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孟子舌戰淳于髡是怎麼回事?結果如何

孟子舌戰淳于髡是怎麼回事?結果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的儒學大師孟子,曾經和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希望諸侯王能夠採用自己的主張救國,可是常常碰壁,不得重用。在其拜會的各大諸侯王中,齊宣王算是比較賢明,對孟子也比較客氣了。只不過客氣歸客氣,齊宣王對孟子執客卿大禮,但是卻從來沒有真正採納孟子的主張,搞的孟子心裏很窩火。

於是,有了下面一場辯論。

孟子說:“今天,我遊說你家大王,你家大王還不高興,我想,大概是這小子不知道,好爲什麼是好吧”

淳于髡在孟子游說齊宣王的時候,就坐在孟子的旁邊,看了全過程,很有發言權。淳于髡說:“不對啊,大師。應該是你實在沒有說出什麼好來吧。過去,大音樂家彈琴,就算是深藏在水裏的魚都會浮出水面來聽,天子的馬吃着精美的食料都會擡頭欣賞。魚和馬尚且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好,何況是我們大王呢?”

淳于髡說的也未嘗沒有道理,齊宣王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賢明瞭,爲何孟子的主張在齊宣王那裏就根本行不通呢?孟子的學說本身就沒有問題嗎?

孟子舌戰淳于髡是怎麼回事?結果如何

當然,孟夫子是不會承認自己有問題的。孟夫子反駁說:“當雷電交加,連樹木都劈開的時候,全國的老百姓都感到震驚,可是耳聾的人卻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太陽月亮是那麼的光明,讓天下萬物都受到光輝的照耀,可是瞎眼的人卻什麼也看不到。現在你家大王就像是聾子和瞎子啊。”

孟子說的也不如道理。在孟子死了之後一百來年,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學提到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而孟子本人也在以後的一千多年,地位越來越崇高,成爲亞聖。孟子的學說,當然不能說沒有道理。那麼,爲何後世君王欣賞孟子學說,而齊宣王等戰國時期君王就棄之如敝履呢?

我們先看看淳于髡是怎麼反駁吧。

淳于髡說:“先生您說的不對。過去有個叫做揖封的普通人,生活在高商地區,齊國的百姓就歡喜歌唱;士兵杞梁在前線戰死,妻子悲傷不已,人們就讚頌杞梁的妻子。可見沒有什麼微小的事情人們不會注意,沒有什麼隱蔽的行爲人們不會察覺。先生您要是真的賢能,爲何居住在魯國,魯國卻一天天弱小?”

淳于髡列舉了兩個普通人卻爲人所知的例子來進行反駁,並且以孟子的母國魯國弱小,攻擊孟子,很有殺傷力

孟子再次反擊,說:“能吞下船隻的大魚不會生活在池塘裏,有原則的人不會生活在骯髒的社會中,不任用賢能的國家,又怎麼不會衰弱呢?茅草到了冬天就一定會掉落,我只是沒有遇上一個好時代啊。”

很遺憾,孟子的這次反擊比較無力,面對淳于髡的攻擊,只能把一切歸結到時代的錯亂。

孟子和淳于髡的論戰,從表面看,確實是孟子敗北。其實細細分析,兩個人各執一詞,都有一定道理。孟子是理想主義者,堅信在未來,會有采納自己主張的時代;而淳于髡是實用主義者,在戰國那個亂世,只有讓各國強大,富國強兵的觀點,纔會得到各個諸侯王的採納。孟子的主張無疑過於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