上的創傷,甚至沒有臉面去祭掃祖宗的墳墓。他不是沒想過自殺一了百了,不過他還是強忍着悲痛專心致志寫書,全面、詳實地記錄歷史事件和描繪歷史人物,他所記述的史實不做虛假的讚美,不掩飾醜惡的真實。徵和二年,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了《史記》,司馬遷被後人稱爲“史聖”。

司馬遷爲什麼會被處以宮刑?他寫《史記》時經歷過怎樣的磨難? 第3張

強大的信念支撐着有理想的人完成目標,屏幕前的你會如何對待人生中的許多坎坷呢?餘華的小說《活着》中提到:“比死亡還痛苦的是想辦法活下去。”生活中的我們多多少少會遭遇許多委屈、不甘,你是要破罐破摔地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還是扛起理想的旗幟乘風破浪抵達最後的終點?最後,一句雞湯送給各位,等得辛苦,卻從不辜負,一切美好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