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釋之:秉公執法的西漢法官,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原則

張釋之:秉公執法的西漢法官,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原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張釋之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有句常叫老百姓提氣的老話: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放在諸如《包公案》之類的野史清官劇裏,這句提氣老話,也常變成各種給力劇情,不但貪官駙馬們犯了法要被鍘,就連皇帝犯了錯,龍袍也要掛起來啪啪打。叫千百年來的熱心觀衆們看得過癮,卻也常招來好些嘲諷: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放古代真能做得到嗎?漢朝一位司法官員,卻可以挺直胸膛回答一聲:哥做得到!

能做到如此“高難度”工作的人物,正是西漢名臣張釋之。

張釋之:秉公執法的西漢法官,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原則

一、買官上位

張釋之,字季,河南堵陽人氏。此人不但滿腹才華,而且家裏十分有錢。年紀輕輕時,哥哥就花錢給他買了個“騎郎”(守衛皇宮、宮門值班與接待官員)的職務,放當時也是肥缺。在這個西漢休養生息年月裏,舒舒服服做了官。

但在這個有錢有閒的舒服崗位,張釋之卻過得十分清苦,隨手就能撈的油水,他從來分文不拿,就靠着微薄薪水過日子。而且出身優越家庭的他,偏偏滿腦子憂國憂民,就想爲國家建功立業。眼看苦熬了十年,職務還是原地踏步,不得志的張釋之,卻又深深羞愧了:既羞愧自己白花了哥哥的錢,也羞愧自己白吃國家的飯,竟一跺腳冒出個念頭:乾脆辭職回家,自食其力養活自己。

但此時,張釋之爲官清廉的名氣,傳到漢文帝的重臣袁盎的耳朵裏。經過一番摸底,袁盎慧眼識英,覺得張釋之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趕緊向漢文帝力薦。於是,漢文帝下詔單獨接見張釋之,當面考覈。張釋之面對天子,絲毫不怯場,一番談古論今,特別是他對司法的見解,令漢文帝對他大爲滿意,立即擢升張釋之擔任謁者僕射,不久又提拔他爲公車令(參議國事並負責保衛皇宮司馬門的官員),靠買官上位卻壓抑了十年張釋之,終於華麗轉身,一飛沖天。

不過,這時的漢文帝大概想不到,他破格提拔的,會是怎樣一位狠角色。

二、司馬門事件

張釋之擔任公車令僅僅幾天,就遇到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司馬門事件。

這天,太子劉啓(即後來的漢景帝)與樑王劉武,兄弟倆同坐一輛車,入宮看望漢文帝及薄太后。車輛行至司馬門時,太子和樑王卻沒有下車。而根據漢朝法規,不管是皇親還是官員,駕車來到司馬門前,一律都得下車步行,不得有違。但太子與皇子一同駕車闖門,守門官和衛兵們怎敢阻攔?就這麼眼看着車輛招搖而過,這纔派人將此事報告給公車令張釋之。

保衛司馬門張釋之正是職責之所在,他立即帶着部下追了過去,很快就將太子與樑王的車攔了下來,並令人看住,不准他們進宮。隨後,張釋之進宮面見漢文帝,彙報了這件事,並嚴辭指出,太子與樑王犯了“不敬之罪”,請皇帝處理。

這時薄太后就在漢文帝身邊,聽說自己寵愛的孫子們公然在皇宮違法亂紀,不禁又生氣又難堪。身爲一國之君,又是大孝子的漢文帝,也是左右爲難,不知如何處置,只得向薄太后跪地謝罪:都怪我教子無方啊!薄太后看着長跪不起的皇帝,又看着義正辭嚴,絲毫沒有“大事化小小事化小”意思的張釋之,不得不親自寫了一道“赦免令”,這才免去了太子和樑王的罪名。張釋之新官上任,“首戰”告捷,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一戲碼真實上演了一場,震動了整個西漢官場。

兩個小孩子同搭了一輛車,張釋之至於如此較真?放在西漢年間,這可是關乎太子身份的法統問題,半點都不能胡來。甚至只要腦補一下,之前漢王朝幾次驚心動魄的爭權動盪,甚至長大後恃寵而驕的樑王,爲爭儲君位殺害張釋之恩公袁盎的悲劇,就知張釋之此時的寧折不彎,是爲國家穩定挺身而出的苦心。

三、驚駕事件

漢文帝當然理解張釋之的苦心,對張釋之的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大爲欣賞,在“司馬門事件”後不久,又提拔張釋之擔任廷尉(掌管刑獄,審判大案要案的最高司法官員)。從此張釋之深受漢文帝的器重,君臣經常討論治國之道。

於是也有嫉恨張釋之的官員吐槽,說這標榜公正執法的張釋之,不過是個逢迎皇帝的小人。

但張釋之很快證明,他的秉公執法,就算漢文帝的面子,也是毫不通融。

一天,漢文帝出宮視察,當車馬行駛到中渭橋時,一個路人突然從橋下走出來,一下驚着了車伕和御馬,車輛一陣搖晃,把車內的漢文帝嚇得不輕。驚了聖駕那還了得?路人被當場擒獲,交到了張釋之手中。

漢文帝是想讓張釋之嚴懲驚駕者。但張釋之讓路人把事情緣由說清楚後,僅以“無意衝撞御駕罪”,判了罰金便放人了。對此處理,漢文帝大怒,衝張釋之發脾氣,你不是從來都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嗎?怎麼這次朕受到了這麼大的驚嚇,你卻對犯“驚駕大罪”的人罰點錢就了事?

張釋之面對漢文帝的指責,卻脾氣更大:臣是依法判決!此人只是無意驚駕,按律就只是判罰金。如果僅憑陛下個人意願,就隨意加重處罰,豈不是失信於民?一番話懟得漢文帝啞口無言,良久纔對張釋之說,你是對的。

四、宗廟盜竊案

過了不久,又生髮一件大事,這對漢文帝與張釋之的關係來了個極大考驗。

張釋之:秉公執法的西漢法官,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原則 第2張

事發於供奉漢高祖劉邦靈位的宗廟,有一隻作爲貢品的玉環被人偷走了。敢在“先皇”頭上動土?這事頓時哄動一時,作爲“天字第一號盜竊案”,有關部門全力以赴,不久就案破,人贓並獲。

這事又交到張釋之手中,漢文帝對他的指示是,對案犯“從速從嚴”治罪。張釋之也不含糊,依據律法,將罪犯判了個棄市。然而,漢文帝聽了處理結果後,怒不可遏,指着張釋之氣得發抖:偷竊先皇宗廟,如此罪大惡極,你竟然沒判誅其三族?你這是想讓朕背上不孝的罪名啊!

張釋之也看出來了,皇帝這次是真怒了,再不順從聖意,說不定仕途性命都搭上。但轉念之間,他把心一橫,摘去頭上官帽,一下跪在漢文帝跟前:臣是依法判決,對偷盜宗廟器物之罪,棄市已最重的刑罰,若任意改判誅滅三族,視法律爲兒戲,陛下以後將如何依法治國?邊說邊磕頭,以至額頭流血。

漢文帝不愧爲一代明君,再度被張釋之觸動了,很快就冷靜了下來,收回了成命。之後,又公開表示,認同張釋之的的判決。從此,漢朝百官對張釋之敬愛有加,將其奉爲楷模,以效仿張釋之爲榮。一時官場風氣越來越好,冤假錯案也明顯下降,大漢百姓感激張釋之,紛紛傳傳頌他的事蹟。

憑公執法,法大於天的張釋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發自內心的讚頌,更流芳於史冊。因爲,他一生追求併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從古至今,永不過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