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早就得到胡惟庸的罪證,爲何遲遲不動?

朱元璋早就得到胡惟庸的罪證,爲何遲遲不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胡惟庸,朱元璋時代的宰相,也是赫赫有名的奸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元朝末年,胡惟庸在和州投靠了朱元璋,被授予元帥府奏差。不久,升任宣撫使,後又轉任寧國主簿、知縣、通判、湖廣僉事。洪武元年,胡惟庸晉升爲太常少卿。

洪武三年,朱元璋對淮西集團的領袖人物李善長萌生不滿,有了更換丞相的打算。於是,朱元璋問劉伯溫,誰適合擔任丞相。劉伯溫摒棄個人恩怨,對李善長予以高度評價,並對朱元璋提出的楊憲、汪廣洋、胡惟庸提出反對意見。

即便反對,朱元璋還是對這三個人加以重用,胡惟庸被任命爲中書省參知政事。沒過多久,汪廣洋因辦事不利,被貶廣東。胡惟庸便以右丞相的身份,主持了中書省的工作。

朱元璋認可胡惟庸的才能,對他寵信有加。胡惟庸也十分勤勉,經常以小事迎合朱元璋的意圖,但在背地裏,他又陽奉陰違。胡惟庸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公報私仇,甚至處死和罷免某些官員,都是自己做決定而不請示朱元璋。

朝廷內外的大臣向朱元璋上書,胡惟庸都要先睹爲快,凡是對自己不利的奏摺,就要讓他們“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家看胡惟庸高高在上,敢怒不敢言。許多心懷不正的小人,爲了功名利祿,爭相投奔胡惟庸,請他吃、請他喝、請他玩……

大將軍徐達對胡惟庸的行爲深惡痛絕,在朱元璋面前數次揭發胡惟庸的罪行。朱元璋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只是忍而未發,但這事被胡惟庸知道了。

朱元璋早就得到胡惟庸的罪證,爲何遲遲不動?

於是,胡惟庸便引誘徐達家的門衛福壽,讓他陷害徐達。結果,福壽沒有上當,反而舉報了胡惟庸。但是,朱元璋對比並未深究。

御史中丞劉伯溫曾經說過胡惟庸的壞話,胡惟庸也沒放過他,而是處處與之爲敵。後來,劉伯溫患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帶着御醫前去看望。不久之後,劉伯溫就去世。

劉伯溫去世後,胡惟庸更加肆無忌憚。他和太師李善長相互勾結,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李善長的侄兒。有人對胡惟庸進行彈劾,結果引來滅頂之災。從此,胡惟庸的勢力更加膨脹。

洪武九年,朝廷將各地的軍政、司法等權力,都集中到中書省。丞相胡惟庸的權力空前強大,越發忘乎所以,他暗中用黃色的蚊帳,並以金色龍鳳裝飾,這種僭越行爲顯然是朱元璋忌諱的。

同時,胡惟庸還會拉攏有過錯的將領爲自己所用。平涼侯費聚奉命在蘇州安撫軍民,因爲去過燈紅酒綠的場所而被朱元璋冷落;吉安侯陸仲亨從陝西回到南京,因爲擅自使用驛站交通工具而被朱元璋懲罰。

胡惟庸看這兩人對皇帝不滿,就主動串聯他們。文臣私下插手軍事,離開都是帝王所擔憂之事,朱元璋對此必然不能容忍。

面對胡惟庸的所作所爲,朱元璋雖然內心有所防備,但表面上還是維持着對胡惟庸的信任。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重新制定臣子上書的流程,各地軍政要員,可以繞開中書省,直接上呈皇帝。這就切斷了中書省和六部以及地方的聯繫,標誌着朱元璋已經開始對胡惟庸掌控的中書省有所不滿。

這年五月,朱元璋偶然遇見一位基層官吏,通過談話得知,他是因爲得罪胡惟庸而被貶到基層。朱元璋對他十分欣賞,還命他做了欽差。這隊伍曾經打擊過這位基層官吏的胡惟庸而言,完全就是一記響亮的耳光,同時也是朱元璋不信任他的一個信號。

洪武十二年六月,朱元璋將周德興、黃彬、陸仲亨三人從外地調回京城。這三人中,陸仲亨與胡惟庸關係密切,顯然有就近控制之意。七月,朱元璋又將李文忠調回南京,讓他提督大都督府事,以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朱元璋的這些措施,在胡惟庸看來,都是針對他。這時候又發生一件事,讓朱元璋與胡惟庸的衝突公開化。

胡惟庸的兒子,是個惡少,經常騎着馬在街上橫衝直撞。結果,有一次撞上一輛馬車,當場斃命。胡惟庸舐犢情深,難以忍受喪子之痛,竟然要了馬車司機的命。朱元璋聽說此事後,讓胡惟庸償命。

朱元璋早就得到胡惟庸的罪證,爲何遲遲不動? 第2張

胡惟庸提出賠償錢財,遭到朱元璋的拒絕。胡惟庸十分害怕,就到處聯絡門生故吏,準備大幹一場。他找到了李善長等人,密謀造反,要他們暗中準備,伺機而動。

這年六月,占城國王派遣使者嚮明朝朝貢。這種大事,中書省竟然沒有上奏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十分生氣,他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訓斥胡惟庸。

胡惟庸一邊叩頭,一邊推卸責任給禮部。禮部卻說已經上報中書省,他們沒有責任。朱元璋看大臣相互推諉,便將胡惟庸和相關人等全部捉拿。

眼看胡惟庸進了監獄,大臣們紛紛揭發其罪行。這時的胡惟庸才體會到牆倒衆人推,原來和他一夥的御史中丞塗節,眼看風向不對,爲了保全自己,主動向朱元璋揭發胡惟庸的罪行,說劉伯溫就是被他毒殺。

眼看胡惟庸沒有徹底垮臺,塗節擔心被報復,便再爆猛料:說胡惟庸準備謀反。朱元璋一聽,十分震驚,命大臣連夜審訊胡惟庸。胡惟庸熬不下去,只好承認謀反計劃。

洪武十三年正月初六,朱元璋下令將胡惟庸處死,塗節雖然有功,但也難逃一死。胡惟庸雖死,但受其牽連着達數萬人。

胡惟庸去世後的第五天,朱元璋便發佈一道命令,撤銷中書省,大都督府被分爲五軍都督府。這標誌着延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廢除,此後明清兩朝皆不設丞相。

秋媚說:胡惟庸被殺,一點也不冤,他收受財物,飛揚跋扈,結黨營私……任意一條都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更關鍵的是,胡惟庸身處宰相之位,權力重大,與皇權有着天生難以調和的矛盾。朱元璋清除他,是鞏固皇權的必然需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