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洋務運動爲什麼會失敗?洋務運動的歷史評價

洋務運動爲什麼會失敗?洋務運動的歷史評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洋務運動爲什麼會失敗?清朝是一個專制國家,在這樣的國家裏,特權階層極少有人關注國家民族的命運。鴉片戰爭後,他們一方面在外國的堅船利炮和太平天國的打擊下,對中國器物技藝的落後體會深刻;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的特權受到減損和制約。他們企圖在不損害專制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鞏固自己的特權利益,於是發動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專制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侷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

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

洋務運動爲什麼會失敗?洋務運動的歷史評價

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第四,當時的大多數中國人對洋務知之甚少,思想還處於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禮教束縛的階段。

歷史的評價

洋務派提倡「中學爲體,西學爲用」,希望利用先進的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改革不觸動封建制度。 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證明,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初時是把“平中國” 和“敵外國”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國內階級矛盾,後者反映了清朝統治者同外國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統治者處在“內憂” 與“外患”頻仍之時,洋務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人民,才能維持其搖搖欲墜的政權。所以洋務運動實踐的結果必然否定了“敵外國”。如果說洋務運動是一場改革,那麼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這一點在所有列強都願意支持辦洋務的事實上得到證明。李鴻章說淮軍遇到“內地賊匪”,自信能取勝,遇到外國進攻,“勝負即不可知”。洋務大員丁日昌說,他的船炮“可以靖內匪,不能御外侮”。洋務運動進行了30年,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卻在“自強”“求富” 的口號下,養肥了第一代軍閥集團。

洋務派主觀上並不希望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甚至在其創辦民用工業之時,一再表示不允許私人創辦同類企業,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但由於洋務派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同封建生產關係所不相容的新的生產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生產關係的瓦解,從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的。洋務派辦民用工業,爲了解決資金問題,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70年代開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於近代民用工業,終於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

此外,洋務派同頑固派的論爭及其對頑固派的不徹底的批判,多少動搖了恪守祖訓的傳統及綱常名教的絕對權威地位,對於學習西方,開了好的風氣。又由於洋務派組織翻譯了不少外國科技書籍,派遣不同年齡和資歷的留學生,因而培養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紹西方社會科學知識,對於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也起到開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礎上,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從洋務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

洋務運動爲什麼會失敗?洋務運動的歷史評價 第2張

最後,洋洋務運動漫畫務民用工業的興辦,部分地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如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爲洋人盡佔”,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井。湖北官織布局開織後,江漢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十萬多匹。中國資本能挫敗洋商,這在當時曾被視爲“創見之事”。

洋務派經營的近代工業企業,是以不改變封建生產關係爲前提的。所辦企業,具有很強的對外依賴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壟斷性。因此,洋務派要在中國興辦近代工業企業和籌辦海防,都不得不在工業技術、資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國主義的左右和牽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控制,洋務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買辦化。這樣的企業不僅無法避免自身遭到破產的命運,而且嚴重地阻礙和壓制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辦“洋務”30年間,中國被迫開闢的通商口岸,由1860年前的7個增加到1894年的34個,外國的進口額,也由1864年的5100餘萬兩,激增爲1894年的1億6千餘萬兩。進口貨物中,80年代前鴉片佔首位,80年代後棉織品躍居第一,鴉片退居第二,但絕對數仍一直上升。出口的貨物,80年代前主要是茶和絲,80年代後棉花和大豆逐步增長。中國被迫加速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成爲它們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廉價原料產地。因此,洋務運動的過程,就是中外反動派進一步結合,中國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過程,也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雖然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在洋務運動同一個過程中艱難地成長起來的,這主要是受中國近代經濟規律制約的結果,對洋務派來說是事與願違的。但是,洋務運動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隨着近代工業的興建,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生產技術,一批近代產業工人在中國社會出現了,在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裏,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學的知識分子和工程技術人員。同時,企業的利潤,還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於近代工業,客觀上對中國資本主義發展起了刺激作用。雖然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化工業企業,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