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變法改革給北宋帶來希望的宋神宗趙頊,最後結局怎樣了?

變法改革給北宋帶來希望的宋神宗趙頊,最後結局怎樣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爲皇帝羞憤而死,北宋振興希望破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宋神宗趙頊是英宗趙曙的長子,母親是高皇后,從小就有大志向,繼承皇位順理成章,沒費什麼周折。但趙頊繼位時,立國已近百年的大宋朝雖說表面上欣欣向榮,其實內裏已經破敗叢生,國庫長期虧空,百姓生活困苦,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官場腐敗盛行,冗官多如牛毛、辦事效率低下;軍隊缺少訓練、戰備鬆弛,遼、西夏在邊境虎視眈眈……這一切都等着20歲的新君趙頊去解決。

變法改革給北宋帶來希望的宋神宗趙頊,最後結局怎樣了?

宋神宗趙頊

當然,他也可以當一個養尊處優、守成不變的皇帝,把爛攤子甩給後人處理。但趙頊顯然不是此類,而是一位滿腔熱血、求變圖強的上進青年,正如《宋史》說他“不治宮室,不事遊歷,勵精圖治,將有大爲”。他即位不久,就勇於打破傳統,變革“祖宗之法”,授命王安石主持,開始了一場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全方位的變法運動,史稱“熙豐變法”,也叫王安石變法。

“熙豐變法”涵蓋面很寬,以“理財”、“整軍”爲中心,設置了統籌財權的“置制三司條例司”,推行了方田均稅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募役法、將兵法、保馬法、三舍法等一系列舉措,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宏大的變革運動。

但是,變法中的有些舉措搞了“一刀切”,沒有因地制宜,有些舉措推進太急,沒有先行試點、循序漸進、及時糾偏,再加上各級官吏執行中的不良運作,把“好經念歪了”,竟使一些利民之措變成了擾民害民之舉,在部分地區激化了社會矛盾。加上新法觸動了權貴階層、大地主階層的根本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其中包括神宗母親高太后、向皇后以及一大幫皇室宗戚,甚至司馬光、蘇軾、黃庭堅等一批名士也都反對新法,給神宗和王安石施加了強大壓力。

應當說,面對強大壓力,神宗趙頊並沒有一觸即潰、改弦易轍,而是在可以承受的限度內,對改革進行了大力支持和推動,不惜將很多反對改革的大臣罷免或是調出朝廷。但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矛盾越來越激化,反對勢力越來越龐大,捏造出了許多“變法害民”的案例,再加上改革派內部之間的紛爭,使神宗趙頊推動變革的決心受到了侵擾,與變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也是漸行漸遠,從深入推動變革逐漸轉向了維持現有局面。

“熙豐變法”從1069年開始,到神宗趙頊1085年去世結束,歷時17年,中間經歷了王安石主持的“熙寧新法”和神宗趙頊走上前臺親自主持的“元豐改制”兩個階段。這一長時間的變法運動,使得大宋朝重新恢復了生機與活力,國家財政收入大大增加,社會生產力有了蓬勃發展,全國高達七億畝耕地,農作物產量普遍提高,多種礦產品產量爲漢代、唐中期的數倍乃至數十倍,城鎮商品經濟取得了空前發展。

但後世很多史家認爲“熙豐變法”存有很大弊端,最主要的就是變法以後,政治空氣迅速惡化,各類政治集團打着“變法”旗號拉幫結夥,將政策分歧轉化爲黨同伐異的政治鬥爭,導致了國家管理層的徹底分裂。這一流毒侵襲後世,形成了極其惡劣的政治文化,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變法改革給北宋帶來希望的宋神宗趙頊,最後結局怎樣了? 第2張

神宗皇后向氏

儘管後世對“熙豐變法”的評價莫衷一是,但神宗趙頊勵精圖治的決心是不可否認的。他在推進變法的同時,也很想在外交、軍事方面有一番作爲。他繼位不久就任用王韶出兵抗禦西夏,拓地五州,史稱“熙河開邊”。公元1081年,西夏皇室內亂,趙頊趁機五路出兵攻打西夏,但深入西夏境內後,因爲後援不利、糧草不濟,只能無功而返。僅隔一年,趙頊又聽從大臣徐禧的計策,築起永樂城。不料西夏聚集30萬大軍圍攻永樂城,宋軍戰敗,神宗趙頊攻夏雪恥、節省“歲賜”的計劃無奈破產。

公元1085年正月初,由於對西夏戰事慘敗,神宗趙頊羞憤異常,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一病不起,北宋改革振興的希望就此破滅。他將六子趙傭改名爲“煦”,立爲太子,國家大事由高太后暫爲處理。同年三月,年僅38歲的神宗趙頊帶着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他九歲的兒子趙煦繼位,史稱宋哲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