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蜀漢會丟失荊州,真的是因爲關羽大意嗎?

三國時期蜀漢會丟失荊州,真的是因爲關羽大意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部三國史,半部荊州史。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219年,孫權敗盟,呂蒙白衣渡江,襲擊關羽。

然而,這不是孫權第一次這麼做了。

僅僅4年前,孫權、呂蒙已經襲擊了一次,那一次,呂蒙一口氣襲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後來雙方議和,以湘江爲界,東吳將零陵還給了劉備)。

4年的時間不算特別漫長,遠遠不足以讓人淡忘。

然而,關羽又被對手以類似的方式再次襲擊,這種失誤豈是一個”大意“所能概括的呢?

顯然,關羽兩次栽倒在同樣的問題上,是其本身有爲時不短的痼疾。

荊州地區太守們毫無忠誠度

215年,呂蒙襲取南三郡。

當時,長沙、桂陽二郡,孫權僅僅靠一封信就讓太守舉城投降了。

零陵太守郝普稍微抵抗了一下,但呂蒙找到郝太守的老友,以心理戰的方式威逼利誘後,也開城投降了!

南三郡,沒有一個太守願意爲關羽死守!沒有一個忠臣!

4年後,呂蒙白衣渡江。

公安、南郡的守將再次麻溜開城投降!

三國時期蜀漢會丟失荊州,真的是因爲關羽大意嗎?

荊州的太守、守將們,再次集體背叛了關羽、劉備!

看起來,荊州地區的守將、太守們基本上毫無忠誠度!而這個問題至少從215年時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關羽受命”董督荊州“,有職責考察官員們。

遺憾的是,在215年三郡太守投降,將這個問題充分暴露後,董督荊州的關羽似乎仍然沒有吸取教訓,仍然沒有重視這個不容有失的問題!

這當然不是一時大意,而是近乎麻木!

情報不力、判斷失誤

事實上,儘管呂蒙與孫權襲取南郡的謀劃是機密,但是,東吳將領集團對“關羽強盛”的擔憂、討論,在魯肅還在世時就開始了。

顯然,如果劉備集團如果在東吳稍有情報工作,就會認識到:孫權集團對關羽強盛十分擔憂,而且,關羽越是強盛,孫權就越是擔憂。

然而,劉備、關羽,對此不但一無所知,還在判斷方法上出現了方向性錯誤。

關羽對孫權善意的無禮回覆,無疑加重了孫權對“關羽強盛”的擔憂。

水淹七軍後,關羽更加強盛,他不但抽走了一些後方軍隊,還擅取湘關米。

看起來,在關羽看來,他越是強盛,孫權就越不敢動手!

因此,孫權的襲擊效果那麼好,其實是劉備、關羽,是在判斷孫權立場的問題上,出現了方向性錯誤!

不僅如此,關羽在戰術情報的安排上,也是極爲不力的。

關羽僅僅只是在沿江安排了警戒斥候,看起來是完全沒有在東吳軍中安插耳目。

三國時期蜀漢會丟失荊州,真的是因爲關羽大意嗎? 第2張

否則,東吳大軍開拔,關羽又怎麼可能一無所知呢?呂蒙又何以只需拔掉沿江警戒線,就使關羽完全不知自己遭襲呢?

從戰略情報到戰術情報,劉備、關羽都長時間沒有建設,事到臨頭,自然蒙圈了···

東吳的滲透

呂蒙率軍抵達公安時,傅士仁十分震驚。

虞翻致信傅士仁:關羽在沿江設了警戒、烽火臺,但我軍現在卻突然出現在這裏!這如果不是天意的話,一定是得到內應呀!

傅士仁大驚,開城投降!

虞翻所說,雖是說客之詞,但並非沒有道理。

呂蒙”白衣渡江“,讓士兵假扮成商客,趁機襲擊沿江關羽的偵察兵,使關羽的沿江警戒防線形同虛設。

然而,東漢時期的商船又不是今天的集裝箱,內中能藏的士兵有限,呂蒙能夠以此方法投入的士兵也是有限的,然而,呂蒙軍卻能夠連續襲破沿江關羽軍,關羽軍不但無法抵擋,連點燃烽火的機會都沒有!

虞翻所言是實中帶虛:如果不是安排了內應的話,這的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也是,連太守這種關鍵人物的立場都不及把握,對一般將士的立場又如何能把握得到呢?

呂蒙的”白衣渡江“,看起來只是一時謀略,背後卻是長時間偵察,甚至滲透。

關羽”大意失荊州“,看起來只是一時大意,背後卻是長時間在反間諜、反滲透上的忽視。

作軍無法

呂蒙襲取公安、江陵時,關羽手中仍然掌握着主力軍團。

此時,關羽大軍在手,仍實力雄厚,仍有大幹一場的機會。

三國時期蜀漢會丟失荊州,真的是因爲關羽大意嗎? 第3張

然而,關羽卻再次”大意“了一次。

他派人與呂蒙通信,使者順便給將士帶去了給家人的信。

家人回報:我們的待遇比從前還好!

使者將這些信息帶回軍中,關羽軍士氣瞬間瓦解,許多將士一鬨而散!

顯然,關羽是有機會控制這些信息的,然而···關羽什麼也沒有做。

他沒有阻止使者傳遞信息,也沒有阻止將士逃走。

或許,對士兵們來說,這樣的關羽是義氣的,然而,任憑部隊受到呂蒙的政治攻勢而自動瓦解,絕非良將所爲。

掌握部隊的心理,是指揮關必備的素養,至少這一次,關羽的工作不到位。

後來,廖立說關羽”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不是沒有道理。

系統性問題

將”失荊州“全部歸罪於關羽是不合適的。

當時的荊州地區,是三方激烈爭奪的地區。

要在此地有所作爲,既需要治民理事,又需要練兵屯糧,還需要加強對官吏的監察,更需要靈活的外交手段,以及對各方動態的情報收集。

自諸葛亮等人入川后,這一切,全部壓在”董督荊州“的關羽一人身上。

顯然,許多工作,關羽既忙不過來,也確實不擅長。

三國時期蜀漢會丟失荊州,真的是因爲關羽大意嗎? 第4張

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對關羽的性格、能力特點都是熟悉的。

顯然,無論是監察,還是外交,抑或是處理與地方官、守將的關係,這些工作都是關羽所不擅長的。

但劉備對此卻長時間沒有做出調整,使關羽長時間處於高風險狀態。

這種系統性問題,必然導致系統性風險,而系統性風險長時間不處理,就必然會演變成系統性崩盤!

當劉備、諸葛亮從南郡等地帶走大量生力軍後,關羽不但能守住,還能發展壯大,使”關羽強盛“成爲曹操、孫權都畏懼的現實。

這一切都表明,關羽確實是當時的頂級良將。

然而,關羽畢竟只是一員良將,不是吳起這樣的文武全才,無論是能力上,還是性格上,他都有缺陷,要獨自董督如此關鍵之地,能力還不足,風險極大。

劉備卻遲遲沒有做出調整,以至關羽的個人缺陷,變成了劉佔荊州的系統性風險。

因此,情報不利、守將不忠、反滲透不利,最終遭遇襲擊,一敗塗地,也就自然而然了。

很多看起來只是“一時大意”的事情,其實,只是存在已久的風險總爆發而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