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夷陵之戰東吳作爲勝利的一方 東吳到底得到了什麼

夷陵之戰東吳作爲勝利的一方 東吳到底得到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夷陵之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戰劉備慘敗而歸,東吳最終獲得最後的勝利,吳國最終到底得到了什麼?

相信大家對三國都有所瞭解,瞭解途徑最多的大概就是通過《三國演義》這本羅貫中先生所著的小說,當然也有部分歷史發燒友研究過陳壽先生所著的《三國志》,比起演義,《三國志》更貼近於正史,但不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對吳國的着墨都並不太多。

夷陵之戰東吳作爲勝利的一方 東吳到底得到了什麼

尤其是《三國演義》,其間充斥着尊劉貶曹,無視東吳的核心思想,以至於幾千年來曹操一直都是奸臣的代名詞,孫權也在被無視中成了黃口小兒,而在真實歷史上,曹操是一個有才能有膽識的權相,孫權是個有戰略頭腦的一代雄主。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事情和曹操沒什麼關係,我們把重點放在孫權的東吳身上,看看東吳歷史上的一場重大戰役,夷陵之戰。有史學家認爲,這場勝利對東吳並無利益,這個觀點是否正確?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夷陵之戰對東吳這個割據國度的意義,而東吳從這場戰爭中又得到了什麼?

夷陵之戰東吳作爲勝利的一方 東吳到底得到了什麼 第2張

第一,戰爭方面。瞭解歷史的人都瞭解,劉備東進的目的一是爲關羽報仇,二是佔領荊州,之前的一篇文章我已經提到過劉備並沒有七十萬大軍,而吳國也沒有二十萬大軍,兵力比並非3.5:1如此懸殊,雙方兵力基本都在五萬上下,算是持平。而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備進兵秭歸,兵四萬餘”可以見得,甚至作爲進攻方的蜀漢兵力還略少一些,加上蜀軍沒有靠譜的軍師,沒有合適的大將,而東吳以陸遜不遜於當年周瑜的才幹和謀略,在水軍優勢的情況下,擊敗進攻方的劉備並不困難,所以火燒連營取得最後的勝利也在預料之中。

那麼單就戰爭角度而言,東吳成功阻止了蜀漢達成其克復荊州的戰略目標,並且成功殲滅蜀漢大軍主力,取得了戰爭勝利,保住了荊州四郡,也挫敗了蜀漢的野心使其不敢也無力再次東進。可以說,此戰爲東吳爭取到了相對安定的地緣環境。

夷陵之戰東吳作爲勝利的一方 東吳到底得到了什麼 第3張

第二,政治方面。有些讀過歷史的朋友一直感覺夷陵之戰損害了吳國和蜀國的關係,對興復漢室不利,但殊不知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你就已經被《三國演義》洗了腦,失去了作爲歷史研究者的客觀。因爲三國中,只有蜀國的戰略思想是北伐抗魏,興復漢室,東邊的吳國從來就沒這麼想過,而且恰恰相反,人家就想在江東安安穩穩待着,我不打誰誰也別打我。至於損害實力這點,筆者更不認同,東吳的實力並沒有被實質性削弱,反而在此戰後獲得了無形的增強。

大家可以好好讀讀之後的三國曆史,蜀漢和東吳之間再也沒有過戰爭,連摩擦都沒有。而且就在僅僅一年之後,劉備去世,劉禪繼位,東吳立刻和蜀漢完成了二次結盟,此後的四十多年一直沒出任何問題,直到蜀漢滅亡。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夷陵之戰後的吳蜀二次聯盟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同盟,遠比第一次劉備心懷鬼胎,遮遮掩掩,四處找空子鑽來的實際,因而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階段性結論,夷陵之戰,並沒有損害吳國蜀國的關係,相反,還促進並鞏固了之後的吳蜀二次聯盟。

夷陵之戰東吳作爲勝利的一方 東吳到底得到了什麼 第4張

第三,國策方面。這點其實很關鍵,東吳政權在孫策死後就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當初孫策活着的時候想着的是逐鹿中原,統一天下,而孫策死後,孫權繼位,提出的指導綱領是“固守三江之險,靜觀中原之變”,而魯肅在之後更完善了這個大戰略的戰術細節,即“進可橫掃中原,退可雄霸一方”,說白了人家東吳的國策跟進攻沒有啥關係,屬於積極防禦戰略。

當然人家也有這麼做的資本,一是有地利“三江之險”,二是兵力充足“帶甲百萬”,還有水軍優勢,最後整個國家心態良好“江漢爲池,何懼之有”,就是倆字,不怕。提起底,東吳國策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字“耗”,耗到你們內亂,耗到你們撐不住來打我,打我你也打不過,以逸待勞,積極防禦,最後至少也能保住自己一畝三分地。所以在國策上,夷陵之戰也未能改變東吳的國策,相反,夷陵之戰的整個過程都是東吳自身戰略戰術思想的具現化,因此,此戰更加堅定了東吳上下對國策的貫徹和實施,提高了凝聚力。

夷陵之戰東吳作爲勝利的一方 東吳到底得到了什麼 第5張

第四,地緣方面。在劉備借荊州以後,曹魏攻打東吳走的是廬江到合肥再南下的線路,對東吳而言,和北方的龐然大物硬碰硬十分危險,一有閃失必然就是亡國,比如赤壁,比如建安十九年的曹操親征,都很危險,不過還好,三軍用命,軍師靠譜,沒出岔子,但是這危險的地緣環境也確實讓當年的東吳沒什麼發揮空間。但自從建安二十四年奪取荊州以後,北方的曹魏大軍就算是傾力南下,東吳也沒有亡國危機了,爲什麼呢?因爲魏國必須兩線進攻纔可能有戰果,但兩線進攻的絕大部分結果就是沒有結果,畢竟神如郭嘉的謀士,曹魏政權也沒出來第二個。

而如果蜀國進攻,在孫權沒有江陵之前,關羽從江陵帶兵出征,優哉遊哉江上漂一天就能打到孫權行轅,但在江陵歸屬東吳以後,劉備就算是東征,也得出川,先過三峽天險,然後才能順流而下,這可不是一天兩天才能做到的事情,而這個時間足夠東吳做出預警和反應了。因此在地緣上,夷陵之戰鞏固了東吳政權對江陵要地的控制,使其地緣優勢相對明顯,在其積極防禦的戰略指導思想下,可保國土不失,政權不亡。所以,夷陵之戰對於東吳而言,積極意義極大,百害無一利的觀點並不正確。

夷陵之戰東吳作爲勝利的一方 東吳到底得到了什麼 第6張

夷陵之戰的勝利不僅使東吳鞏固了優越的地緣條件,也打消了蜀漢對荊州的野心,而且鞏固荊州尤其是江陵一帶還使魏國對東吳的南侵變得困難重重,同時,此役的勝利使東吳君臣上下對既定國策方針的貫徹和執行力更上一層樓,也爲東吳政權此後幾十年的延續和穩定奠定了基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