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鴻門宴上范增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是何表現?

鴻門宴上范增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是何表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鴻門宴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講的是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鴻門宴上,劉邦以如廁爲由,中途離開飯局,留下張良致歉。張良面見項羽,贈送白璧一雙,項羽接受玉璧,置之於桌。亞父接過玉璧,放在地上,拔劍擊而破之,怒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爲之虜矣!”

當時,項羽軍在鴻門,劉邦軍在霸上,兩地相距40裏。如果從酈山腳下,取道芷陽小路走,兩地相距20裏,劉邦對張良說:“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秦漢一里等於415.8米,與今天相差不太大,二十里約等於今天的8.3公里。

一般來說,十公里跑步,如今世界冠軍實力在25分鐘以下,普通人大約需要50分鐘上下,如果是走山路或小道,需要的時間將會更長。更何況,項羽有四十萬大軍,涉及範圍很廣,劉邦在項羽軍中行走時,速度必然不敢太快,且史書記載劉邦“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逃離。因此,從鴻門到霸上,粗算劉邦大約需要40分鐘左右。

司馬遷記載劉邦對張良說“等我到了軍中,你再進去(見項羽)”,這一記載不太合理,項羽與范增不可能苦等劉邦如廁40分鐘而沒有反應。如果果真如此的話,范增能力100%的有問題;如果范增儘早發現不對的話,在還有挽救的時間時,爲何不立即派兵追殺劉邦?

作爲秦漢交替之際的風雲人物,范增充滿了傳奇色彩,七十歲出山,猶如八百年前的姜子牙,傳統觀點往往認爲項羽不能用人,於是范增以悲劇收場,讓後人唏噓不已。

後人對范增的推崇,源於預言了劉邦成功、項羽悲劇,但對於范增的能力,至少並未得到普遍認可,質疑頗多,其中宋朝丞相洪邁評價格外辛辣,直言“世謂范增爲人傑,予以爲不然”,清朝王鳴盛指責“范增謬計,既誤項氏,亦誤懷王”。

古今文人,對待同時代的張良一致稱讚,爲何對范增卻有褒有貶,那麼范增的爲人與能力到底如何?不妨回顧一下范增的經歷。

范增出山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說服項梁等人扶立楚王的後裔,指出陳勝之敗在於不立楚王之後而自立,無法調動楚人復國的積極性,因此如今要吸取教訓,最終項梁等人找到替人放羊的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復立爲楚懷王。

鴻門宴上范增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是何表現?

對於這一謀略,有人叫好有人說壞,清朝文人王鳴盛認爲是謬計,當時“六國亡久矣,起兵誅暴秦,不患無名,何必立楚後,制人者變爲制於人”,項梁本來可以自立,范增建議立楚王是餿主意,反而讓項氏受制於人。之後,楚懷王用宋義、劉邦制衡項羽,而項羽又殺掉楚懷王,兩相鬥爭兩相失敗,所以是“范增謬計,既誤項氏,亦誤懷王”。

第二件是救趙,楚懷王任命宋義爲上將,項羽爲次將,范增爲末將,但在項羽襲殺宋義時,范增冷眼旁觀。事後,范增末將身份沒了,應被項羽收走兵權。亂世之中,兵權纔是硬道理,范增本與項羽平起平坐,都是楚懷王的臣子,如今卻成了項羽的屬下,到底是范增自願,還是迫不得已交出兵權?

第三件鴻門宴,暫且不談。

第四件是反間,陳平施展反間計,導致范增與項羽矛盾爆發,范增無奈回鄉。

公元前204年項羽將劉邦圍困在滎陽,楚軍多次切斷漢軍糧道,劉邦危在旦夕,於是就向項羽求和。項羽打算同意,范增說:“此時很容易就能擊敗漢軍,如果現在把他們放走而去征服,以後一定會後悔的!”於是項羽與范增急攻滎陽。

但這時陳平設計,離間了項羽與范增的關係。項羽使者見劉邦時,劉邦準備了隆重的宴席,結果劉邦對使者說“我們以爲是亞父的使者,沒想到卻是項王的使者”,隨即換成粗陋食物。使者回來彙報,於是項羽懷疑范增與劉邦勾結,漸漸奪去了范增的權柄。范增由此大怒,就此告老還鄉,還沒有走到彭城,就生病而死。

圍攻滎陽,體現了范增的戰略眼光,在范增四件事中,唯有這一件得到公認,但當時劉項早已徹底識破臉皮,因此繼續圍攻劉邦的判斷不能說有多高明,只能說是正常謀略水平。之後,范增就中了陳平的反間計。

由於歷史是勝利者的宣言,作爲失敗者的范增與項羽,很多光輝事蹟極有可能未能記載,但就上述四件事來看,范增謀略水平與他的歷史地位極不相稱。也就是說,范增的能力極有可能被誇大了,由此再來回顧鴻門宴上范增的表現,反而就能說得通了。

鴻門宴上,劉邦是客人,項羽是主人,劉邦有大功,項羽是主帥,在項羽組織的宴會上私下殺掉剛剛立下大功的客人劉邦,天下人如何看待項羽,還有誰敢與項羽一塊愉快的玩耍?因此,鴻門宴上殺劉邦,絕對是一個餿主意。

鴻門宴上范增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是何表現? 第2張

即便準備在宴會上殺劉邦,范增焉能不考慮到突發事件,不準備相應的預案,不安排人手緊盯劉邦等人,隨時彙報劉邦行蹤?當劉邦離開時,范增應該立即啓動預案,或是阻撓劉邦離開,或是立即派兵追殺劉邦等。在項羽地盤,換成任何一個正常人,對付劉邦的手段都是數不勝數,更何況范增是項羽亞父,手上也掌握着一些權力,連項氏項莊都聽范增的話。

尤爲重要的是,欲殺劉邦,范增機會多得是,由於劉邦只有百餘人赴宴,因此范增可以策劃多場意外,還不用項羽揹負責任,比如:僞裝成秦軍,在劉邦赴宴的路上截殺;劉邦來到鴻門時,安排齊、趙、魏等盟軍中某一支截殺劉邦;宴會上氣氛融洽,但在劉邦回去的路上,事先安排士兵截殺。

再退一步,在鴻門宴上,范增完全可以不必搞什麼含蓄的項莊舞劍,直接刀斧手下場殺了劉邦,簡單幹脆直接,生米煮成熟飯,讓項羽只能接受。

總之,連劉邦在內的五個人,就這麼從范增眼皮底下瀟灑地走了,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片雲彩,簡直是千古奇聞。

通過史書記載來看,尤其鴻門宴上的范增表現,說范增是頂級謀士很難讓人信服,所以就難怪宋朝丞相洪邁曾說,“世謂范增爲人傑,予以爲不然。夷考平生,蓋出戰國縱橫之餘,見利而不知義者也。”

更爲重要的是,項羽襲殺宋義,范增坐而視之;項羽坑秦降卒,殺秦子嬰,火燒秦宮,范增盡皆不發一言……不僅反映出范增謀略能力問題,還反映出范增人品問題,宋朝蘇洵認爲范增已經七十歲了,卻“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