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取益州龐統有上中下三計 劉備爲何會選擇中計

劉備取益州龐統有上中下三計 劉備爲何會選擇中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劉備取益州時,龐統提供了上中下三計,爲何劉備只選用中計?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事實上,龐統提供了上中下三計後,劉備之所以只選擇中計,主要是因爲以下三個原因!

劉備取益州龐統有上中下三計 劉備爲何會選擇中計

上中下三計

劉備前半生,一直顛沛流離,雖然他有關羽張飛這種絕世猛將相助,但苦於沒有長遠的規劃,所以他一直沒有機會做大做強,直到自他遇到諸葛亮後,他的戰略規劃纔開始逐漸清晰,這便是佔荊州、奪益州,形成三分天下之勢,然後待天下生變,劉備便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北伐,奪取中原,擊敗曹操,一統天下!

清晰的戰略規劃形成以後,劉備便一路奮進,最終成功地佔領了大部分荊州,並和東吳結盟,一同對抗曹操。在穩定了荊州局勢以後,劉備又開始將目光瞄向了益州,恰逢益州劉璋主動邀請劉備前去,共抗漢中張魯,於是劉備順利地進入了蜀地,並沒有遭到任何抵抗。

劉璋對劉備非常信任,幾乎不設防,而劉備又是以仁義而聞名天下之人,所以劉備雖有取益州之心,但遲遲沒有跟劉璋翻臉,更不用說對劉璋動兵了。在此期間,龐統曾數次勸諫劉備對劉璋動手,甚至派出手下暗中襲殺劉璋,但這一切都沒能打動劉備,因爲劉備還是困頓於他仁義的名聲,不想破壞他在天下衆人心中的好印象,直到劉璋主動翻臉,劉備才終於下定決心和劉璋攤牌!

當時劉備派出使者向劉璋討要物資,但劉璋的手下卻說劉備狼子野心,於是劉璋在手下的軟磨硬泡下,改變了對劉備的態度,只撥給了劉備少量的糧食,這一下可惹怒了劉備,於是劉備直接當着使者的面撕毀了書信,還大罵劉璋,算是徹底的和劉璋撕破了臉皮!

原文:玄德大怒曰:“吾爲汝禦敵,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遂扯毀回書,大罵而起。使者逃回成都。

劉備前期一直以仁義示人,想的就是不要和劉璋翻臉,要收買益州的人心,慢慢地吞併益州,但是現在劉備毀書發怒,已然前功盡棄,於是劉備慌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龐統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幫助劉備攻取益州!

原文:統曰:“只今便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此爲上計。楊懷、高沛乃蜀中名將,各仗強兵拒守關隘;今主公佯以回荊州爲名,二將聞知,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夜回荊州,徐圖進取:此爲下計。若沉吟不去,將至大困,不可救矣。”

說白了,龐統的計策就是這三個:一、出奇兵進攻成都,直接對劉璋進行斬首行動,快速瓦解劉璋集團的核心,這樣的話劉備將能夠以最小的代價輕鬆拿下益州!二、穩紮穩打,步步爲營,要徹底擊敗劉璋集團的主力,凡是敢於前來和劉備作戰的蜀軍,劉備都要將其擊敗。三、不打了,直接撤回荊州,等到時機成熟,實力更強一點的時候,再出兵進攻益州!

總的來說,這三個計謀中,上計更巧妙,中計更笨拙,而下計則是放棄。按照常理來說,劉備應該會選擇上計,然而他最終卻選擇了更爲笨拙的中計,這是爲何呢?爲何劉備只選擇中計呢?

事實上,劉備之所以會作出如此選擇,主要是因爲以下三個原因!

劉備取益州龐統有上中下三計 劉備爲何會選擇中計 第2張

一、劉備軍事能力不足

雖然劉備在三國時期大名鼎鼎,但不可否認的是,劉備的軍事能力還是算不上頂級的!在三國的這些主公中,曹操的軍事最強,算是頂級水平,孫權的軍事能力最差,算是低劣水平,而劉備的軍事能力則只能說是一般,也就是普通水平而已,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劉備的前半生,纔會顛沛流離,就算關羽張飛趙雲這些頂級猛將,也帶不動他。

大家都知道,漢中之戰的結局是劉備擊敗了曹操,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此戰的大部分時期,其實劉備的軍隊都一直處於下風!陽平關外,無論劉備率軍如何猛攻,都無法突破夏侯淵與張郃的防線,直到法正建議劉備出奇兵走定軍山,才徹底打破了僵局,要不然就算是劉備在陽平關耗死,也不可能進入漢中腹地!從這裏便可以看出劉備用兵的老實,他的軍事能力相比於曹操還是要差一點的!

之後的定軍山之戰,也完全是法正的傑作,要不是他出奇謀斬殺了夏侯淵,搞得漢中曹軍軍心崩潰,劉備根本不可能打贏漢中之戰!說白了,若不是有頂級謀士相助,以劉備真實的軍事能力,他根本不可能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不可能佔領漢中。之後的夷陵之戰,失去了頂級謀士相助的劉備,便展現出了他軍事能力上的弱點!

劉備取益州龐統有上中下三計 劉備爲何會選擇中計 第3張

夷陵之戰中,蜀軍在士氣和戰鬥力上都佔據上風,以至於陸遜上位後,只能讓手下堅守不出,避免再度戰敗,再度降低士氣。按照常理來說,此戰其實並不難,因爲它就是漢中之戰的翻版,當年漢中之戰,劉備被擋在陽平關外,他也無計可施,隨後法正建議其出奇兵走定軍山,一舉打破了僵局。夷陵之戰中,劉備只需要復刻漢中之戰的做法,出奇兵突破陸遜的防線,不要一直和陸遜正面硬鋼,那麼劉備便可以大勝,結果劉備不懂得變通,傻乎乎的和陸遜玩正面,最終鬧出了七百里連營的笑話,喪失了蜀漢最終的機會!

事實上,我們從夷陵之戰便可以看出劉備用兵的問題,他這人用兵喜歡正面硬推,不喜歡用計謀取巧,所以若沒有頂級謀士幫助他出謀劃策,劉備指揮大戰役很容易出問題!龐統提出了上策,出奇兵進攻成都,本身是有一定的成功性的,後來的鄧艾滅蜀、桓溫滅蜀,都是用的奇兵,可見合適的人用出這種奇謀,是完全可以取的奇效的!遺憾的是,劉備本身的軍事能力還是稍微差了一點,導致他沒有這個能力完成上策,所以他只能選擇中策!

二、劉備缺乏資本

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中,劉備是最窮的,起點是最低的,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劉備四五十歲都還沒成氣候。後來劉備雖然佔據了荊州,有了一定的實力,但劉備是那種苦日子走過來的人,他知道自己資本不足,所以他在決定的時候,都會掂量一下,很少冒進!

劉備取益州龐統有上中下三計 劉備爲何會選擇中計 第4張

舉個例子,公司老闆讓你組織一場直播活動,售賣公司的產品,提高公司知名度,現在有上中下三計。上計是請明星前來,這樣的效果最好,但是明星需要50萬的出場費;中計是請網紅前來,這樣也有不錯的效果,而且出場費只要5萬,性價比非常高;下計是請公司員工親自上,這樣成本最低只需要五千塊錢,但是效果就不敢保證了。明眼人都知道,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公司應該選擇邀請明星出場,但問題是,現在公司的預算沒有50萬,只有10萬,所有說對於公司來說,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便是邀請網紅直播!

同樣的道理,劉備之所以不選擇上計出奇兵,而選擇中計,就是因爲他的資本不足,他本身就沒有多少兵馬,萬一遭到劉璋軍隊的伏擊,都折損在了進攻益州的道路上,那麼劉備就虧慘了,這種損失,對於家底本就薄弱的劉備來說,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三、劉備還有吞併益州的野心

劉備雖然仁義,但仁義不能當飯吃啊,不能因爲你劉備仁義,就讓劉璋把益州讓給你吧?所有說,事情發展到最後,劉備和劉璋,還得刀兵相見!

當時的劉備已經50多歲了,而那個年代的人,能活50歲,已經算是高齡了,所以劉備不能退回荊州,一旦退回荊州,下次進攻益州就需要花費更大的代價!既然不能退,那就不能選擇下計,只能堅定信心進攻,而上計的出奇兵,是劉備無法完成的,所以他只能選擇中計,穩紮穩打的向益州發動進攻!

原文:玄德曰:“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

劉備取益州龐統有上中下三計 劉備爲何會選擇中計 第5張

結語

綜合來看,劉備之所以只選擇龐德提供的中計,主要是因爲以下三個原因!一、劉備軍事能力不足,無法完成上計的軍事目標;二、劉備資本太少,無法承擔上計附帶的風險;三、劉備還有吞併益州的野心,不願意就此放棄,退回荊州!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