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中國最後宰相胡惟庸 朱元璋爲何誅其九族

中國最後宰相胡惟庸 朱元璋爲何誅其九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他家的舊宅井裏涌出了醴泉,邀請明太祖前來觀賞。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皇帝的車馬前,緊拉住繮繩,急得說不出話來。衛士們立即將他拿下,亂棍齊上,差點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宮城,發現胡惟庸家牆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槍林立。於是立即下令將胡惟庸逮捕,當天即處死。

中國最後宰相胡惟庸 朱元璋爲何誅其九族

網絡配圖

雲奇身爲內使,居西華門,離胡宅非常近,既然知道胡惟庸謀逆,爲何不先期告發,一定要事迫眉睫時,才攔駕告發?況且如果胡惟庸真要謀反,也是祕密埋伏,即使登上城牆也不可能看到刀槍林立。謀反這麼大的案件,胡惟庸當天下獄,當天就被處死,處置得如此匆忙,實在蹊蹺。據《明太祖實錄》記載,四天前,也就是正月甲午,中丞塗節已經告胡惟庸謀反,以明太祖猜忌多疑的性格,怎麼還會去胡惟庸家看所謂的祥瑞?可見,雲奇告變純屬子虛烏有。

胡惟庸案前後株連竟達十餘年之久,誅殺了三萬餘人,成爲明初一大案。事後朱元璋還親自頒佈《昭示奸黨錄》,告誡臣下,切以胡惟庸爲鑑。

胡惟庸案真相到底如何?明代法令嚴峻,多諱言此事。即使到清朝修《明史》時,也只是說胡惟庸被誅時“反狀未盡露”,這不免讓人生疑。

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1380),鳳陽府定遠縣(今屬安徽)人,爲李善長的同鄉。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時,歸附紅巾軍,頗受寵信。

朱元璋登基,任命李善長爲左丞相,徐達爲右丞相。李善長是朱元璋攻下滁陽後,接納下來的謀士,指揮作戰,組織供應,事事皆能妥善處理。還在朱元璋稱吳王時,李善長便出任右相國,充分展現他裁決如流的才幹,爲功臣之首。洪武元年任左丞相,封韓國公,在朝廷上位列第一。徐達常年帶兵在外作戰,實權掌握在李善長手中。之後,他的兒子李祺又被朱元璋招爲駙馬,權勢更加顯赫,成爲朝廷中掌握實權的淮西集團首領。

淮西集團勢力的日益膨脹,威脅到皇權。朱元璋對他頗存顧忌,於是在洪武四年,以年高有病爲名,讓李善長告老還鄉,時年五十八歲。其實,朱元璋早就有意撤換李善長,還曾經向劉基請教合適人選。

中國最後宰相胡惟庸 朱元璋爲何誅其九族 第2張

網絡配圖

劉基說:“善長爲元勳舊臣,能調和諸將,不宜驟換。”朱元璋道:“善長屢言卿短,卿乃替他說情麼?朕將令卿爲右相。”劉基連忙頓首道:“臣實小材,何能任相?”可能劉基預料到在淮西集團當權的情況下,必然會受到排擠,故而堅決不肯任相職。朱元璋又問:“楊憲何如?”劉基答道:“憲有相材,無相器。”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道:“器量褊淺,比憲不如。”

太祖又問及胡惟庸,劉基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區區小犢,一經重用,僨轅破犁,禍且不淺了。”朱元璋默然無言。但是後來朱元璋還是根據李善長的推薦,任用了善於逢迎的胡惟庸。劉基嘆道:“惟庸得志,必爲民害。”胡惟庸得知後,便對劉基忌恨在心。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劉基的話還是有道理的。

因李善長的提攜,胡惟庸於洪武六年,進入中書省,與汪廣洋同任右丞相,左丞相空缺。胡惟庸入相後,他的精明幹練很快得到朱元璋的賞識。這期間,胡惟庸還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李佑爲妻,結成姻親,使得他與李善長關係更進一步。有這樣的元老重臣爲後盾,胡惟庸更加膽大妄爲。加上李善長的舊屬們也極力幫助他,胡惟庸可謂如魚得水。由於他逢迎有術,漸得朱元璋寵任。到洪武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獨攬丞相之權。

中國最後宰相胡惟庸 朱元璋爲何誅其九族 第3張

網絡配圖

隨着權勢的不斷增大,胡惟庸日益驕橫跋扈,獨攬丞相大權,生殺黜陟,爲所欲爲。內外諸司所上的奏章,胡惟庸必先取閱,對自己不利的,就隱匿不上報。他任意提拔、處罰官員,各地喜好鑽營熱衷仕進之徒、功臣武夫失意者,都奔走於他的門下,送給他的金帛、名馬、玩好,不計其數。胡惟庸一時間權傾朝野,許多人都看他臉色行事,敢怒不敢言。

對於異己者,胡惟庸必定會打擊報復。之前,因入相問題,胡惟庸就與劉基有過節。恰恰甌閩間有一片空地名叫談洋,一向爲鹽梟佔據,劉基奏請設巡檢司進行管轄,鹽梟不服,反而糾衆作亂。劉基兒子劉璉將實情上奏,沒有事先向中書省報告。掌管中書省的胡惟庸認爲劉基蔑視他,越加憤怒,於是唆使刑部尚書吳雲彈劾劉基,誣稱談洋有王氣,劉基想據爲己有,用來修墓,應嚴加懲處。朱元璋便對劉基奪俸,劉基憂憤成疾,沒過多長時間就去世了。

大將軍徐達對胡惟庸的擅權亂政,深惡痛絕,便把他的劣跡上告朱元璋。誰知竟被胡惟庸聞知,忌恨在心,企圖誘使徐達家的守門人福壽謀害徐達。但因福壽揭發,未能得逞。可見胡惟庸氣量狹窄、心計毒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