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沒人懷疑慈禧對愛新覺羅的忠誠?

爲何沒人懷疑慈禧對愛新覺羅的忠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慈禧太后霸道專權掌控大清王朝近一個甲子的時光,但儘管如此竟無人懷疑他對大清王朝的忠誠,這是爲什們呢?

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咸豐皇帝帶着滿腔的委屈去找努爾哈赤訴苦去了,身後留下了孤兒寡母。同年的11月,剛剛成爲寡婦的慈禧和他的小叔子奕訢,聯合發動了“辛酉政變”,此後近半個世紀,這個女人三度垂簾聽政統治着中國。

爲何沒人懷疑慈禧對愛新覺羅的忠誠?

網絡配圖

慈禧之所以能夠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首先是基於清帝皇統繼承人缺乏這個原因。清王朝從努爾哈赤至溥儀,共計12帝。這12位皇帝子女的多少,與清王朝的興衰有密切的關係。

道光帝及其以前的七位皇帝,他們的皇子數量較多,這就使得在皇位繼承人這個問題上,選擇的餘地較大。而自咸豐以後的三位皇帝,少子或是無子,幾乎喪失了選擇餘地或可能出現皇位繼承的危機。

清朝最後幾位皇帝普遍短命,這進一步加深了這一危機。道光以前的各帝,除順治帝只活到了24歲,其他都在五六十歲以上,而同治帝只活了19歲,咸豐和光緒也不過30多歲。

如果請帝壽命較長,其子繼承皇位時一般都以長大成人,這至少可以在年齡方面保障新君繼位後可獨立處理政務,保證皇位與皇權的平穩過渡。道光帝之後各帝壽命的短促,子嗣的不旺,預示着大清皇統的危機。

慈禧之所以掌握清廷最高權力達數十年,除了其具有高深的政治手段外,還與其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有關。

咸豐帝死後,清廷內部實行的是太后垂簾與八大臣輔政相結合的權力機制。從表面看,慈禧太后和肅順等八大臣的權力旗鼓相當,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佔據了新君生母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與八大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朝中的大臣也大多認爲只有兩宮太后纔是皇權的真正代表。

爲何沒人懷疑慈禧對愛新覺羅的忠誠? 第2張

網絡配圖

外戚專權與保持皇權獨立是一對勢如水火的矛盾。慈禧太后在這方面妥善處理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的政治關係,這也是她掌握清朝最高權力的根本。

在慈禧掌權的數十年中,朝野上下儘管對她有很多指責和批評,但是從來沒有人說她對愛新覺羅家族不忠,其根本問題就是她把外戚和皇族之間的關係處理的較爲妥當。

慈禧未給予那拉氏族人顯赫的重任。“辛酉政變”以後,慈禧的大弟照祥被封爲三等承恩公,其父惠徵、祖父景瑞、曾祖父吉郎阿則被追封爲三等承恩公。這些封爵,都是清廷對於皇后或是皇太后家族的恩封慣例,而非“違制”的特例。

慈禧的二弟桂祥之所以在1888年被封爲三等承恩公,是因其女被選爲光緒帝的皇后,這仍是遵循外戚封爵的慣例,與慈禧的個人恩旨並無直接聯繫。慈禧太后之所以未對胞弟委以控制清廷的實權重任,除了其弟缺乏才幹以外,與慈禧特別關注愛新覺羅家族與那拉氏家族關係、不給其他人以口實的警覺不無關係。

慈禧太后臨死前,遺命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同時又諭命:此後軍國政事,均有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后(指的是隆裕太后)懿旨者,由攝政王隨時面請施行。

爲何沒人懷疑慈禧對愛新覺羅的忠誠? 第3張

網絡配圖

可以看出,慈禧沒有安排隆裕太后直接出面垂簾聽政,而是讓她退居幕後。慈禧對於上述的安排,既是出於個人的得失私見,同時又是歸還清廷最高權力於愛新覺羅氏的綜合考慮。

慈禧太后所選立的兩任小皇帝---光緒帝和宣統帝,都是愛新覺羅氏家族血統最近的近支親王后代。她的獨斷專行,雖然會引起皇室親王和其他朝臣的不滿,但從來沒有人懷疑慈禧太后對愛新覺羅家族不忠或有所威脅。

至於慈禧太后多次選立孝皇帝,以及其與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等人的矛盾和鬥爭,都被人理解爲是家族內部的叔嫂“家務”之爭。

可以看出,慈禧這個女人着實不簡單,無論她的主觀意圖如何,在客觀上,她的確使人普遍認同其對愛心絕路家族的忠誠,這應該是她較爲順利地掌控清王朝權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