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爲什麼洋務運動會失敗?這四大因素揭示了洋務運動必定失敗的根本原因

爲什麼洋務運動會失敗?這四大因素揭示了洋務運動必定失敗的根本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者:張海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曾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會長。

爲什麼洋務運動會失敗?這四大因素揭示了洋務運動必定失敗的根本原因

根據最近出版的已故學者樊百川的研究,洋務派“借法”30多年,共興辦了60個使用機器的近代企業,總計投入經費約5300萬兩。其中軍事工業21個,創辦及歷年增添設備經費約1500萬兩,其他近代企業39個,投資3700萬兩。以30年計算,平均每年2個,投資170餘萬兩。如果再加上在洋務派影響和特別批准下,以官督商辦名義興辦的民族資本主義近代企業,也不過共有120餘個,合計投資約5800萬兩,平均每年4個,投資不及200萬兩。這樣的數字不僅根本無法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比較,即使與起步差不多同時的日本相比,日本截止1892年的25年中,最後共建成了5600多個公司,總計資本2.89億餘日元,平均每年設立225個公司,資本1100餘萬日元,約閤中國銀兩700多萬兩,也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在洋務派“借法”活動的這同一期間,全國全部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包括以官督商辦名義依附於洋務派“借法”活動的民族資本近代企業,和其他各種情況的民族資本企業,先後共興辦了近300個,資本共約1000萬兩以上。其中以官督商辦名義依附於洋務派“借法”活動的,有60餘個,資本共約500餘萬兩。其他各種情況的,約二百二三十個,資本共約500餘萬兩。這就是說,民族資本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企業,一半的資本,是與洋務派的“借法”活動有關,而其餘五分之四的企業,一半的資本,不但並非洋務派的“借法”活動所促成,而且正是在洋務派“借法”的壟斷活動排擠下,以託庇於洋人和其他勢力(如廣東順德的繅絲廠託庇作爲封建宗族祠堂財產等)的辦法,在崎嶇的道路上掙扎生長出來的。這後一類企業,個體規模雖小,數目卻較多,分佈行業面尤較廣,且一般都與人民生活關係密切,不像洋務派“借法”活動所辦企業以軍事爲中心。

爲什麼洋務運動會失敗?這四大因素揭示了洋務運動必定失敗的根本原因 第2張

我們可以把洋務活動期間興辦企業的情況概況幾條:

第一、洋務活動不是清朝廷號令全國一致舉辦的活動,而是個別官僚經朝廷批准興辦的活動,在全國發展極不平衡。反對洋務活動的頑固派官僚勢力很大。以慈禧爲代表的朝廷,居中駕馭,以有利於政權的鞏固爲原則,並不在乎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從始到終,洋務派旨在引進機器方面下功夫,並不研究西方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尤其不注意研究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體制,始終以綱常名教的中學爲體,以西方的船堅炮利爲用;以對付國內人民的反叛爲主,所謂“禦侮”的實質含義,只是維護條約體系所產生的“和局”,遇到列強挑戰,只能俯首稱臣,屈辱的條約只能一個又一個簽訂,損失國權無數。

第三、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借用洋匠,卻不借用資本主義的工廠制度,完全利用傳統的官辦局廠的辦法,委用官員管理,大量插用私人,多領乾薪,用士兵充當工人,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投入市場,資金難以爲繼。

第四、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多采用官督商辦體制,控制並監督了商人投資的積極性,利用官許的專利,實行行業壟斷,阻礙了民族資本的發生和發展,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洋務活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這與李鴻章所謂“裱糊破屋”的本意是相違的。洋務活動沒有能夠像日本的明治維新那樣,在短時期內大規模地在國內推進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稱他爲“洋務運動”是名不副實的。所以,我是主張使用洋務活動或者洋務新政這樣的名詞的。

爲什麼洋務運動會失敗?這四大因素揭示了洋務運動必定失敗的根本原因 第3張

依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單純從中國近代早期現代化的歷程來看,洋務活動期間,特別是它的後期,民營企業的發展在推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上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肯定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