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元璋身上到底具備了哪些品質?這才造就了他的帝王之路

朱元璋身上到底具備了哪些品質?這才造就了他的帝王之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在元末羣雄中論狡猾機變也不過中等偏上水平。那些遊民出身的起義領袖,哪一個不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論戰術戰略,朱元璋雖然勝人一籌,但也做不到步步高明。朱元璋之所以在諸雄中脫穎而出,決定性因素在於他身上獨有的另一些至關重要的品質。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身上到底具備了哪些品質?這才造就了他的帝王之路

第一點是重視軍紀,善於打造“仁義之師”的品牌。雖然歷朝農民起義者據說是歷史中最先進因素的代表,但絕大部分人個人素質並不高。從各地義軍領袖的綽號我們就能看出一二:什麼“棒胡”“韓法師”“芝麻李”“金花小姐”……他們一般都出身流氓無產者,之所以成爲亂世英雄,是因爲他們有常人所沒有的勇敢和殘忍,然而文化素質低下、目光短淺卻是他們的通病。這些綠林英雄起兵之初沒有完整計劃,起兵之後熱衷於“走府過縣”,燒殺搶掠。他們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劫富濟貧”,一心幫助階級兄弟。他們連階級兄弟也搶,甚至在大戶逃亡淨盡的時候,他們主要得靠搶階級兄弟爲生。就拿郭子興的隊伍來說吧:“郭子興的隊伍原來紀律很差。剛起義時,他們佔領濠州,‘哨掠四鄰’,往往不分青紅皁白,不僅剝奪地主富豪,也打劫一般平民的財產,有時甚至放火焚燒廬舍,弄得人家屋無根椽片瓦,牆無立堵可觀。不兩月,越境犯他邑,所過亦然,攻佔和州,仍未改舊習,‘破城橫暴’,隨意砍殺擄掠,搶劫婦女,鬧得百姓妻離子散,民心浮動。”(陳梧桐《洪武皇帝大傳》)。

而朱元璋卻從不像那些好漢那樣放任自己,今日狂歌痛飲,明朝棄屍馬前。他參加起義,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也不是出於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嚮往。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慎重選擇,他要的是安身立命,飛黃騰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有那些看出五步之外棋局變化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朱元璋身上到底具備了哪些品質?這才造就了他的帝王之路 第2張

後來被證明是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皇帝之一的這個人,登上皇位前對百姓擺出的卻是一副最和善的面孔。他所圖的,是帝國大業,所以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他深知戰爭中人心的向背取決於軍隊的紀律。所以,獨自帶兵之始,他就十分注意軍紀。他對手下大將說:“我每次聽說你們攻下一城之後不亂殺人,就喜不自勝。鳥不會投到老鷹盤踞的樹林,百獸不會進入網羅密佈的地方。百姓們會逃離野蠻的軍隊,而歸順到不亂殺人的武裝之下。”至正十五年(135年),朱元璋攻佔和州之後,手下軍人照老例燒殺搶掠。朱元璋召集手下大小頭目,鄭重宣佈:“城破之後兄弟們都搶了不少女人。我規定,以後只許搶沒結婚的少女,那些結了婚的,一律給我放回去!”(參閱《皇朝本紀》)他召集全城的男人到州衙門前,把那些搶來的已婚婦人列隊送出,讓夫妻相認。全城百姓奔走相告,感激涕零。

爲了凸顯自己的仁慈,在攻下許多城池之後,朱元璋都釋放罪犯,減輕刑罰,宣佈小罪可以免於處罰。有部下說他用刑太寬,他卻說:“老百姓受的苦夠多的了,如今歸順於我,我當然應該照顧照顧,用刑應該以寬厚爲本,對人應該以仁慈爲本,我要盡最大努力,使老百姓不受冤獄之害。”朱元璋十分擅長搞政治攻心。在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因軍事進展不順,心情不好,對俘虜的朱軍大開殺成,表現得毫無風度。朱元璋卻利用俘虜,大造政治攻勢。他聽到陳殺俘的消息之後,命令全部釋放陳軍俘虜,有傷的派大夫治療,然後悉數發給路費,道送回家。兩相對比,高下立判,對瓦解陳的軍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登基之前,朱的部隊一直是“仁義之師”,朱本人一直是行“王道”的表率。豈料據有天下,普世人民被納入他的牢籠之後,他從寬厚仁慈一變而嚴苛殘忍,舉起手中的鞭子和屠刀,宰割天下。殘殺功臣,成爲讓所有人膽戰心驚的魔王。其實,變的並不是朱元璋的本性,而是時勢。登基前,他有求於各個社會階層,需要獲得他們的支持。登基後,百姓已經成爲他牧下的牛羊,他當然樂於以屠刀和鞭子指揮他們前進。

第二點是朱元球對書籍的興趣和對知識分子的態度。草莽羣雄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在對待士人的態度上:一方面,他們因爲本身文化程度太低,在士人面前難以擺脫自卑感;另一方面,他們的粗豪氣質又與土人格格不人,十分反感士人的酸腐柔弱。所以,大部分起義軍領袖對讀書人沒有好感,抓到之後多是一殺了之。朱元璋卻不一樣,他深知“知識就是力量”。他尊重這些讀書人肚子裏的知識。在軍中朱元璋專門養了幾個秀才,得隙就向他們學習讀書認字。

朱元璋身上到底具備了哪些品質?這才造就了他的帝王之路 第3張

許多在亂世中生計斷絕的讀書人,久聞朱元璋軍“不嗜殺人”,對他很有好感。從這一跡象上,他們看到了“做穩了奴隸”的希望。又得知朱喜歡親近讀書人,便有許多人來投奔,指望依靠朱元璋,重建三綱五常的理想社會。他們不斷對朱講解各種道理,聽得朱喜不自勝。朱元璋說:“我讀書,常常從中受益。…讀書明理,讓人在日常事務中能用道理去分判,可以叫人少犯錯誤。”在空閒時間他由淺入深,學習讀書作文。不能不承認,朱元璋在語文上,確實有些天才。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寫下了平生第一首詩《不惹庵示僧》:“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憑嘵嘵問姓名。”粗獷豪樸之氣,撲面而來。在後來,他的吟詩作文越來越熟練,其中也頗有可讀之彝。清初談遷《國榷》說:“吳王微時,目不知書,起兵後,日親諸儒,瀏覽神解,手撰書檄,注射簡峭,文士顧不及也。”

對知識分子的成功招徠使他建立起了元末羣雄中最雄厚了智力資源庫。劉基、宋濂、朱升等一時名士盡入囊中,使朱元璋的戰略水平大大提升,這是他最終問鼎的另一個關鍵。

第三個不同點是朱元璋的“謹慎”。他最突出的軍事個性是“持重”。朱元璋一生做事,信奉穩紮穩打,積小勝爲大勝。朱元璋的一切活動特別是重大的軍事和政治行動都是經過精心籌劃,三思而行的。他很少衝動冒險也不追求僥倖。起兵之初,其他豪傑信奉流寇主義,喜歡流動作戰,經常是攻下一城,飽掠一番即揚長而去,徵殺數年也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而朱元璋與衆不同,攻下一地後就張官設吏,進行根據地建設,鞏固一塊後,再徐徐向四周擴展。所以,在羣雄之中,他露頭角最晚,勢力發展卻最爲迅速。

朱元璋身上到底具備了哪些品質?這才造就了他的帝王之路 第4張

朱元璋自己說過:“吾平日爲事,只要務實,不尚浮僞……不事虛誕。”(《明太祖實錄》)郭子興死後,他被韓林兒政權僅任命爲郭子興部的三把手,他也不急於正名,而安於實際上的一把手、名義上的三把手這個地位。他早就有能力從韓林兒政權脫身,卻依然委身韓林兒政權之下,直到確有把握才脫離。他說:“建大事者,必勤遠略,不急近功,故泰山之高,非簣土可成,江湖之廣,由勺水所積,天下之大,豈一日可定也?自古帝王之興,皆上察天運,下順民心,從容待成,曷嘗急遽?”早就有人勸他稱帝,他遲遲不同意。

總之,朱元璋爲人耐性極佳,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針,史稱給朱元璋帶來了勝利,殊不知這也是朱元璋本身的一貫思想,只不過朱升之策恰與朱元璋同心而得其認可罷了。朱元璋從來不務虛名,不求近利。正是因爲朱元璋這些品質,導致他是反元力量中稱王稱帝最晚的一個,但也是唯一笑到了最後的一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