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生擒太平天國幼主

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生擒太平天國幼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沈葆楨(1820年-1879年),字幼丹,福建省侯官縣(今福州市)人,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舅父兼岳父即爲晚清名臣林則徐。沈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得中進士,後任御史,正直有聲,爲咸豐所知,後參與剿滅太平天國,歷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臺灣海防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職,對於平定太平天國、督辦船政、開發臺灣發展都做出重要貢獻。晚年數度稱病乞退,皇太后溫諭勉以共濟時艱,勸其勿萌退志,沈自此遂不言病,直至死於任上,沈的忠勤及朝廷的依仗可見一斑。光緒五年(1879年),沈死後,清廷追諡文肅,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建功各省建專祠紀念。

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生擒太平天國幼主

沈葆楨德行正直,幹才突出,朝廷稱爲“德望冠時,才堪應變”,深得朝廷內外的推重。沈耿直倔強,甚至對於自己的伯樂曾國藩也毫不相讓。湘軍起初軍餉多依仗江西,沈考慮到本省軍事方興,上奏朝廷,留餉自給。曾沈上疏紛爭,朝廷下詔各分其半,纔將事情解決。後處理教案,手段果敢,對傳教士先斬後奏,“洋人亦屈伏”。沈也深諳軍略,數次上疏言兵,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破天京後,幼主洪天貴福及洪仁玕、洪仁政等人逃至江西,皆爲沈葆楨擒獲。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策劃於福州設立馬尾造船廠,大興船政,旋即被調任陝甘,臨前舉薦“非葆楨莫能任”。擔任船政總理大臣後,除在馬尾興建船塢外,沈着重於人材培養,敢於創新任事,建立了福建船政學堂,培養了清朝大批的海軍人才,嚴復、劉步蟾、鄧世昌等人皆出自於此。時人稱讚沈親辦船政,“精果一時無耦”。

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生擒太平天國幼主 第2張

同治十三年(1874年)5月,牡丹社事件爆發,海疆告急,清廷派遣時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楨,赴臺籌辦防務。後改授欽差大臣,並將福建軍士及江蘇、廣東沿海各口輪船歸其調遣。赴臺後,沈葆楨調遣軍隊,佈置防務,以解燃眉之急。後因清朝新疆回亂未平,日本徵戰失利等因素,中日簽訂《北京專約》雙雙撤離。此後沈葆楨注意加強臺灣建設,平定山匪;整頓吏治軍政,調整臺灣行政規劃,加強臺灣治理;爲鄭成功建祠,提倡忠義之氣。這些措施都爲臺灣今後的迅速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