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八賢王是怎樣的一個人?爲什麼當時不是他繼位

八賢王是怎樣的一個人?爲什麼當時不是他繼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北宋宗室。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時年23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諡號康惠。後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

太祖趙匡胤駕崩以後,其弟趙匡義登了龍位.太祖的大兒子趙德昭心中不服,上殿討回社稷,怒惱了太宗匡義.趙匡義要斬趙德昭,趙德昭含恨碰柱身亡.

賀後聞訊,帶領太祖的次子趙德芳急上金殿,痛斥趙匡義.趙匡義理屈,無言答對,卻不肯讓出社稷,只得好言相勸,重重加封.他把昭陽院改作養老宮,賜給了賀後上方寶劍,統管三宮六院.他封趙德芳爲:一.勤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正王,五.德王,六.廷王,七.上殿不參王,八.下殿不辭王.又賜予凹面金鐗,可以上打昏君,下大讒臣,壓定滿朝文武,大小官員.自此,趙德芳便成了宋室的有權有勢的八賢王了.

八賢王是怎樣的一個人?爲什麼當時不是他繼位

網絡配圖

有人認爲,八賢王應是宋太祖的皇位繼承人趙德昭(德芳之兄)。他聰明英武,喜慍不形於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賜金簡一柄,如不法之屬得專誅戮”。太祖傳位給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當天子的機會,太宗雖然封他爲武功郡王,朝會時位列宰相之上,但內心對這位頗有韜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興國四年(979)出征幽州時,一天夜間,一件偶發的事情使軍營中驚擾不安,軍士到處尋找太宗卻不知其蹤影,有人提出立德昭爲帝。太宗得知,更爲不滿。回朝後,當德昭提醒他論功行賞時,他以充滿懷疑、忌恨的口吻說:“待汝自爲之,賞未晚也!”德昭聞言,退而自刎,因爲他深知在猜忌心極重的太宗手下,決不會得到善終。

八賢王是怎樣的一個人?爲什麼當時不是他繼位 第2張

網絡配圖

  人們對這位失去皇位又死於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讓他化爲公正無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參、下殿不辭,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特權的八賢王,幫助楊家將對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權臣。但是,德昭從未被封爲八賢王,怎麼會平白無故地與八賢王沾邊?

因此,又有人認爲,八賢王之稱得之於太宗第八子元伊。此人“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時入呼之日“八大王”。雖然,這八大王的作爲與八賢王的故事相距甚遠,但他的事蹟影響、豐富了八賢王的傳說,還是有可能的。

八賢王是怎樣的一個人?爲什麼當時不是他繼位 第3張

網絡配圖

總之,“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對應、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加上人民羣衆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間傳說中,他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戲劇性的衝突,還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奸的心理要求。正因爲這樣,這位虛構的戲劇性人物“八賢王”趙德芳,纔會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們的印象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