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張良功成身退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好幾位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他們或開創了新的朝代,或安邦定國,或力挽狂瀾。以他們非凡的智慧,成就了曠世的功業。他們人格高潔,淡泊名利,具有政治才能,澤被天下蒼生,卻沒有政治野心,對功名利祿無所營求。也因此,更讓後世敬仰。而漢代開國“三傑”中的張良,正是這樣一位智者。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論起出身,他不知比漢高祖劉邦高出多少!他的祖先是戰國七雄中的韓國人,祖父、父親做了五代韓王的宰相。可說是一位系出名門的相國公子。秦國滅韓的時候,他年紀雖然小,卻心懷亡國之痛。爲了替韓國報仇,他把家裏的家產全部變賣,招募刺客,謀刺秦始皇。他找到了一個猛男,訂製了一柄重大一百二十多斤的鐵椎,埋伏在秦始皇東巡路線的“博浪沙”,準備趁着秦始皇出巡時,用這鐵椎攻擊秦始皇的座車,爲天下蒼生除去這暴虐不仁的“始皇帝”。可惜,秦始皇命不該絕,這一椎擲偏了,誤中副車。秦始皇本來以爲自己的嚴刑峻法,已威服了天下,皇帝寶座穩如泰山,想不到竟有人敢謀刺他。又怒又恨又怕,下令大索天下,捉拿刺客。張良只得隱姓埋名的逃走,躲藏在下邳逃避追捕。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第2張

也就在下邳,他有了奇遇。他遇到了一個老人,坐在橋頭。見他走過時,就故意的把鞋一腳踹到了橋底下,叫張良爲他撿鞋,還叫張良爲他穿上。以張良這樣貴家出身的公子,哪被人這樣支使過?但,他可憐這個老人年邁,還是照辦了。這老人看他“孺子可教”,約他第五天天亮時在橋上見面。第一次張良按時天明赴約,老人先到了;第二次,才雞鳴破曉,他就去赴約,還是被老人搶了先。老人比他先到,就生氣的責備他與長者約會還遲到!到第三次,他三更半夜就去赴約,終於比老人先到,也通過了老人對他耐心與毅力的考驗,證明了他是可以託付大任的人。就送給他一卷竹簡,他展開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老人說:“你好好的研讀,讀通了,就可爲帝王師!”他在仔細的研究思考之後,終於融會貫通。並且以這部書爲基礎,輔佐劉邦,開創了漢代開國大業。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第3張

過了十年,秦始皇死了,秦二世爲趙高左右,弄得天下民不聊生。天下羣雄並起,逐鹿中原。張良也招募了一些人馬,伺機而動。他曾把《太公兵法》講給一些人聽,別人都沒法瞭解其中的高妙。而講給沛公劉邦聽時,劉邦雖然不學無術,卻非常欣賞,而且願意聽張良的意見。因此,他選了沛公劉邦做他投效的對象。雖然如此,他還是心繫韓國。當時,各路人馬中,勢力最大的是項梁。項梁爲了號召天下,立了楚國的後裔爲楚懷王。張良跟隨劉邦去見項梁時,請項梁立韓國的公子韓成爲韓王。項梁聽了他的話,果然立了韓成爲韓王,並派張良爲韓王的執政。但,韓國本身的力量實在太薄弱了,不能獨自成事。於是劉邦把韓王留守在陽翟,自己帶着張良繼續與秦作戰。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第4張

劉邦在他的謀劃下,勢如破竹的攻破了秦都咸陽。出身寒微的劉邦,見到咸陽的繁華,秦宮的美女,就忘了形,只想留在秦王宮中享樂。樊噲勸他不要住在宮中,他不肯聽。張良也嚴正的勸告他:“就因秦皇無道,天下百姓痛恨暴秦,您纔有今日。如果您才進秦宮,就迷失在繁華聲色中,只想享樂,你這樣不是讓天下人失望嗎?”劉邦這才聽勸,回到霸水屯兵。項羽不久後也到達了,非常妒恨劉邦佔了首功,想發兵攻打劉邦。幸好,曾受過了張良恩惠的項伯,爲了報答張良,前來通風報信,又設計在“鴻門宴”上,讓劉邦逃走,這才讓他逃過了一劫。他又請項伯爲劉邦講情,一再的爲劉邦說好話,轉達劉邦願爲項羽的臣屬意願,請項羽封劉邦爲“漢王”。劉邦爲了感謝張良,賜給張良黃金百斤,珍珠兩鬥。張良毫不吝惜的把這些財物全部都送給項伯,請項伯說服項羽把漢中之地封給劉邦。而當時的漢中在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對外交通十分不便,只能靠着棧道通行。但張良卻在送劉邦到漢中的時候獻計:一路走,一路把走過的棧道都放火燒了;燒掉了棧道,等於斷絕了返回關中的通路。這樣做,等同於和項羽表明了不敢和他奪天下。只有讓項羽放了心,才能確保劉邦的安全。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第5張

後由於張良不忘故主韓成,想追隨故主。可是項羽不肯放韓成回韓國,後來更把韓成殺了。張良到這時,也死了爲韓國復國的心,於是便全心輔佐劉邦。在他的策劃下,雖然“明燒棧道”,卻“暗渡陳倉”,劉邦還是從另一條路,回到了中原。先平定了秦地,再向東攻打項羽。以“事成分地之約”,讓各擁重兵,卻心存觀望的各路兵馬都來投效。並重用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逼得項羽自刎烏江,奠定了漢朝一統江山的基礎。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第6張

而後劉邦當了皇帝,大封功臣。他認爲:張良雖然從不曾衝鋒陷陣,但,運籌幃幄,決勝千里的功勞比任何人都大。想讓張良自己在齊國境內,選擇三萬戶的地方作封邑。張良卻說:“當初臣在下邳起兵,與陛下在留相遇,這是上天把臣送給陛下。臣不敢接受三萬戶的封邑,就請陛下封臣於留,來紀念這一番的君臣遇合吧。”於是,劉邦便封了張良爲“留侯”。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第7張

張良建立了這樣的功勳,卻並不想當官掌權,他總是從大處着眼,及時給皇帝當“顧問”。在封賞功臣不周,羣臣疑慮的時候,他建議漢高祖先封大家都知道他最討厭的雍齒爲什方侯,以定安人心。在大家都主張建都洛陽的時候,他力主定都關中,以奠定長治久安的基礎。又建議拜蕭何爲宰相,以平治天下。這些建言,都證明他的確有遠見,而且出發點都是無私無我的。

張良身爲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功成身退 第8張

在國家安定之後,他因爲身體不好,就足不出戶,自己閉門靜修,不再過問朝政。他說:“我家世代相韓,所以不惜萬金,爲韓國報仇。博浪沙一椎,震動天下!又爲帝王師,封賞萬戶,位列諸侯。人生至此,於願已足,現在只希望追隨赤松子雲遊習道,不問世事。”由此可知他真是一個淡泊名利,具有大智慧的人。世俗間的功名利祿,完全誘惑不了他。像這樣“一柱擎天”的開國功臣,相貌卻非常清俊秀雅,有如美婦人。說來,人真是“不可貌相”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