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釋之,因爲漢文帝的聖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張釋之,因爲漢文帝的聖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張釋之的故事。

張釋之在漢代是非常有名的司法長官,他秉公執法,爲人剛正不阿,樹立一種“執法如山,爲民做主”的清官形象,在當時天下人無不稱讚,連唐代的狄仁傑也推崇備至。

爲此張釋之與明代的況鍾、宋代的包拯成爲中國歷史上剛正不阿的名臣典範。

所謂“君明則臣直”,只有聖明大度的君主,他的臣子纔會正直,比如劉邦的長處是善於納諫,御史大夫周昌常常在他面前直言不諱,劉邦去世以後,周昌在呂后面前卻變得支支吾吾,口不能言,因爲強硬的呂后並不是當年善於納諫的劉邦。

張釋之,因爲漢文帝的聖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可見一位臣子是否敢於挑戰權威,跟他的君主有着密切的聯繫,張釋之正是因爲漢文帝的聖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初入仕途,直言敢諫

張釋之,今天河南南陽人,他有個有錢的哥哥。張釋之成年後,在他哥哥的幫助下,入朝做了郎官(侍從官),由於他太過於耿直,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人脈,做了十年的郎官都沒有得到提拔。

不過他的運氣還不算太差,他有一位性格耿直的上司,就在張釋之認爲自己懷才不遇,準備辭職回家時,他的上司向漢文帝推薦了張釋之。

於是漢文帝讓張釋之做了謁者,其實就是侍從官,只不過比先前的郎官級別高一點,當然謁者一職不是隨便給的,皇帝要親自面試。

在面談的過程中,張釋之對秦朝滅亡的一些看法讓漢文帝頗爲賞識,漢文帝便將他提拔爲謁者僕射,一連升了四級。

不過這只是張釋之職業生涯的一個開始,他升任謁者僕射後,便有了與漢文帝接觸的機會。

張釋之劇照

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到上林苑遊玩,他們來到虎圈時,漢文帝便問了上林尉十幾個關於虎圈的問題,結果把上林尉問懵了,可能他沒有準備,也有可能他是領導,對一些細無鉅細的事情並不是很瞭解,總而言之他沒有回答上來。

這正好給了他下屬官員一個表現的機會,當時一位名叫嗇夫的小吏立即上前搶答,他對漢文帝提的問題對答如流,讓漢文帝頗爲賞識,文帝立即下令,讓旁邊的張釋之升嗇夫爲上林令。

張釋之卻竭力反對,他說選拔人才看的是綜合素質,你至少要看看這個人有沒有真才實學吧,或者考察一下他的道德素養,不能單憑一個人能說會道,就提拔他,周勃、張相如都是屬於那類不善言辭的人,可是他們對大漢王朝卻忠心無二。

如果嗇夫得到提拔,在天下人看來,朝廷需要的是能說會道的官吏,不需要真才實學,這樣一來,大家便會學着怎麼忽悠人,不求實際,那麼這種做法跟當初的秦朝有什麼區別呢?

張釋之是在質疑漢文帝的用人政策,但是漢文帝並沒有責怪他,反而提拔他爲公車令,並讓他掌管司馬門,司馬門是皇帝的御用車道,這個工作可不好做,有掉腦袋的風險。

張釋之,因爲漢文帝的聖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第2張

此後文帝的大度與納諫讓張釋之更加敢於直言不諱,且秉公執法。

不畏強權,剛正不阿

漢文帝有兩位嫡出的兒子,分別是皇太子劉啓和樑王劉武,劉武是竇皇后最喜歡的兒子。

一次劉啓兄弟倆一起入朝,經過司馬門時,他們沒有下車,而是直接借用天子的御道,這可犯了不敬之罪。

不過,一般的官員不會過問皇帝的家事,畢竟劉啓是儲君,萬一得罪了,將來還要怎麼在朝中生存。

可是張釋之顧不上那麼多,他立即把兩位皇子扣了下來。

而且張釋之給兩位皇子扣上不敬之罪,跑到漢文帝那兒彈劾他們。這件事當時鬧得人盡皆知,連身居後宮的薄太后都知道了。

薄太后愛孫心切,她立即召來漢文帝,並質問此事,文帝並沒有多言,只是一個勁的往自己身上攬責任,他說是自己教子無方,都是自己的責任。

後來薄太后出面,劉武、劉啓才順利入宮。

司馬門事件讓漢文帝一家丟盡了顏面,畢竟家醜不可外揚,這樣的事情難免有些讓漢文帝難堪。

但是漢文帝卻沒有責怪張釋之對權貴不尊,反而對張釋之不畏懼權貴的膽魄非常賞識,爲此漢文帝提拔張釋之做了中大夫,不久又將他提拔爲中郎將。

此後張釋之更加盡職盡責,遇事不徇私,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他都一視同仁。

力勸儉葬,升至高位

漢文帝從即位開始就修建自己的陵墓,這也不奇怪,古代向來有“死者爲大”的說法,他們非常重視葬禮。

張釋之,因爲漢文帝的聖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第3張

一次漢文帝帶着慎夫人、朝中大臣一起到霸陵遊玩,文帝登上霸陵,遙望遠處,回過頭對大臣們說,我要用北山的石頭做外棺,用碎苧麻絲堵住縫隙,最後再澆上漆,我就不相信誰能盜走我的陵墓。

大臣們聽後都說:“皇上所言極是,陵墓就應該修建得牢固些。”

唯獨張釋之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爲防止盜墓不在陵墓是否牢固,而是裏面有沒有盜墓賊想要的東西,如果裏面放滿奇珍異寶,就算你把整個山都封固起來,也擋不住盜墓賊好奇的心,人很難控制住自己的貪慾,只有陵墓裏沒有大家想要的東西,纔不會被盜。

古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身後事,我們如今到西安看看秦始皇陵就知道了,儉葬對於一般帝王來說很難辦到。

但是漢文帝卻是個例外,他對張釋之的提議大爲讚賞,他不僅採納了他的建議,還提拔他爲廷尉,也就是全國最高司法長官,這下張釋之可算是平步青雲了。

我們從儉葬一事可以看出漢文帝的格局,他並沒有因爲一己之私而責備張釋之,他完全站在國家的立場考慮問題。

在司馬門事件上,他看到了一位鐵面無私的良臣,在霸陵儉葬一事上,他看到了一位利民利國的良臣。

如果這位執法嚴苛的良臣擔任司法長官,那麼便會讓政治生態更加清明。

最終漢文帝爲了法治國家的公平公正,提拔張釋之做了司法長官。

張釋之在廷尉一職上秉公執法,彰顯了朝廷的政治清明,也爲他贏來了“司法爲民”的美譽,自此他光榮的納入史冊。

可以說是漢文帝的大度與理智成就了一代名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