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的淮南三叛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如何

歷史上的淮南三叛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淮南三叛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懿篡奪大權,使得掌握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懿家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爲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爲司馬懿家族所平定。

這三次兵變的失敗,促使司馬懿家族成功剷除擁護曹魏皇帝的勢力。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曹魏皇帝,士大夫紛紛倒向司馬懿家族,乃至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甘露五年(260年),發生甘露之變,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馬昭,最後被司馬昭、賈充及成濟所殺。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不久,其子司馬炎即篡魏稱帝,建立西晉,曹魏滅亡。

淮南一叛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在這場兵變中,大將軍曹爽被罷免後被誅殺,太傅司馬懿於是掌握魏國大權。對此,曹魏太尉王淩與外甥令狐愚看到曹魏皇帝年幼,已經被司馬懿架空。於是,他們意圖廢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更派部將張式聯絡曹彪。嘉平三年(251年),王淩見東吳在塗水一帶行動,於是上書請朝廷准許討伐東吳,打算藉助這一機會而起兵反抗司馬懿,此爲王淩之叛。但是請求並沒有得到迴應,王淩於是派部將楊弘將廢立計劃告訴兗州刺史黃華,希望得到支持,但楊弘和黃華卻向司馬懿揭發王淩的圖謀,司馬懿於是率軍討伐。

歷史上的淮南三叛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如何

對於司馬懿來說,具有先發制人的充分經驗。比如在公元228年的時候,孟達準備背叛曹魏,再一次歸降蜀漢。結果,司馬懿得知這一消息後,在孟達還沒有起兵的時候就千里奔襲,成功斬殺了孟達。

在此基礎上,等到司馬懿率先出擊之後,王淩自知不敵,司馬懿又在發軍時先赦免他的罪,於是投降,司馬懿納降。但後來王淩自知他不久一定會被誅殺,於是在被押解到洛陽的途中自殺。王淩、令狐愚等人被誅滅三族,曹彪亦被賜死。 同年六月,司馬懿病重,不久去世,其長子司馬師繼續執掌大權。對於司馬懿來說,不僅成功消滅了曹爽及其黨羽,還在生前平定了淮南三叛的第一場叛亂,這無疑鞏固了司馬懿家族在曹魏的地位,也對忠於曹魏的勢力進行了削弱。

淮南二叛

正元元年(254年),李豐與夏侯玄及張緝等人意圖推翻司馬師,但計劃敗露,李豐、夏侯玄和張緝等皆被殺。如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遭到漢室力量的反撲一樣,司馬懿在篡奪大權後,同樣需要面對曹魏勢力的激烈反擊。曹芳對李豐等人被殺後深感不平,引起司馬師不滿,於是在數月後強行廢黜曹芳而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爲帝。李豐等人被誅殺和曹芳被廢,令到當時駐守壽春的鎮東將軍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非常不安,害怕會牽連到自己;而毌丘儉的兒子毌丘甸亦勸父親要舉兵保衛曹魏,二人於是決心要反抗司馬師。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師咄咄逼人的態度,無疑加快了淮南三叛中第二場叛亂的到來。當然,從司馬師的角度來看,如果對敵人心慈手軟,只會增加司馬懿家族覆滅的風險。

歷史上的淮南三叛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2張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舉兵討伐司馬師,並進兵項城,此爲毌丘儉文欽之叛。值得注意的是,東吳知道毌丘儉叛亂後,亦由丞相孫峻率領呂據和留贊領兵到壽春支援毌丘儉,也即東吳顯然不希望錯過削弱曹魏力量的機會。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司馬師自己親自率軍討伐,並派遣荊州刺史王基率兵與叛軍對抗,搶先佔領南頓。之後諸葛誕、胡遵和鄧艾都領軍與司馬師會合。司馬師命令諸軍不能進攻,毌丘儉和文欽不能進攻,又怕撤退時壽春被襲,軍中的淮南將士因家屬都在北方,軍心於是潰散,只有新歸附的士兵仍然效命。

此時鄧艾駐屯樂嘉,毌丘儉見鄧艾兵弱,於是派文欽攻擊,但文欽到後卻發現司馬師率領大軍到來,於是撤退。司馬師派左長史司馬班追擊,文欽軍敗退,因其子文鴦奮戰才得以全身而退。當戰役進行到這個時候,毌丘儉等人自然是大勢已去了。所以,此時殿中人尹大目追出試圖勸降文欽,但遭文欽拒絕。毌丘儉知道文欽敗退後乘夜逃走,剩下的將士於是崩潰,毌丘儉逃到慎縣被平民張屬射殺,梟首被送到洛陽。文欽回到項縣時大軍已潰散,壽春又被諸葛誕佔領,於是逃亡到東吳。在司馬師成功平定叛亂的背景下,孫峻到東興時知道諸葛誕已佔領壽春,於是退兵;諸葛誕派部將蔣班追擊,斬殺留贊。對於東吳來說,不僅沒能從這場叛亂中獲得好處,反而損兵折將,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淮南三叛

歷史上的淮南三叛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3張

毌丘儉文欽之叛被平定後不久,司馬師因眼睛震出眼眶,痛死於許昌。在司馬師去世後,他的弟弟司馬昭執掌了大權。當然,和司馬懿、司馬師一樣,司馬昭也遭遇了來自曹魏重鎮的叛亂,這無疑是對司馬昭能力的考驗。甘露二年(257年),曹魏徵東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據守壽春反抗司馬昭,又派長史吳綱帶兒子諸葛靚和牙門子弟到東吳當人質,請求援兵;此爲諸葛誕之叛。司馬昭於是率二十六萬大軍討伐諸葛誕,駐屯丘頭,並派鎮東將軍王基及安東將軍陳騫包圍壽春,派石苞、胡質及州泰領兵抵抗吳兵。面對諸葛誕發起的叛亂,司馬昭同樣是親自率軍征討。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淮南三叛爆發的時候,司馬懿父子之所以都是親自征討,顯然是因爲他們本就是亂臣賊子,從而不敢將兵權交給其他將領。

最後,面對司馬昭率領的大軍,諸葛誕兵敗,並被包圍在壽春這座城池。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諸葛誕和文欽及唐諮等突圍但失敗,死傷慘重,唯有撤回城內。而城內糧食已經接近枯竭,已有數萬人出降,文欽亦意圖盡釋城中的北方人,僅以吳兵據守以減省糧食消耗,諸葛誕不聽,更加因忌恨文欽而將他殺害,文欽子文鴦和文虎知道文欽被殺,於是投降司馬昭。在衆叛親離之後,諸葛亮的族弟顯然無法堅守下去了,最終司馬昭在二月攻克壽春,諸葛誕兵敗出城逃亡,被胡奮部下士兵擊殺;吳將於詮亦力戰而死;唐諮和王祚則投降。綜上,雖然司馬懿篡奪大權後,曹魏勢力三次反撲,但是,最終的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