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囊仙:清朝首位女起義領袖,最後被凌遲而死

王囊仙:清朝首位女起義領袖,最後被凌遲而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王囊仙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自古以來,不管任何朝代都有百姓起義者。有些或許是因爲不滿統治者的殘暴,有些則僅僅是爲了一己之私而起義。

不過縱觀古代百姓起義的人,結局都不是多麼好。比如說秦朝時期的陳勝吳廣起義,憑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揭竿而起。

王囊仙:清朝首位女起義領袖,最後被凌遲而死

起初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們的底子畢竟只是尋常百姓,軍隊戰鬥力以及紀律能力與正規軍都想相差甚遠。再加上他們沒有足夠的思想高度,過早建立起“張楚政權”,心態發生改變,導致內部不穩,最終失敗。

陳勝吳廣起義的事情我們自小就聽說過,想必大家也都膩味了,今天筆者給大家講述的這個起義事件,大家肯定不知道。

她叫做王囊仙(原名王阿崇),是清朝首位女起義領袖。

嘉慶年間年間,清政府將矛頭對準少數民族,想要廢除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並安排清朝官員進行管理。然而這項政策反而弄巧成拙,致使朝廷所派的官員與商匪勾結,一起壓榨當地百姓。有些百姓終年吃不上鹽,導致身體浮腫和患大脖子病(甲狀腺病)的人羣比比皆是。

永豐州流傳的民謠中講到:

“苦!苦!苦!三年兩頭苦,好田無人耕,白骨不勝數。”

土地被搶佔、房屋被徵收,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凍死、餓死、病死無數。

王囊仙是布依族人,是一個美麗的女子,自幼習武並且還會一些巫術。她的巫術都是以救人治病爲主,由於她心地善良經常給人治病,經她手中救治的百姓有很多,再加上王囊仙相貌美麗,百姓們都親切地叫她“囊仙”(布依語,布依文:naangz sianl,意爲仙姑)也叫她“皇仙娘娘”。

王囊仙看不慣這些百姓受苦受難,在與朋友商議之後,決定憑藉自己的號召力,呼籲大家反對這些魚肉百姓的官員。於是在嘉慶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20歲的王囊仙聚集3000名百姓向南籠府聚攏,準備奪回原本屬於百姓的財產與田地。

王囊仙:清朝首位女起義領袖,最後被凌遲而死 第2張

王囊仙的這次起義並不是爲了反清,僅僅是想要爲老百姓討回公道罷了,然而她們想的還是太簡單了。

一開始面對這些百姓,南籠府的官員見狀不妙立刻服軟,好聲好氣地穩住了這些起義百姓。然而暗地裏這些官員又緊急與朝廷聯絡,聲稱此地有暴民起義,最終派遣隊伍前來鎮壓。不過好在起義隊伍發現的早,及時撤退才躲過一劫。

官府的行爲而言徹底惹怒了百姓,經過這麼一鬧,更多的百姓加入起義隊伍中,短時間內就彙集了大量起義軍,他們浩浩蕩蕩地先後攻下普坪、貞豐、興仁、織金等地。並且隨着起義軍的前進,越來越多的布依、苗、彝等各族人民加入隊伍。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到20餘萬人。

對於這種情況,百姓們認爲只是他們的首領“皇仙娘娘”的法術,民間傳說仙姑灑豆成兵:“仙姑顯神靈,灑豆就成兵,一把豆子兵千個,十把豆子萬個兵。”。

嘉慶皇帝剛剛親政就鬧出這麼大的百姓起義事件,他心裏自然不是滋味兒。然而他並沒有認爲是自己政策的原因所致,只是抱怨這些刁民趁自己帝位不穩,無端生事而已。於是連下7道聖旨交予軍機處,領其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鎮壓這次起義。

王囊仙:清朝首位女起義領袖,最後被凌遲而死 第3張

起義軍成型的時間畢竟太短,雖然數量衆多但如同一盤散沙。打仗的時候不懂配合,在清朝組建起來有組織的鎮壓行動後就再也達不到當初勢如破竹的情況,甚至漸漸被清軍反壓。

最終在同年8月15日,清軍依靠遠超起義軍的裝備與士兵素質,將起義軍盡數剿滅。王阿崇拼至最後一刻,眼見敗局已定,就投身跳入火中決定自焚。

然而王囊仙自焚未遂,雖然被嚴重燒傷,但還是被清軍“救”了出來,並押至京城等待嘉慶皇帝發落。

嘉慶帝對於此次勝利十分得意,寫詩辱罵道:

“狆苗與楚苗,其類本同醜。饕餮雖人形,原非中原有。”

對於這個起義領袖王囊仙,嘉慶帝自然也是恨之入骨。按照大清律例,謀反大逆之罪是要處以“凌遲”極刑,結局自然悽慘無比。據傳,王囊仙一共被被割了3650刀,創造了清朝以來凌遲刀數的最高紀錄。而在王囊仙受刑時,五官流血卻未有絲毫叫喊,圍觀百姓紛紛掩面痛哭。

王囊仙雖然失敗了,但是她的形象一直被冊亨、望謨、興義、貞豐等地歌頌,每年十一月初五到初八,當地百姓都會爲王囊仙發起歌會,進行哀悼。也有些地區,比如洞灑村每年三月三都要進行祭山和紀念仙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