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軼事典故

女國民會

“爲花季少女解開裹腳布,爲廣大婦女爭取參政權,爲底層娼妓尋求獨立人格,誰說我輩不女權?”——向警予

民國13年(190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11月17日,孫中山應馮玉祥邀請,接受中共的“國民會議”主張。孫中山號召召開各實業團體、商會、工會、農會、學生會等九個團體的代表參加的國民會議的預備會,但沒有包括婦女團體。此事件一出,立即一石激起千層浪,婦女界要求參政權的運動開始如火如荼地進行。同月,中共中央發表聲明,號召在全國發起一個召集國民會議的運動。爲了促使婦女團體參加國民會議,1924年12月21日向警予主持的上海女權運動委員會等21個婦女團體成立“上海女界國民會議促進會”,發表宣言明確提出國民會議應有婦女團體參加,一切公私法律凡有礙於女權發展者應一律廢除,另訂男女平權及特別助進女權發展之憲法與法律。她還在《婦女週報》上發表了《國民議會與婦女》一文,文中寫道:“本會的目的在促成國民會議,和參加婦女獨立的團體於國民會議。”“婦女與男子不過性的區別,而其國民身份則無二致。”透過此話,可以想象發聲者是以一種怎樣高昂的姿態,爲其所代表的廣大婦女爭取權益。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1925年3月1日,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爲反對段祺瑞的善後會議,在北京召開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上海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派劉清楊、鍾復光、李劍秋出席大會。3月19日,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女界代表團,針對段祺瑞政府的《國民代表會議組織條例草案》中關於選舉與被選舉權僅限於25歲以上男子的規定發通電,聲明:“此等蔑視女子人格,剝奪女權的條例,吾婦女界誓不承認其有效。”上海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也爲此召開會議,作出決議:一方面致電段祺瑞政府,表示如果國民會議不許婦女團體代表參加,則二萬萬女國民不承認國民會議。另一方面致電在北京參加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劉清楊和鍾復光,讓她們聯合各地婦女代表竭力抗議,請願修正。同時還電告各地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各婦女團體、各女校,希望共同起來反對善後會議制定的男女不平等條例。

1925年3月21日(一說22日),上海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爲力爭修改條例,在四川路中央大會堂召開上海女國民大會,由40餘團體的200多人蔘加,大會主席向警予在報告中指出,婦女要一個肩膀擔負力爭女權的重擔,一個肩膀擔負力爭民權的重擔。大會還發出二則通電:一則致孫中山與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請求爲女界力爭權利;一則致段祺瑞政府與“善後會議”,要求修正條例草案等。

在全國各界婦女羣起抗爭的壓力下,國民會議專門委員會特別審查會把第14條“凡中華民國男子滿二十五歲以上”中的“男子”二字改爲“國民”,但是,最後在善後會議議定的國民代表會議條例第14條中,照舊爲“男子”二字。爲此,上海市國民黨婦女部於4 月24日發表告全國婦女書和宣言。告婦女書中說:“特權階級和一切保守反動的舊勢力一日存在,婦女運動即一日不能擡頭。”宣言指出:“如果從事女權運動的姊妹不能協同一般人民,將特權階級和一切保守反動的舊勢力根本推翻,婦女運動的目的將永無達到之一日。”“我們應不猶豫地參加國民革命戰線,協同一般人民推翻特權階級和一切保守反動舊勢力。”

由於政權掌握在北洋軍閥手中,國民會議運動沒有什麼具體結果,轟轟烈烈的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也由此受到挫折。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第2張

向蔡同盟

向警予與蔡和森的結合曾被稱作“向蔡同盟”。

向警予與蔡和森的結合是志同道合、自由戀愛的結晶。1913年秋,蔡和森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在一師,他和毛澤東、蕭子升三人品學兼優,志趣相投,都是楊昌濟最得意的學生,人稱“湘江三友”。1918年4月,他們共同組織的“新民學會”,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胚胎之一。1916年春,同樣是楊昌濟最得意的學生向警予從周南女校畢業後,衝破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回到家鄉擔任漵浦女校校長,走上了婦女解放和教育救國的道路。她在學校要求女生放腳,親自爲她們解開裹腳布,並一個個地陪其回家向父母作動員,在當地開女子解放之風氣。1918年底,向警予爲聯繫湖南女子赴法勤工儉學之事到達北京,第一次見到了在湖南學生界中享有盛名的蔡和森。不久,向警予也加入了“新民學會”。她與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漸增多,但並未產生愛慕之情。1919年底,蔡和森、向警予、蔡暢等五十多人乘坐“盎特萊蓬”號法國郵輪從上海啓航前往法國。在35天的航程中,向蔡兩人經常一起觀看日出,討論學習和政治問題。在談到個人婚姻問題時,他們都強烈地反對舊式婚姻,主張大膽追求新式愛情和理想的完美結合。當郵輪停靠在終點站法國馬塞港時,“向上同盟”揚帆啓航了。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第3張

耐人尋味的是,在此之前,向蔡兩人都曾立下終生不婚的誓言。1918年,“湘江三友”一起來到嶽麓山愛晚亭談古論今。當談到個人婚姻問題時,毛澤東首先提議爲尋求救國真理,甘願終生不娶。對此倡議,蔡和森、蕭子升深以爲然。豈料時間纔過去一年,蔡和森便率先食言。向警予在擔任周南女校校長期間,一些工作得到了當地一位名叫周則範的軍官的支持。出乎意料的是,周則範竟然要求漂亮文雅的向警予做他的二房夫人。向警予的父親雖是位富商,但懾於周的權勢,只得同意。可是,早已接受女權解放新思想的向警予則堅決反對。她隻身衝進周家,發誓“終生不嫁,以身許國”。爲避免周的再次糾纏,向警予乾脆離開漵浦老家,前往長沙,住在同學蔡暢的家裏。

到達法國蒙達尼城後,1920年5月,二人在蒙達尼結合。儀式熱烈而簡樸,幾十名中國留學生爲這一對志同道合的新人送上了溫馨的祝福。向蔡分別朗誦了兩人在戀愛過程中互贈的詩歌,慶禮達到了高潮。不久,二人將這些詩作結集出版,題目爲《向上同盟》,分別贈送給親朋好友。蕭子升在看完詩集後幽默地對他們說:“你們兩位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深深地祝福你們,並獻給你們四個字——‘向下同盟’。這是你們書的名稱,我只不過改換了一個字而已。”遠在東半球的毛澤東收到詩集後,“爲之一喜”,表示“我們正好奉蔡做首領”。1920年冬,毛澤東和楊開慧也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他們的結婚照片上,一對馬克思主義的虔誠信徒並肩坐在草坪上,共同捧着一本打開的《資本論》。這種寓情寓義的完美結合的結婚照片,恐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還有他們寫給親友的信件中也能反映出這種理想的問題。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第4張

結合後,向警予給父母寄了一張印有一對十分可愛的小孩的明信片。她針對明信片上的小孩,借題發揮,寫道:“和森是九兒(向警予在家排行第九,小名‘九兒’)的真正所愛的人,志趣沒有一點不同的。這畫片上的兩小也合他與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產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紀的小孩子。”蔡和森在給毛澤東的信中也說:“我與警予有一種戀愛上的結合。”“向蔡同盟”正是具有了健康向上、率真獨特和豐富多彩的內涵,才平添了其無窮的魅力。

向蔡情變

向警予與蔡和森的結合曾被稱作“向上同盟/向蔡同盟”,由於生活習慣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與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生活“同盟”雖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卻猶在。得知向警予犧牲,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偉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沒有死,你永遠沒有死。你不是和森個人的愛人,你是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

二人的戀情發生在向蔡同盟的第六年,亦即1925年。“向蔡同盟”就感情方面而言,理想浪漫的成分居多,但結合後則是實實在在的過日子。作爲職業革命家的蔡和森,他當之無愧。但作爲人父人夫的蔡和森,則並未盡到責任。蔡妮、蔡博出生不久就被送回老家,由祖母撫養。這樣,蔡向間就缺乏通過孩子而帶來的交流和歡樂。他們夫婦都忘我地工作,誰都不願意爲家庭多作點犧牲。向警予不善理家務,蔡和森無固定收入,以致於家庭有時發生斷炊之事。爲解決他家的生活困難,李大釗曾多次給胡適寫信,說“和森很窮,專待此(蔡的《俄國社會革命史》一書的稿酬)以爲餬口”。所以,向蔡的結合雖然是崇高的,但總讓人感到缺少點什麼。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第5張

向警予原本是一位活潑多情的女子,崇尚婦女解放和個性自由。但結合後的她還是受到舊式禮教的一些束縛,處處壓抑自己,不苟言笑,也反對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人的談情說笑,少婦老成。同事們送她“老祖母”的綽號。處於從封建專制社會向近代民主社會轉型時期的向警予,她本身就是趨新和守舊、開放和封閉的矛盾統一體。結合後她對蔡和森的感情不變,但對他拖沓和不注意衛生的生活習慣比較反感。另外,“向蔡同盟”的經典故事也使她感到很大的壓力,她必須儘量地顯得莊重。

破鏡有時很難重圓。幾個月過去,儘管向蔡兩人都曾努力忘記過去,但是,他們最終還是無奈地發現,他們的感情同盟已是明日黃花。在莫斯科,他們十分理智而平靜地分手了。然而,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二人的理想、事業和友誼的同盟卻延續到他們生命的終點。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第6張

生活夫妻“同盟”不再,革命理想同盟猶存。在向警予身上閃爍着新女性對新社會的強烈追求。革命和偉大的女性這兩個顯著的特點,交織出向警予短暫生命旅程的主旋律。這追求,不但表現在她對自由婚姻和美好愛情的嚮往,同時也表現在她對破裂婚姻和感情正視的態度。在幾十年前,二人敢於自由戀愛尚爲新潮,爲衆多國人不齒;而後又敢於打碎死亡婚姻,更是驚世駭俗。

1927年4月,蔡和森、向警予的兩個兒女在長沙最後一次見到了媽媽。這次見面好在蔡父蔡母的張羅下,一家人上照相館拍攝了一張合影,算是唯一的“全家福”。在這張照片上,不常見到媽媽的兒子蔡博很不自然地站在媽媽向警予懷前。向警予到武漢後,在緊張激烈的階級搏鬥中,這位心中裝着中國革命解放大業的母親還給兒女們寫了幾首充滿母愛柔情的兒歌,其中的一首這樣說:“希望你像小鳥一樣,在自由的天空飛翔,在沒有剝削的社會成長!”

1928年3月,向警予在武漢被敵人拘捕後,蔡和森心急如焚,曾給在國民黨中做官的蕭子升拍電報,望其營救。向警予犧牲後,蔡和森撰文表示深切的悼念。

人物評價

1928年7月22日,蔡和森於莫斯科撰文悼文:“向警予,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奠基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創始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及創始人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一任婦女部長,中國現代史上卓越的婦女領袖,中華民族的好女兒,古今中外第一女性,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

1939年在延安紀念“三八”婦女節大會上,毛澤東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向警予的一生。他說:“要學習大革命時代犧牲了的模範婦女領袖、女共產黨員向警予。她爲婦女解放、爲勞動大衆解放、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了一生。”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第7張

1941年,毛澤東在延安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說:“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幾乎是同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那裏的黨的創始人之中有周恩來、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惟一的一個女創始人,羅邁(李維漢)和蔡和森也是法國支部的創造人。”

1980年5月,許德珩在紀念向警予烈士殉難五十二週年所作的《調寄臨江仙》一詞中說:“向蔡同盟稱盛事,婦女解放當先;丹心一片憶從前,豪情驚世界,革命鬧翻天。五十年後悼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爲人民鬥志彌堅,精誠貫日月,烈士萬千年。”時年90高齡的許德珩還在詞末作“向蔡同盟”註解:“五四運動後,婦女解放運動極爲高漲,向警予、蔡和森二同志亦極爲提倡。二人互相愛慕,結爲夫妻。因提倡婦女解放,不稱爲結婚而稱爲‘向蔡同盟’。此亦當時大可紀念之盛事也,故記之於此。”

1981年,胡耀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肯定了“向警予是我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周恩來曾指出,她是黨的第一個女中央委員,第一任婦女部長。劉蓉華對向警予的認識定義爲:“向警予和毛澤東、蔡和森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爲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和婦女的解放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她的一生可以說是奮鬥、戰鬥的一生,她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女權解放”是向警予一生爲之奮鬥的事業,她與蔡和森自由戀愛,後來這段結合又因二人生活習慣不同,以及向與當時中央宣傳部長彭述之的一段感情而宣告結束,這段感情經歷已經將向警予其人區別於拘泥封建禮教和世俗之見的女子。

後世紀念

爲紀念中國共產主義女戰士、婦女運動的先驅向警予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於湖南省漵浦縣城。前身是向警予故居管理所。1981年7月1日開放。1985年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紀念館。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第8張

紀念館由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蹟陳列室、紀念碑廣場三部分組成。向警予故居始建於清末民初,是一棟具有地方特色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佔地1200多平方米。故居院內有“故居復原陳列”和“向警予同志手跡展覽”,展出實物40多件和她學生時代的作文、日記、讀書筆記以及從事革命活動撰寫的文稿、書信30餘件;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蹟陳列室在故居的東側,展線長41米w刻有蔡和森同志1928年7月在莫斯科撰寫的《向警予同志傳》全文。

武漢龜山西部山頂有向警予烈士墓。1978年爲紀念其英勇就義五十週年移此重建。前後三臺,各置短垣。墓呈圓形,白色,基環方圍,構造新穎。墓前方座上塑烈士全身手握書本坐像,堅貞遠望,正氣浩然,座正面鐫鄧小平手書“向警予烈士墓”六字,後面刻其革命事蹟。平臺進出口處連一曲折寬廣梯道通達山腳,和琴臺翠閣,月湖古橋,丹輝碧映,更顯其宏麗軒昂。

有關於向警予的軼事有哪些 相關於她的評價有哪些 第9張

爲紀念向警予烈士犧牲80週年,學習她的革命精神,由共青團中央、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檔案局主辦,團中央信息辦、國家檔案局辦公室和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承辦的網上“向警予紀念館”2008年正式開通。

1999年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史研究館評選念向警予烈士爲百年英烈。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