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丕早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並沒有出兵攻打蜀漢是爲什麼?

曹丕早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並沒有出兵攻打蜀漢是爲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明白的道理。自公元221年7月,到公元222年8月,劉備舉國伐吳,死磕孫權。這一年多的時間,強大的曹魏爲何沒有趁機出兵進攻蜀國或者吳國呢?曹丕在想什麼?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建立曹魏;公元221年,劉備緊隨其後,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221年7月,劉備憑藉稱帝后的氣勢,舉國伐吳,一方面想要給關羽報仇,另一方面勢必要奪回荊州。蜀、吳死磕了一年多的時間,曹丕卻在北方當了一年多的吃瓜羣衆,直到222年10月纔出兵伐吳。

劉曄是個明白人

曹丕早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並沒有出兵攻打蜀漢是爲什麼?

其實曹丕稱帝后,就有一場朝堂上關於劉備會不會進攻東吳的討論。當時曹丕問朝臣究竟劉備會否爲被孫權襲取荊州而殺害的關羽報仇,很多大臣都認爲劉備力量薄弱,名將只有關羽;關羽死後國內憂慮,根本不會再發動戰爭。但劉曄卻認爲劉備一定會借出兵而重振聲威;而且認爲劉備和關羽感情深厚,一定會爲他報仇。

最終劉備果然於次年221年進攻孫權,發動夷陵之戰。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劉曄卻認爲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劉曄更建議曹丕乘虛領兵攻滅東吳,以絕後患,《三國志·劉曄傳》中有詳細的記載。

劉曄:孫權無故請降,肯定是有緊急情況,之前孫權襲荊州殺關羽,爲了應對劉備的怒火,所以才請降。一方面可以避免我們出兵,另一方面可以向我們求援,讓劉備分兵防備。現在天下三分,我們佔有十分之八,吳蜀本來互相結盟,我們進攻一個,另一個就會救援。

現在他們互相攻伐,是上天要滅亡他們,我們應該趁機出兵進攻吳國,這樣一來用不了幾個月,吳國就會滅亡。吳國滅了,蜀國就沒有外援了。即使我們和蜀國平分吳國,蜀國也堅持不了多久。

曹丕:人家孫權來投降稱臣,如果我發兵討伐,這樣讓天下其他人會產生疑慮。我可以接受孫權的投降,然後進攻蜀國的後方。

劉曄:萬萬不可!蜀國遠而吳國近,如果我們討伐蜀國,劉備聽說後肯定會撤軍,而我們不能阻止。現在劉備已經發怒,如果出兵伐吳,劉備肯定不會改變計劃,而是會和我們一起滅了吳國。

我們看劉曄的分析,簡直是無比精彩,如果曹丕聽從了劉曄的建議,那麼吳國肯定很快就會滅亡。即使劉備奪回了荊州,而曹魏奪了江東,那樣蜀漢也是無法長久與曹魏抗衡的。劉曄還堅決反對封孫權爲“吳王”,認爲這會增加孫權的政治資本,可惜曹丕也不聽。

曹丕的難言之隱和不足之處

曹丕早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並沒有出兵攻打蜀漢是爲什麼? 第2張

有人感嘆,如果夷陵之戰時曹操還活着,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一定會出兵滅了吳國,這當然是曹丕的不足之處,曹丕自然是不如曹操能夠把握時機的。另外你看曹丕所說的話,擔心討伐“稱臣投降”的人影響不好,這實在太幼稚了。

其實曹丕也有難言之隱:第一,準備不足。本來在曹魏上下看來,劉備是不可能出兵伐吳的,所以沒有準備出兵的計劃。在古代,大規模軍隊初戰是需要時間來準備的。第二,忙於篡漢。雖然曹丕篡漢自立是公元220年10月的事情,但是一個新的王朝建立,有千頭萬緒的工作,曹丕還要提防一些潛在的反對勢力。

東吳在夷陵之戰戰勝後果然漸見不臣之心,曹丕於是準備討伐,但劉曄認爲吳國剛剛大勝蜀漢,上下一心,而且有長江天險,不能這麼倉卒進攻。曹丕又不聽,公元222年10月率大軍伐吳,遭遇疫病,無功而返。

劉曄曾告誡曹丕“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夷陵之戰開始時,孫權還假惺惺地向曹丕求援,結果曹丕寫了封信鼓勵孫權好好打。這無疑就是吃瓜羣衆的心態,搬着小板凳看劉備、孫權打的熱火朝天,結果卻錯失了最佳的出兵機會,後來再面對長江只能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