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夷吾是什麼樣的人?一個紈絝的公族子弟的背信棄義

夷吾是什麼樣的人?一個紈絝的公族子弟的背信棄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紈絝的公族子弟:晉惠公夷吾的背信棄義。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晉惠公姬夷吾在國人的印象中是很賢明的,跟申生、重耳處於同等的地位。晉獻公的態度也至爲關鍵,三大公子在應對驪姬派系的陰謀時,申生和重耳所面對的誣陷更爲激烈,驪姬派系採取的策略是聚集力量逐步攻破,最開始集中力量對付申生,驅逐至於誣陷,誣陷至於逼死。

而申生之所謂謀反和自盡,顯然是晉國相當嚴重的政治事件,驪姬借申生事件,把蜘蛛網撒向了重耳和夷吾,這兩位的聲望和力量,跟申生相比都要弱小的多,申生當年分封之地乃是晉國的聖地所在曲沃,而重耳和夷吾則是在靠近母舅之國的邊境之地,這本身說明重耳和夷吾,在晉獻公的眼中並不是什麼具有重大威脅的力量,對兩大公子的作戰,無非更多可能來自驪姬派系而已。

跟重耳的歷經磨難相比,夷吾的人生相對來說要順利得多,雖說在流亡道路上夷吾可能遭遇過跟重耳相似的境遇,不過重耳有的夷吾一樣都沒有少,晉國國內的賢名,跟隨身邊的賢臣,夷吾在流亡時期跟重耳是平分秋色的。但是重耳流亡的國家之多,可謂是貫穿當時的整個諸侯列國,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又自南向北,重耳的人生更爲顛沛流離,在數年之後才得返回晉國成爲國君,而那時候的重耳已經是四十多歲了。

夷吾則不同,夷吾逃往的國家是樑國,而樑國在當時臨近秦國,可說是秦國的附庸之國,夷吾此舉則贏得秦國之支持,這是夷吾成功歸國的重要力量。 夷吾與重耳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是否遵從禮樂制度上,在國內動亂髮生之時,朝臣希望迎接重耳歸國,重耳可以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說自己沒有在君父死後守護在都城中爲君父服喪,承認自己不尊重傳統禮節,暫時不適合繼承君主之位,夷吾的舉動則要顯得迫不及待的多。

夷吾是什麼樣的人?一個紈絝的公族子弟的背信棄義

夷吾得知自己能夠歸國繼位之時,就派遣使臣前往秦國,承諾要將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以此換取秦國的大軍幫助自己回到晉國。既然有朝中重臣的迎立,夷吾還要選擇如此喪權辱國的決策,來爲自己奪取君位贏得更多籌碼,這本身就說明夷吾的急不可待。夷吾是否真的是賢明之主,從這裏已經初露端倪,夷吾在情緒上的自我失控明顯反映出其政治上的不成熟,更反映出夷吾對權力的覬覦之心。

這個時候的晉國朝臣,可能尚且沒有看出夷吾的絕對真面目。即便是當年偏向於重耳的重臣裏克和邳鄭,也在某種程度上默認了夷吾的君主之位。當然夷吾在迴歸都城之前,還曾經向裏克開過一張空頭支票,就是在自己成爲國君而後,要給裏克分封土地。如此看來,夷吾雖不是成熟的政治家,但在輔臣之幫助下所推行的政治手腕還是較爲厲害的。

《重耳傳》劇照中關於夷吾的說法是“內清外濁可稱惠,縱橫捭闔君位奪,出爾反爾食言肥,天怒人怨敗成囚。”這可是對晉惠公夷吾的人生之路的總結。夷吾在迴歸都城成爲晉惠公而後,對秦穆公的承諾和對裏克的承諾都成爲夢幻泡影,夷吾對君子之言根本沒有原則性的遵守,在位置坐穩以後夷吾便派遣使臣邳鄭前往秦國,說明晉國新君繼位就割讓土地不利於君主穩定國政,直接拒絕割讓土地。

這是赤裸裸的打耳光,自然秦穆公對此非常生氣,對晉惠公的好感也就蕩然無存。而在國內,裏克作爲弒殺前國君、蕩平驪姬派系、扶立晉惠公夷吾的最大功臣,既沒有得到晉惠公夷吾的承諾即得到應有的封地,更沒有得到應得的升官發財,反而是遭到夷吾的嫉恨,認爲其當年偏向於重耳的可能性,便將其權力進行剝離,甚至賜其死亡,這就是在國外和國內都幹出了失信之事。

夷吾是什麼樣的人?一個紈絝的公族子弟的背信棄義 第2張

那個到秦國的臣子邳鄭可能對晉惠公的做法也多有否定之意,聞聽裏克爲晉惠公夷吾賜死,也便預估到自己的命運,索性在秦國慫恿秦穆公幫助自己重新選擇晉國國君,即是迎接重耳歸國。但是邳鄭錯估了晉惠公夷吾的隨臣呂省、郤稱、郤芮,認爲可以通過賄賂的方式改變這三個人的派系,想要得到這三個人的支持來換立國君。邳鄭剛剛回到晉國,就被三臣所殺。

邳鄭的兒子邳豹得知噩耗,隻身逃往秦國,希望藉助秦國力量爲父親報仇。但是這個時候可能秦穆公認爲時機未到,拒絕了邳豹的建議。秦穆公可能是希望藉此看看晉國人的反應,看看晉惠公夷吾初登君位後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究竟會不會給晉國帶來大的動亂。晉惠公夷吾的三把火顯然燒錯了地方,其所得罪的,一邊是幫助自己的秦國,一邊則是扶持自己的晉國功臣,這樣的舉措在任何人看起來,都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晉惠公夷吾在晉國的種種舉措,顯然在當時的諸侯列國中引起爭論。周襄王派遣重臣召公到晉國來面見晉惠公夷吾,可能本身就是要想知道晉國的政治戰略到底將如何發展。顯而易見的是,當了國君的夷吾已經不是當年流亡的公子,對待周天子的使臣也沒有任何尊敬之意,顯得傲慢無禮,甚至可能對周天子也出言不遜,這就引起召公之不滿,史書中說,“ 惠公禮倨,召公譏之。”

夷吾是什麼樣的人?一個紈絝的公族子弟的背信棄義 第3張

晉惠公夷吾顯然對這種我最大的感覺很舒服,此後更是變本加厲,認爲晉國唯我獨尊,我說什麼就是什麼,當年晉國發生災荒,秦國派遣大量船隻運載糧食以賑濟晉國災民,這種做法是所謂的以德報怨,顯然在當時爲秦國贏得了好的國際名聲,這是秦穆公對晉作戰的外交勝利。按理來說,秦晉之間既然已經有着如此友好睦鄰關係,晉惠公夷吾應該徹底改變對秦之外交政策,就是與秦國結爲緊密的外交同盟。可是次年而後,秦國發生災荒向晉國求助之時,晉惠公卻發動大軍,乘人之危的攻打秦國。

這件事情的影響力非常嚴重,在西方的秦穆公可能意識到時機到了,晉惠公夷吾外有憂患,內無強援,天子震怒,這顯然已經說明晉惠公夷吾已經失去人心,攻打晉國的最好時候到了,便是發動大軍攻打晉國。這場戰爭打的很是蹊蹺,雙方在韓原作戰,晉惠公與臣子慶鄭產生口舌之爭,導致慶鄭不願發兵救助晉惠公,導致其爲秦國所俘虜,幸得晉惠公的姐姐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晉惠公才得以安然無恙的回到晉國,而當年不願割讓給秦國的河西之地在這場戰爭而後,還是被秦國所佔有。晉惠公可謂是自食其果,身爲國君爲敵國所俘虜簽訂城下之盟,是爲最大恥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