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淳于髡其貌不揚口才出衆博聞強記能言善辯

淳于髡其貌不揚口才出衆博聞強記能言善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淳于髡,戰國時期齊國(今山東省龍口市)人。齊國贅婿,齊威王用爲客卿。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他學無所主,博聞強記,能言善辯。他多次用隱言微語的方式諷諫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淳于髡其貌不揚口才出衆博聞強記能言善辯

網絡配圖

齊康公十九年(前386年),齊國歷史上着名的齊威王繼位。當時,田齊正式取代姜齊已經近三十年,但這三十年間,齊國尚未從姜齊末年的內亂中恢復過來,封建改革的阻力很大,條件也不成熟,各路諸侯趁機攻伐田齊新興政權。因此,齊國的國力一直比較弱。其時,齊國內政紛亂,軍旅不振,政局岌岌可危,剛繼位的齊威王卻不理國政,沉湎女樂,國內形勢日漸嚴峻。然而,羣臣卻不瞭解這位新君的秉性,不敢進言勸諫。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淳于髡不顧個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長的“隱語”諷諫齊王。

淳于髡見了威王,絕口不提國家大事,卻出個謎語讓威王猜。他道:“大王的宮廷裏有隻大鳥,好幾年了,既不飛,也不叫,大王,您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齊威王一聽,便知道淳于髡在以猜謎語爲名,勸諫自己,他豪情萬丈地道:“這隻鳥,要麼不飛,一飛就直衝雲霄;要麼不叫,一叫就震驚世人!”

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國勢日盛。他一改常態,將官員都召集起來,該賞的賞,該罰的罰。他又激勵前線的士兵們,讓他們奮勇出擊。諸國見齊國日益強大,連忙把侵佔的齊國國土都交還了回來。就這樣,齊威王稱雄了三十多年。後來“一鳴驚人”成爲一個成語,比喻有才能的人從前默默無聞,後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有一年,楚國大規模出兵侵略齊國。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可是讓他隨身帶去送給趙國的禮品卻很微薄,淳于髡見狀,仰天大笑,竟把帽子上的帶子都笑斷了。威王疑惑不解地問道:“你笑什麼?”淳于髡道:“剛纔我來的時候,看到路邊有個老農,他拿着一個豬肘子和一杯酒,祭奉田神,並說:‘求田神保佑我五穀豐登,糧食滿倉!’我看他想得到的那麼多,可拿出來的又那麼少,所以大聲笑了起來。”

淳于髡其貌不揚口才出衆博聞強記能言善辯 第2張

網絡配圖

威王聽畢,明白淳于髡是說自己拿出來的禮物太輕,趙國肯定會不滿意,這樣搬救兵就很難了,便把禮品的數量增加了十幾倍,豐厚無比,淳于髡這才動身前往趙國。趙國國君對禮物非常滿意,便借給了齊國大批兵馬。楚國知道這個消息後,自知敵不過,忙連夜撤退了。齊國又一次轉危爲安。

又一次,齊威王欲獻一隻天鵝給楚王,派淳于髡送去,可天鵝在半道上飛跑了。淳于髡並不驚慌,他想好了一套說辭,提着空籠子來到楚國。

淳于髡見了楚王,道:“齊王派我來給您獻一隻天鵝,可路上經過水塘,我見天鵝渴了,就放它去喝水,誰知道它卻飛了。我準備以自殺來謝罪吧,可擔心讓別人說您因爲一隻鳥逼得人自殺,太不講仁義了。這天鵝是長毛的東西,和它相像的有的是,我原打算買一隻別的鳥代替它,可那又是不講信用欺騙您了。我也想過逃亡到別國去,可又怕耽誤了我們兩國交好的大事,因此我最後還是請罪來了,甘願領受您的懲罰!”

淳于髡其貌不揚口才出衆博聞強記能言善辯 第3張

網絡配圖

楚王聽了淳于髡這一套辯辭,十分賞識,道:“好啊,齊國竟有這樣的誠實之士!”重賞了淳于髡,賜物的價值比那飛走的天鵝還要貴重一倍。就這樣,淳于髡憑着三寸不爛之舌,竟把一件壞事變成了好事!

淳于髡在歷史上最爲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滑稽多辯”。淳于髡學識淵博,能言善辯,尤其喜歡在與人辯論時運用“隱語”。淳于髡的所謂“隱語”,就是富於哲理的諷喻。他在與人辯論和向國君進諫時,經常用諷喻表明自己立場,言辭詼諧、含義深刻,往往令人心悅誠服、點頭稱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