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吐蕃與大唐的相互扶持,揭祕長慶會盟的起因經過

吐蕃與大唐的相互扶持,揭祕長慶會盟的起因經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長慶會盟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自進入9世紀開始,吐蕃王朝的王室內部及社會各階級的矛盾日趨嚴重,而當時的大唐王朝經歷“安史之亂”後時間不長,再加上朝廷朋黨之爭日漸嚴重以及後期的宦官干政使得大唐王朝也江河日下。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兩個即將敗落的王朝爲得到對方的支持而進行了會盟,盟誓兩國永結同好,和睦相處。

國力嚴重削弱,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西藏大一統政權,松贊干布在歷史上被認爲是吐蕃王朝實際上的立國之君。吐蕃王朝在松贊干布的帶領下統一了青藏高原各個小部落,成爲當時世界上比較強大的王朝之一,並且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唐朝和吐蕃通過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和親的方式,共同開創了兩國交好的新局面。

但是,自8世紀中葉開始,由於長期而又頻繁的對外用兵嚴重削弱了吐蕃王朝的國力,再加上吐蕃王朝王室內部因爲爭權奪利而矛盾重重,失去了以往的活力。除此之外,吐蕃王朝各掌握兵權的領主之間也因爲各種原因經常發生混戰,使得吐蕃王朝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進入9世紀後,吐蕃王朝面臨的危機愈加嚴重,逐漸開始走向衰亡。

吐蕃與大唐的相互扶持,揭祕長慶會盟的起因經過

藩鎮割據、朋黨之爭以及宦官干政使得大唐王朝走向衰敗

大唐王朝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大一統王朝,自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開始,經過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任用賢臣、休養生息”以及唐玄宗 “開元盛世”的治理使得唐朝國力達到了鼎盛。當時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至安南(今越南)、西到鹹海、北抵貝加爾湖,並且當時向唐朝進行朝貢的國家將近三百多國,唐朝在當時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國。

大唐長安城繁華的夜景

然而在歷史上,繁華之後總會有衰敗。唐玄宗天寶年間,唐朝節度使安祿山與史思明起兵反叛朝廷,史稱“安史之亂”。這場叛亂儘管最後以唐朝平定叛亂而終止,但戰爭使得唐朝人口大幅度銳減,國力嚴重削弱,自此大唐王朝由盛轉衰。進入9世紀後,“安史之亂”給唐朝人民留下的瘡痍仍未消除,而戰亂之後的幾位君主也都庸碌之輩,藩鎮割據尚未消除,朝廷又出現了朋黨之爭和宦官干政,使得大唐王朝的國力恢復之路雪上加霜,大唐王朝逐漸走向衰敗。

吐蕃與大唐的相互扶持,揭祕長慶會盟的起因經過 第2張

長慶會盟經過

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唐穆宗李恆繼位,成爲大唐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包括武則天),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先後兩次派使臣前往長安向李恆繼位表示祝賀。隨後赤祖德贊又派使者到長安請求兩國進行會盟以結永好,唐穆宗李恆下詔對此表示同意。唐長慶元年十月,大唐與吐蕃在長安西郊進行了會盟,雙方代表對會盟中的各項約定基本贊成。唐長慶二年五月,唐朝和盟專使劉元鼎率領使團前往西藏進行會盟。劉元鼎使團到達邏些(今拉薩)後受到赤祖德讚的親自接見,之後大唐與吐蕃在邏些東郊進行了會盟。唐長慶三年(公元823年),唐朝和吐蕃分別在長安和邏些建立石碑,碑上詳細刻錄了盟文以及會盟的人員名單,雙方在盟文中再次重申“和同爲一家”的舅甥親誼,表示今後兩國永結同好,互相幫助,和睦相處。

“長慶會盟”的背後是吐蕃與大唐兩個即將敗落的王朝

自公元706年至公元822年之間的100多年裏,大唐王朝與吐蕃王朝共會盟8次,而“長慶會盟”正是第8次,也是最後的一次會盟。長慶會盟前,吐蕃王朝面臨的內外部危機愈加嚴重,逐漸開始走向衰敗,而當時的大唐王朝也因爲藩鎮割據、朝廷朋黨之爭以及後期的宦官干政使得大唐王朝也開始走下坡路。自“長慶會盟”之後,大唐王朝與吐蕃王朝再未進行過會盟,因爲之後歷史再未給兩個盟友更多的時間進行第九次會盟。

在“長慶會盟”之後的二十年裏,吐蕃王室陷入內亂,因爲關於贊普之位的爭奪使吐蕃王室內部分成了兩支,而下面的大臣和擁兵將領們也分成了兩派,兩派連年混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隨着內戰的升級,吐蕃在各地的將領開始擁兵自重,割據稱雄,甚至一些過去歸附吐蕃的部落也相繼獨立。之後一場大規模奴隸平民起義的爆發成爲壓倒吐蕃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公元842年吐蕃王朝最終滅亡。吐蕃王朝滅亡後,又過了65年,大唐王朝也最終被權臣朱溫通過皇位禪讓的形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