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史之亂吐蕃攻入長安,郭子儀是怎麼讓吐蕃自動撤走的?

安史之亂吐蕃攻入長安,郭子儀是怎麼讓吐蕃自動撤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郭子儀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安史之亂是唐代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爲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帶來的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爲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爲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在安史之亂中,安祿山率軍攻佔了唐朝都城長安,這對於唐朝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了。

不過,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同年,也即公元763年,唐朝的都城長安,又一次被攻佔。只是,這一次的發起方由安祿山變成了吐蕃。那麼,問題來了,吐蕃趁安史之亂攻入大唐都城長安,爲何僅僅15天后就無奈撤走呢?

安史之亂吐蕃攻入長安,郭子儀是怎麼讓吐蕃自動撤走的?

寶應二年(763年)正月,安史叛軍的最後一個元兇史朝義走上末路窮途,自縊而死。很快,降將李懷仙就將他的首級送到京師。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史朝義的被殺,意味着安史之亂的結束。自公元755年12月16日,到763年2月17日,唐朝花費了八年時間,歷經三位皇帝,終於結束了這場內亂。可是,讓唐代宗李豫沒有想到的是,不過幾個月的時候,自己卻要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樣搬家了。

衆所周知,在安史之亂中,爲了對付安祿山、史朝義等叛軍,唐朝將原先駐守在西部的大軍調回到了中原之地。於是,吐蕃乘虛而入,佔領了陝西鳳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餘州。廣德元年(763年)十月,安史之亂結束後的第八個月,吐蕃大軍佔領了奉天(今陝西乾縣),兵臨長安城下,一如當年安祿山直逼長安一樣。

安史之亂吐蕃攻入長安,郭子儀是怎麼讓吐蕃自動撤走的? 第2張

於是,因爲手中兵力有限,唐代宗逃到陝州避難,至於唐朝的士大夫和百姓,要麼奔荊襄,要麼隱藏在山谷。既然長安已經城門大開了,吐蕃自然是卻之不恭,只好順勢佔領了長安。不過,對於吐蕃,卻僅僅在長安呆了15天就無奈撤走了。究其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

一方面,吐蕃攻佔後,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爲皇帝,劫掠府庫市裏,縱兵焚閭舍,蕭然一空,這導致吐蕃大軍在長安不得人心。比如唐代宗李豫的皇位繼承,是名正言順的。而吐蕃冊立的皇帝,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順,畢竟唐代宗還在陝州呢。並且,吐蕃士兵的劫掠行爲,自然引起長安百姓的憤慨,爲吐蕃的撤離埋下了伏筆。另一方面,關鍵時刻,唐代宗李豫還是保持了清醒,知道要使用正確的人。

安史之亂吐蕃攻入長安,郭子儀是怎麼讓吐蕃自動撤走的? 第3張

當然,這個人就是婦孺皆知的郭子儀。在唐代宗的任用下,郭子儀全權負責擊退吐蕃大軍的事宜。在這場戰役中,郭子儀積極組織兵力反擊吐蕃。當然,因爲安史之亂的破壞,唐朝國力受損,長安城周邊也沒有多少軍隊。於是,郭子儀當機立斷,命令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陝西藍田,白天擊鼓揚旗,夜晚點火以爲疑兵,也即郭子儀這是要通過疑兵之計,以此來逼迫吐蕃退軍。

當然,裏應外合才能最大程度的迷惑吐蕃士兵,郭子儀又派遣數百人化裝潛入長安,讓城裏的百姓到處散播假消息:“郭子儀親率大軍來了!”這些長安城內的百姓,因爲受盡了吐蕃士兵的欺辱,自然願意在城中傳播這一消息,從而徹底矇蔽了吐蕃大軍。這說明吐蕃在長安城內,已經無法獲悉準確情況了。

安史之亂吐蕃攻入長安,郭子儀是怎麼讓吐蕃自動撤走的? 第4張

最後,就這樣,在郭子儀的疑兵之計,加上長安城內的流言四起,所以吐番兵驚恐,不戰而走,全部撤離長安。在此基礎上,陷落15日的長安被唐軍收復。而這,應該創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快時間收復都城的紀錄了。此外,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吐蕃想要長期佔據長安,需要克服漫長補給線的運輸壓力,也即吐蕃到長安之間的山地阻隔,促使其佔據長安的成本較大,並且,吐蕃士兵長期地處高原地區,來到長安地區後,迥異的環境也會令吐蕃士兵非常適應。

安史之亂吐蕃攻入長安,郭子儀是怎麼讓吐蕃自動撤走的? 第5張

凡此種種,應該也是吐蕃迅速撤出長安的重要原因。但是,無論怎樣,郭子儀等人,無疑立下了大功。廣德元年(763年)十二月,唐代宗回到長安,對郭子儀說道:“朕沒有及早用卿,所以纔到這種地步。”便賜給他鐵券(免死牌),在凌煙閣爲他畫像,以表彰他的興唐之功。至於立下戰功的長孫全緒等人,也被唐代宗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