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解密:三國時期歷代君主中口才最好的究竟是誰?

解密:三國時期歷代君主中口才最好的究竟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皓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暴虐之君、亡國之君。據史書記載,他在位時驕橫暴戾、忠諫者誅、讒諛者進、窮兇極欲,被他濫施刑罰、誅殺流放的人,不可勝數,造成“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魯迅稱他是“特等的暴君”。公元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爲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

吳亡以後,晉武帝派人把歸命侯孫皓以及投降的吳人帶來相見。孫皓上大殿向晉武帝叩頭,晉武帝頗爲自得地對他說:“朕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你已經有很久了。”孫皓也針鋒相對地說:“我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晉武帝一看沒佔上風,接着又問孫皓:“聽說南方的人喜歡做爾汝歌,你能作一首嗎?”孫皓正在喝酒,乘機舉着酒杯勸晉武帝喝酒,說:“昔與汝爲鄰,今與汝爲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聽了孫皓的妙語,晉武帝非常後悔讓他作詩。爾汝歌是晉時民歌,用“爾汝”稱呼對方是失禮的,更何況君臣之間。晉武帝讓降臣以“爾汝”稱呼自己,是自取羞辱,故而後悔。這次對話載入了《世說新語·排調》,“排調”是戲弄嘲笑的意思。相比“樂不思蜀”的劉禪,孫皓可算是能幹得多,當初,司馬昭責備後主說:“公荒淫無道,廢賢失政,理宜誅戮。”後主面如土色,不知所爲。劉禪和孫皓,一個弱智,一個能幹,都是亡國之君,一西,一東,倒是相得益彰。不過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勝利者司馬炎面前,孫皓居然還會說出這麼有膽氣的話來,口才也煞是了得。

解密:三國時期歷代君主中口才最好的究竟是誰?

有一次,當朝駙馬王濟和晉武帝一起下棋。王濟並不因對手是皇帝兼老丈人而感到絲毫拘謹,反而越發隨意起來,不知不覺間竟將腳一直伸到了棋局下。如此舉動,在當時是非常不敬的。孫皓恰好在一旁觀棋,晉武帝隨口問他:“你在江南做皇帝時,爲什麼喜歡剝人家的麪皮?”孫皓擡眼瞅一瞅王濟,故意說:“看見對君王無禮的人,就該剝他的麪皮。”言下之意就是王某人太無禮了,王濟聽出這話是針對自己的,立刻火冒三丈,用更加刻薄的語氣嘲諷孫皓。孫皓也不甘示弱,反脣相譏。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兩人的口角愈演愈烈。“下棋要緊,下棋要緊”,最後,一直認真下棋的晉武帝,用這句兩邊不得罪的話,結束了雙方的爭吵。

但是,孫皓這話好生眼熟!他剛投降過來時,賈充曾譏諷他:“聽說您在南方喜歡挖人眼、剝人皮,這算怎樣的刑罰呀?”孫皓當時的回答是:“對那些弒君不忠的人,就該這樣。”賈充聽後,沉默不語,非常的慚愧,而孫皓則臉色不變。這話打到了賈充的痛處,因爲當初殺害高貴鄉公曹髦,賈充也有份,算得上“弒君不忠”了。

賈充是什麼人?司馬昭、司馬炎的親信,司馬衷的岳父,曾經逼曹奐修禪壇禪位給司馬炎的人物,位高權重,厚顏無恥,居然還會“默然甚愧”,可見孫皓口舌之利。雖然反擊得痛快,但也讓人納悶,孫皓怎麼老喜歡拿自己的罪過去譏諷他人呢?!

孫皓即將敗亡前,曾留書給自己的舅舅何植和大臣們,信中對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爲,表示悔恨不已,說:“天匪亡吳,孤之罪也,孤所招也。”孫皓直到亡國之際,才認識到了自身的過錯,晚矣。而且,他沒有也不可能認識到是無限的權力促使他成爲“特等暴君”的道理。

其實,一個帝王有一項特長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因爲帝王們大都“疾勝己者”,皇權不僅要壟斷權力,還要壟斷才能,有權就有才能。吳國未亡之時,中書令張尚口才好,孫皓自視口才最好經常與其辯論,可每次辯論,張尚“談論每出其表”。孫皓因此積恨,便故意問張尚:“我的酒量可以和誰比?”張尚說:“陛下有百斛之量。”“百斛酒量”是聖人孔子的酒量,比作孔子,一般人會高興,可孫皓要抓張尚的小辮子,就挑刺說:“張尚知孔丘不王,而以孤方之。”把堂堂帝王比作不是帝王的孔子,是何居心?下令將張尚處死,大臣們苦救,他不得已將其流放。最終,孫皓並沒放過張尚,而是“尋就殺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