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爲什麼清朝末期慈禧能一手把持權利?慈禧身上的優點與槽點!

爲什麼清朝末期慈禧能一手把持權利?慈禧身上的優點與槽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慈禧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晚清落後捱打的時代裏,“慈禧專權”的這段歷史,堪稱中國封建政治史上的奇景象:從“辛酉政變”起,這位“老太后”就坐上了大清權力的巔峯,接下來的四十七年裏,大清朝捱打不斷,割地賠款一撥接一撥,還一度被人端了京城。可哪怕受了這麼多“洋罪”,簽完不平等條約的慈禧,依然還是繼續呼風喚雨。一幕幕恥辱景象,也叫多少讀史者看得憋屈:都把國家糟成這樣了,怎麼這老太后,就是沒人“動得了”?

若論這其中的原因,後人常津津樂道的,是她圓熟的“權謀”風格,特別是對恭親王奕的“打個巴掌揉三揉”,叫這位勞苦功高的能臣服服帖帖,主動退出權力中心。但如果只靠這些“權謀手段”,慈禧至多也就獨霸個後宮,眼前那“百年未有變局”,幾天都撐不下來。

所以,比起那麼多槽點來,說到慈禧“權力沒人能動搖”這事兒,也必須先說她一條優點:慈禧,確實是晚清最後半個世紀裏,一位極有眼光胸襟的政治家。

爲什麼清朝末期慈禧能一手把持權利?慈禧身上的優點與槽點!

行事手段時常狠辣的慈禧,“胸襟”究竟如何?可以先看樁“辛酉政變”後的小事。當時的慈禧,剛剛處決了死對頭肅順。可先前肅順整頓科考案,處死了營私舞弊的大學士柏葰,於是肅順前腳剛上刑場,柏葰的家屬後腳就託御史喊冤,想逮這個機會翻案。但恨肅順入骨的慈禧,卻是大筆一揮:“柏葰不能爲無罪。”硬是在這大事兒上,還了“老仇人”肅順清白。

曾國藩的愛子,曾以卓越口才手腕力挽狂瀾,逼着沙俄吐出伊犁的傑出外交家曾紀澤,也在其《曾紀澤日記》裏,還原了“老妖婆”慈禧的另一面:當時三十六歲的曾紀澤,奉命出使英法等國,行前在養心殿覲見慈禧太后。一番談話裏,深感“洋務運動”太難的曾紀澤,藉機大倒苦水,哀嘆“難處在外國人不講理,中國人不明事勢。”慈禧也深有感觸地接了一句:“可不是麼,我們此仇何能一日忘記,但是要慢慢自強起來……斷非殺一人、燒一屋就算報了仇的。”

單看這一句話,再比比那些滿懷“電線杆是吸管”“日斯巴尼亞是日本”“跑火車會破壞風水”“學英語導致乾旱”等荒唐認識的晚清“頑固派”們,就知慈禧的認識,確實高出不少。

甚至比起洋務運動時代,那些忙活着“買船”“買炮”的“洋務運動骨幹”們,慈禧的眼光,有時也看得更遠。典型就是“平遠艦事件”。1885年,一些痛感馬尾海戰慘敗的有識之士們,提出了“自造鐵甲艦”的新主張。誰知奏摺剛送上去,就被“頑固派”和“洋務派”們“團結一致”,一道罵了個狗血淋頭。

特別是在此時“洋務運動”領軍人物李鴻章看來:大清有的是錢,洋人有的是貨,軍艦這玩意花錢多工期長,想要軍艦砸錢買就行,自造鐵甲艦簡直是“閩廠學生之蠱惑”,於是李鴻章苦口婆心,勸慈禧“勿任虛擲帑金”。

可就是這麼個在他看來“不靠譜”的事兒,慈禧卻看得更遠一些。於是在慈禧的力排衆議下,福建船政局終於獲得了資金。四年之後,一艘由福建船政局自行製造的國產鐵甲艦,終於下水成功。這就是那艘編入北洋水師,並在甲午海戰裏大顯身手的鐵血戰艦:平遠號。

爲什麼清朝末期慈禧能一手把持權利?慈禧身上的優點與槽點! 第2張

而比這一艘軍艦更深遠的意義是:雖然這艘戰艦,並未換來甲午戰爭的勝利,但完成這個重大突破的福建船政局,成爲了近代中國軍工業的“火種”。雖然庚子國難後,福建船政局也如諸多晚清近代工業一樣,遭到了“斷血”的困境。但其技術與產業能力,到底艱難保留了下來,並在民國年間轉產成功,成了中國近現代航空業的“搖籃”。這深遠意義,不吹不黑說,真有慈禧的一份“功勞”。

單看上面這幾樁事,慈禧確實稱得上晚清統治階層內部,一位少見的明白人。那既然如此“明白”,爲何還把國家治成這樣?因爲她所有的“明白”,都是建立在她的私慾之上。

身爲晚清實際最高統治者,慈禧的“私慾”有多可怕?看看甲午戰爭就明白,雖說“挪用北洋水師軍費”等事兒,扣在慈禧頭上有些冤枉,但絲毫不冤枉的是:慈禧“萬壽慶典”的開銷裏,確實包括了“邊防經費”和“鐵路經費”。這些大戰在即時絕不能省的錢,就這麼在吹吹打打裏糟蹋了。甚至甲午戰爭“宣戰”當天,慈禧還在命人強行挪用戶部軍費,前線十萬火急的八月十五日,大清皇宮裏的慶典,依然熱熱鬧鬧……

這場對面日本人賭上全部家當狠打的“國運之戰”,在當時慈禧眼裏,分量一度還不及自家“萬壽慶典”。仗打成最後那個熊樣,也是絲毫不奇怪。

爲什麼清朝末期慈禧能一手把持權利?慈禧身上的優點與槽點! 第3張

而甲午戰敗五年後的“庚子國難”,更折射了慈禧極度自私的嘴臉。在北京淪陷前撒腿“西狩”的她,雖說一路受了不少苦,但只要稍微穩定下來,就立刻不停搜刮。比如她逃亡山西時,一路就騷擾地方。僅在一個山西聞喜縣,就被勒索了二十萬兩白銀。其他的地方州縣,也恨不得地皮刮盡。宣化知縣因爲地方太窮,實在備不起慈禧的“伙食”,竟自盡身亡。

官員都被逼到這地步,老百姓當然更難。而且當時的陝西山西各省,正發生空前旱災,本就盼着賑濟,慈禧往這裏一跑,賑濟是泡湯了,還得勒緊褲腰帶供應她。待到《庚子條約》簽了字,慈禧也動身回京,結果僅她從西北帶的財物,就裝了三千輛車子。就算“庚子國難”,也攔不住她享受。

而對這享受水平,當時的慈禧,還特“謙虛”,以她給岑春煊的話說“今可謂省用”。國家都水深火熱了,她還覺得自己節儉。

身邊的官員,當然也跟着“沾光”。慈禧狼狽西逃時,身邊跟隨她的太監官員,每人每天都拿津貼。像跟在身邊的親王貝勒,每天就能享受三十兩白銀的津貼。於是“從官漸集”。而後站穩了腳跟,太后要享受,官員們當然要敲金分肥,慈禧隨行的太監兵丁,也沿途肆意侵擾。官員們也巧立名目,大肆勒索地方,這一趟逃難,各個賺得盆滿鉢滿。效忠慈禧?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那是必須的。

爲什麼清朝末期慈禧能一手把持權利?慈禧身上的優點與槽點! 第4張

如此私慾,就算看事情再“明白”,又有何用?慈禧治下的晚清王朝,她固然充當了頂樑柱角色,可是這上行下效的腐朽,已讓晚清從頭爛到腳。她倒是順順利利掌了四十八年大權,卻也把這大清,徹底糟到不可救藥的境地。終於在她去世四年後,淹沒在辛亥革命的憤怒烈火裏。

看懂了慈禧的優點與槽點,也就看懂了晚清,這個落後捱打的時代,恥辱背後的多少教訓!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