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譽爲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有哪些成就?

被譽爲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有哪些成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張之洞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清朝的張之洞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瞭解。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同時也是歷經四朝的元老級人物。歷史上,在他身上曾發生過一件傳奇的事情,因爲一個奏摺被從翰林院一路升遷,成爲了朝中數一數二的大臣,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說來話長,這件事還要從沙俄侵佔伊犁說起

一八七九年,沙俄侵佔伊犁,在慈禧和大臣的推舉下史完顏崇厚稱爲大使,帶領部分官員前去交涉,誰知帶着大家的希望去,回來的時候卻讓人很是失望。沙俄雖然嘴上說是伊犁歸還清朝,但是在他的周圍很多清朝領土被割讓。此時的慈禧很是氣憤,爲了尋找對策,慈禧明有才之人皆可上書。

被譽爲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有哪些成就?

此時,剛好在翰林院的張之洞聽到此事後,立馬上書慈禧,並給與了兩個比較關鍵的方法,其一,之前與沙俄簽訂的協議必須作廢,其二,立馬籌措軍費,集結軍隊,用武力震懾沙俄只野心,從而重新商議。張之洞在慈禧面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分析的頭頭是道。結果立馬給他加官進爵。

慈禧此時看到張之洞,立馬認定此人大有前途,認爲張之洞雖然乃一介文官,但是其心胸和眼光足夠寬廣和長遠。隨後的一系列國家大事,慈禧都會詢問張之洞的意見,而後來又一次的建議,讓張之洞不光在慈禧眼中,在文武大臣心中也是更加被看重。

在面對清朝內憂外患的時候,老佛爺要採納大家的意見,這個時候張之洞又第一個跳出來。對着當下的官吏和朝廷現狀就進行了一通分析和梳理。俗話說,打鼓聽音敲鑼聽聲。他的這個奏摺正中了老佛爺下懷。老佛爺正在想這事呢,也急需有這麼一個人出面點明,還真是想啥來啥。不過,老佛爺不知道的是,爲了等待這個機會,張早已提前做足了功課。

老佛爺還真按照這道奏摺上的建議去做了,張之洞此舉看起來有利有弊,實則不然。第一,這樣的舉動爲他的仕途打開了任督二脈。從此以後他將進入真正的朝臣行列。第二,他彈劾的官員,或者是恰好有離退之意,彈劾也是一種成全。又或者是正人君子,即使被貶也不屑於回擊。他並沒有受到任何的打擊報復,反而從中受益,與幾個肱骨之臣成爲莫逆。

老佛爺從這件事上還真就喜歡上了張之洞。尤其是,她需要這樣的一個人來幫助她,幫助她實現一些想法。老佛爺發現,張之洞極其像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曾國藩。道光皇帝慧眼識珠,重用曾國藩。曾國藩不負厚望,在清查國庫,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興辦洋務實業等有着不可估量的功勞。但是,曾國藩在爲朝廷立功的同時,也給慈禧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隱患:在朝廷大員中、在各省督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曾國藩所領導的湘系,和他的門生李鴻章所領導的淮系。如果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那麼朝廷和慈禧的政權就很有可能旁落他人之手!

老佛爺想繼續坐穩江山,就必須得找出這樣一個能幹的人。而張的出現,恰好符合了她所有的條件。

被譽爲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有哪些成就? 第2張

老佛爺能夠走到今天也確實不是一般人,不僅手段毒辣,也有慧眼識人的真本領。她看出來,張雖是文人,卻有着常人不能及的胸襟和氣度。只要給他機會和權力,不消多少時日,便可成爲棟樑之才。關鍵是,張辦的事,每一樁每一件都辦到了老佛爺的心坎上。這樣的人,此時不用還待何時?

老佛爺終於在光緒七年裏正式啓用張了。一夜之間,張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爲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

被雪藏多年的張簡直是一步登天,這樣的升遷是奇蹟,也是必然。張一直以臥薪嚐膽的姿勢蟄伏,歷練,從不曾放棄希望。人一旦地位改變了,生活境遇也隨之改變。滿朝文武都開始來親近張。更有的地方大着膽子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入夥。但淺水豈能困住大龍?張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於是婉言拒絕。

果然,沒多久,他就接到了任命,出任山西巡撫。這下他從虛職變成了實權,成爲真正意義上的肱骨之臣,封疆大吏。爲了這一天,張等了二十年,醞釀了二十年。如今夢想終於實現,他也該大展身手了。

當然,他也深知,自己有今天,也離不開李鴻藻、醇親王等等的扶持與幫助,他們是張的貴人。接下來,新的問題出現了,山西的現狀不容樂觀,無論政治方面還是民生方面,張能夠擔此重任嗎?

答案是肯定的,在沒有渠道山西之前,他也早有耳聞,山西各地的朝廷官員風氣敗壞,民不樂生,所以他早有了應對之策。上任後,大力處置各地貪污腐敗,興辦教育和洋務,重用有能力的官員。在他強有力的手段下,山西一片興興向榮情的景象

但是由於朝廷的昏庸,慈禧的無能,這位一心想振興清朝的老陳也是無力迴天。光緒帝暴斃後,慈禧也跟着走了。而此時,日本窺視的腳步正在一步步的蠶食東北,面對這些,張之洞仍然出謀劃策,可惜的是,他所忠心的清王朝早已經千瘡百孔。

一九零九年,盛夏剛過完,張之洞便一病不起。當時的攝政王聽說後親自前去探望,在生命即將結束時候,仍然跟他探討強國安民之策,但是自大的攝政王只是一句:我們還有很多軍隊,不怕。把張之洞所有的言語都打斷了,他似乎在這一刻看清的真相,硬是把想說的話憋會心裏。不日後,便病逝。

一個在臨死前的大臣仍然不忘記關心國家,可是卻讓他帶着無限的遺憾離開了,或許在他生命最後一刻,他才明白,自己再怎麼做,怎麼說,也挽回不了一個腐朽的王朝,腐朽的人心。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