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何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壽命都超不過三百年?

爲何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壽命都超不過三百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朝壽命超不過300年,這條魔咒爲什麼無法打破?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整部中國歷史看似很長,但從秦到清也就2000多年。在這兩千多年中,別說超過300年,就是超過200年的王朝,都能數得過來。

2000多年的斷定,主要以秦朝大一統、建立中央集權開始起算。秦朝及其以後的朝代,才具有討論的意義。

西漢210年,東漢196年,西晉東晉加在一起156年,唐朝290年,南宋北宋加在一起320年,明朝277年,清朝268年。

把加在一起的朝代,如晉和宋刨除在外,能夠持續兩百年的王朝,也就西漢、東漢、唐朝、明朝和清朝。總共就這5個,東漢還不夠兩百年,只能勉強充數。

總共5個樣本數據,就很難說能夠得出什麼統計上的規律了。所以,王朝壽命超不過300年,這個結論缺乏足夠的樣本支持,這麼說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其他200年以下的王朝呢?要麼是分裂時代,如南北朝和五代十國;要麼是短命王朝,如秦、隋以及兩晉。而短命王朝,一方面可以歸類爲分裂的延續,如東晉和西晉。兩宋也算,特別是南宋。一方面可以歸類爲統一的前奏,如秦、隋。

爲何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壽命都超不過三百年?

但無論怎麼歸類,都不能說它們是有生命力的王朝,所以都不能成爲統計參照的樣本。

即便可統計的樣本很少,我們還是要追問一下:爲什麼王朝壽命超不過三百年。

五個可統計的王朝,或是出於偶然事件或是出於人爲折騰,但其中應該有一些共通之處吧。

先看一下終結這幾個王朝的事件和人禍。

西漢,算是人禍主因,內政層面豪族統治、邊疆層面匈奴大亂,有農民起義但不至於亡國,主要就是王莽篡位,建立了一個短命的新朝。

東漢,還是人禍主因,也就是黃巾起義加軍閥割據,到後來就徹底控制不住了。但是,其中有個天災因素,就是東漢後期開始進入小冰河期。

唐朝,偶然事件應該算是安史之亂,直接把大唐從盛世高光打成末世至暗,加之後期皇帝無能、宦官專政、節度使囂張,大唐徹底就沒法玩了。

明朝,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及滿清入關,都可以看作是偶然事件。因爲這兩個事件成功出現的概率都不高。當然也有小冰河的因素和士大夫的無能。

爲何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壽命都超不過三百年? 第2張

清朝,趕上了千古未有的大變數,中國被列強逼得只能由傳統向現代轉變,滿清貴族又不願意放棄手中利益,所以只能以改朝換代實現這種轉變。

從這些或是客觀偶然或是主觀人禍中,能夠洞察出什麼共通之處呢?只有洞察到了共通之處,我們才能抽象總結出規律,來作答三百年魔咒的問題。

跟着錢走,你將發現更多。

當然,權力、軍隊、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社會矛盾,甚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等等這些,都能作爲洞察的聚焦。而從各個洞察聚焦出發,你都能發現更多、給出解釋。

但是,錢這個因素,卻可以把以上這些全都串聯起來。所以,錢更有普適性,也更具說服力。

漢初七十年無爲而治,並不是統治者想無爲,而是劉邦等一衆沛豐將領,根本就生長不出秦朝的行政能力。簡單說,就是有人、有地,西漢王朝也收不上稅。於是,逼不得已只能無爲而治,輕徭薄賦,你們想繳多少錢就繳多少錢吧。約法省禁就是國家懶得給你清丈土地,從十五稅一都降到三十稅一了,你們就踏實交稅吧。

但是,國家運轉還得需要錢啊。這怎麼辦?清丈土地搞不了,數人頭還是可以的,所以漢朝就死命地收人頭稅,也就是算賦。其實加在一起,這個稅賦也不輕。但是,豪族卻可以逐漸興盛起來。原因很簡單,豪族不僅有能力抵制國家清丈土地,我有多少地、你根本就不知道;而且還可以隱匿人口,我有多少奴婢、你也算不出來。

漢武帝之後到整個東漢,中國就進入到了一個豪族時代。於是,朝堂鬥爭上就出現了兩夥人,一夥是賢臣,也就是豪族;一夥是小人,也就是宦官,甚至外戚也可以算作小人一夥。王莽是豪族兼外戚,所以王莽的權力就足夠大了,完全可以改朝換代。王莽搞篡位的時候,幾乎無人阻止,大家都開心王莽當皇帝。同時,豪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也在西漢末期爆發了,如綠林、赤眉起義。關鍵還是錢的問題,豪族有錢卻能少交稅、平民沒錢卻要多交稅。這麼玩,誰受得了,只能搞戰爭衝突了。

爲何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壽命都超不過三百年? 第3張

知道西漢是怎麼死的,也就知道東漢怎麼死了。豪族和皇室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所以皇帝必須親小人,桓靈二帝就是親宦官、親外戚,用小人制豪族。而豪族則自詡爲賢臣,掌握着輿論道義權力。更彪悍的是,出現了四世三公老袁家這種頂級豪族。豪族的實力太強,皇帝根本就壓不住。而豪族與平民的矛盾也解不開,階層僵化、階層鬥爭直接幹到階層激化,平民造反就是黃巾起義。

順着這個邏輯去捋,曹魏、司馬晉也是怎麼死的。

大唐歷經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說這時候的大唐一直是事業的上升期。爲什麼會上升?繼承了隋朝的開創的制度以及大運河遺產,大唐只要照抄隋朝的作業,就能一直彪悍。

但是,這個作業,大唐抄得不徹底。主要就是清丈土地、大索閱貌和輸籍定樣這些制度,唐朝沒有嚴格貫徹徹底。它向山東豪族和關隴貴族妥協了。所以,大唐雖然盛世,但盛世大唐一直遭遇缺錢的問題。趕上個災年,就得東出潼關、跑到洛陽躲饑荒。連皇室和朝廷都會鬧饑荒,你就說大唐有多缺錢吧。實際上,不是國家沒錢,而是國家收不上錢來。因爲大唐沒有把隋朝的財政制度抄徹底。

爲何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壽命都超不過三百年? 第4張

唐朝是怎麼解決財政問題的?不給錢但給政策。官員不是開不出工資嗎,給你一塊地,用地租抵工資;辦公不是沒經費嗎,給你一筆錢,放高利貸抵工資。再不行,太宗李世民就親自動手了,組建捉錢令史、四處去搞錢。

節度使制度是怎麼來的?幾十萬邊防軍,國家養不起,於是繼續奉行不給錢但給政策。朝廷也不管了,你們節度使自己去搞錢、自己去養兵。最後,就養出了一個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大唐痛定思痛,一方面是建立正常的財政制度,比較創新的就是兩稅法;一方面是繼續不給錢但給政策,把漢朝的鹽鐵專賣制度給照抄了過來。但,大唐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已經失去了重整山河的機會。

明朝的財政問題更嚴重,同時也遭遇到了新形勢。首先是明初,朱元璋搞的就是傳統時代的計劃經濟,直接消滅市場交易,於是把大元的貨幣危機給解決了。但是,後來總不能一直搞計劃經濟吧。而市場化就需要貨幣,於是白銀成爲大明的主要貨幣。但就是白銀出問題了。一旦白銀成爲主要貨幣,大明就一定要捲入到了全球大市場,因爲大航海時代已經來臨。明朝白銀的主要來源是日本和南美,日本搞禁運、歐洲搞三十年戰爭,大明立即遭遇貨幣危機。這個貨幣危機一直持續到大明滅亡。

李自成起義,有天災的緣故;滿清入關,有八旗彪悍的緣故。但從大明的角度來說,就一個字:錢,兩個字:沒錢。徵遼餉,徵出了農民起義。但大明就不能不徵遼響嗎?可以,從江南征工商稅也能解決錢的問題。健康的國家財政,就應該是富人多交稅而窮人少交稅。但是,傳統王朝沒有徵工商稅的政治設施和頂層設計,工商稅全徵到了太監和貪官的腰包。你這還怎麼玩。

爲何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壽命都超不過三百年? 第5張

清朝太特殊,但也不是跟錢沒關係。雖然一次鴉片戰爭、雖然二次鴉片戰爭,但是大清卻一直中央集權。而且,這個中央集權很強悍,滿清貴族把握一切全力。大清天然就有一個支柱力量,就是滿清貴族加一衆包衣奴才。大明皇帝靠太監,而大清皇帝靠奴才。

但是,這個專制終結於太平天國運動,太平軍就是廣西一帶的失業農民。五口通商後,這夥人就徹底沒飯吃了。所以,洪秀全一聲阿門,就搞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在這之後,朝廷的權力,主要是財政權,就落到南方督撫手中了。權力一旦放出,再想收回就比登天還難了。天平天國運動之後,還有義和拳運動,也是因爲錢的問題。洋人的商品大量衝擊,北方農民就沒法混了。洋人能帶着大清官僚一起發財,但一定會在經濟重構中擊潰小農經濟。河北和山東的農民也就折騰出了個義和拳。庚子之變後,大清朝廷徹底喪失了統治的威信,滅亡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綜上,從中能夠抽象出這樣一條趨勢性的規律:

王朝前期百廢俱興,民間經濟一定會發展,於是政府財政也一定會好轉,老百姓有錢、國家也有錢。這時候,就是在醞釀盛世,大概率不會出問題。

王朝中期盛世至盛,國家有錢卻仍需要更多的錢,而社會也只能創造出這麼多財富。於是,向誰收稅和怎麼收稅,就會成爲非常重要的問題。而往往是富人少交稅、窮人多交稅。這時候,就會盛世掉頭,大概率開始醞釀問題。

王朝後期衰敗至死,國家是真沒錢、百姓也是真沒錢,經濟一塌糊塗而屋漏總逢連陰雨。於是,哪裏都要錢卻哪裏都找不到錢。這時候,就不要說什麼概率了,肯定要出問題,而且是關係生死的問題。

爲什麼一定要出現這個趨勢性規律呢?古代王朝統治者都是傻子嗎?古之先賢就沒想去解決嗎?

歷代王朝都在努力去解決。如西漢的鹽鐵之議、大唐的兩稅法、北宋的王安石變法、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可惜,這些變法都沒能終結這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