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反清思想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關於反清思想有哪些實踐?

反清思想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關於反清思想有哪些實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反清思想的歷史發展及其實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洪秀全在宗教外衣下的平等平均思想,代表了廣大貧苦農民的利益和要求,所以金田村點燃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兩湖三江,終於在1853年3月19日攻克江南重鎮南京,匯合成燎原之勢。

隨着太平天國初期勝利發展的實踐,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也有了一個飛躍的發展。他把原始基督教的“太平之世”與儒家大同思想熔於一爐,並把歷史上千百年來億萬農民追求的平等平均思想提高到一個消滅私有制的新階段,從而將中國歷史上舊式農民戰爭推向最高峯。

反清思想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關於反清思想有哪些實踐?

定都天京後,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頒佈《天朝田畝制度》、反清與反孔相結合和對外政策三個方面。而《天朝田畝制度》是其集中體現。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的一個立國綱領,包括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內容,其核心是土地問題。

《制度》根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即土地國家公有的原則,宣佈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並規定平均分配土地的辦法。《制度》規定,“凡分田照人口,不分男女。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所謂雜以九等,就是按田畝產量,把土地分爲上上、下下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醜田(壞田),好醜各一半”。

對於受田年齡,規定“男婦每一人自十六歲以上受田多於十五歲以下一半”。《制度》還規定:“凡當收成時,兩司馬督伍長,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餘則歸國庫。”“凡麥、豆、苧、麻、布、帛、雞、犬各物及銀錢亦然”。

至於人民“所有婚聚彌月喜(喪)事,具用國庫,不得多用一錢。”由此可見,農民分到的田,只是使用權,而所有權則歸天王的國家所有。

《制度》規定:“凡天下樹牆下以桑,凡婦蠶績縫衣裳。凡天下每家二母雞、二母彘(豬),無失其時。”“凡二十五家中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長及伍卒爲之。”可見,《制度》要建立的仍然是“男耕女織”的個體小生產自然經濟。《制度》沒有提到商業,是很自然的事。

總之,《制度》在土地問題的基本精神是:試圖在小生產基礎上,推翻封建土地私有制,由天王所代表的太平天國國家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進行平均分配,以達到“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目的。這是《原道醒世訓》中“大同”思想的深化與發展,是一種農業社會主義的烏托邦思想。

洪秀全的農業社會主義烏托邦設計,集中表達了千百年來貧苦農民追求消滅私有、壓迫、剝削,創建一個天下爲“公”、“共同富裕”的“太平”世界的理想。馬克思把這種消滅“私有制”的思想稱之爲中國的“社會主義”,孫中山也把洪秀全的“均產主義”稱之爲“社會主義”。

把反清與反孔結合起來,是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發展的第二個特點。在天京,太平天國掀起了一個“敢將孔孟橫稱妖,經世文章盡日燒”的排儒高潮。洪秀全試圖從制度和精神文化兩個層面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

他這種把“奉天討胡”的政治革命與反孔的文化革命同時並舉的做法,儘管有嚴重的侷限性,但在近代社會變遷的模式上具有先驅意義,開創了以西方文化批判中國傳統文化併力求把兩者融合起來的新途徑。這個問題,我寫了《洪秀全與中國傳統文化》、《洪秀全反孔的再評介》等文,不再贅述。這裏只想補充一點,造反可以不要儒學,統治卻終究以儒術更爲應手。

反清思想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關於反清思想有哪些實踐? 第2張

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第三個特點,則是順應時代的需要,提出獨立、平等、友好的對外交往原則。

早在金田起義前,洪秀全曾說:“如果上帝助吾恢復祖國,我當教各國各自保管其產業而不得侵害別人所有;我們將彼此有交誼,互通真理及知識,各以禮相接,我們將共拜同一天父,共崇敬同一之天兄世界救世主之真道。”這是主張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應當平等友好交往,不得侵害別人所有,干涉他國內政。這具有一定的反對外國侵略意義。

當1853—1854年英、法、美第一批公使訪問天京時,北王韋昌輝根據上述平等友好交往的原則,在回答英國公使文翰時說:“吾等不特彼此相安無事,而且可以成爲親密的朋友。”雖然洪秀全尚有自詡爲“天下萬國真主”的大國主義思想,也不能掩蓋他對外平等友好的開放立場。

對於這一點,甚至連法國公使布爾布隆也承認:“廣西革命軍人對外國態度是友好的。”這與清朝閉關鎖國政策,形成顯明的對照。

洪秀全要創建的太平天國,是千百年來貧苦農民夢寐以求的沒有壓迫、剝削,國與國、人與人、男與女平等的理想國家。正是這一理想,彙集了廣大貧苦農民,併成爲他們反清的強大精神力量。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經過北伐,特別是西征和天京破圍戰的勝利,於1856年5月控制了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西、江蘇廣大地區,把太平天國事業推向全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