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匡胤爲什麼會重文抑武?真相是什麼

趙匡胤爲什麼會重文抑武?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宋朝爲何重文抑武?原來由此歷史淵源。這事兒得從趙匡胤在陳橋穿龍袍的兩百年前說起。當年的唐朝是個什麼身份?世界第一的大帝國,東亞的大哥大。然而這樣一個帝國,毀在了自己手上。邊軍將領安祿山,史思明悍然發動了叛亂,年邁的唐玄宗養虎爲患,正規符兵唐朝只有六十萬,只要兩萬唐軍就能縱橫西域,而安祿山的三鎮兵馬就有20萬人。結果當然是唐玄宗狼狽逃出都城。

不過還好,唐朝多年的強國底蘊仍在,叛軍又內部作死,安史之亂遂平。唐朝從此愈發衰敗,但是還算能勉強鎮住場子。安史之亂100年後,有個倒黴書生,年年進京考試年年不中,憤懣之餘寫了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相比不少人都知道,這首詩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巢。

趙匡胤爲什麼會重文抑武?真相是什麼

之後關東大旱,官府強徵賦稅,官逼民反,各地起義—這個黃巢成了最大一股起義軍,數年後攻進長安。當然唐朝迴光返照,終於又一次把叛亂按死在沙灘上,可是經過這兩次大動亂,唐朝已經無力迴天了。藩鎮割據,各地都不服中央政府,節度使們依仗兵權對朝廷陽奉陰違,一個個成了軍閥。這也是壓死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兵權不在皇帝手中。

唐末有兩個人實力最強,一個是在滅黃巢戰爭中立了大功的李克用,另一個是在黃巢軍中反水當了二五仔投奔官府的朱溫。這倆人有共同點,那就是兵多將廣、兵強馬壯,憑這一點,朱溫直接篡了位,他幹了啥呢?建立後梁,唐朝殺青。可是李克用這就不樂意了,我們勢力不相伯仲,憑啥你當皇帝,這天下歸你了;就因爲你離都城近,你就先動手了?憑什麼不是我當老大?

但是不樂意沒有用,沒幾天李克用病死了,死前依舊沒有忘記朱溫的所作所爲,於是交代兒子,自己不甘心,天下得從朱溫手中“奪回”。他這個兒子是個人物,還上過大家的中學語文課本。他就是《伶官傳序》中那個李存勖,算是後唐的明君了,此人及其生猛,滅掉了後梁,完成老爹李克用的“遺願”,他父親生前的仇人也都一個不留,建立了後唐。

趙匡胤爲什麼會重文抑武?真相是什麼 第2張

然而正如《伶官傳序》中所寫,他寵幸伶人最後掛掉了,此時神州大陸已經四分五裂了,手裏有點兵馬的都稱帝稱王了。在當時,好像一個武將不割據一塊當個“土皇帝”,都不好意思見人。值得一提的是,這後梁李家幾個部將都是厲害的主,其中一個叫石敬瑭的,可謂是有野心性格狠,可惜實力不夠只得跟着李家。但是,他認了契丹人“做爸爸”,這樣一來借來了兵馬,於是就滅了後唐建立了後晉。

但是大家都對當“兒皇帝”的石敬瑭所不齒,而且石敬瑭死後,後晉被契丹滅掉,太原的將軍劉知遠以收復中原爲名稱帝,爲後漢,結果後漢也是一團糟,後漢部將郭威篡位自立,是爲後周。

所以趙匡胤之前的百年,那是生靈塗民不聊生,皇帝完全不需要什麼合法性,連“有德者居之”這樣的場面話也不說了,直接是“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爲之爾!”趙匡胤本來就是武將出身,看着後周孤兒寡母而篡位登基,得國大爲不正,自然對武將十分警惕。李家父子吃的虧,趙匡胤可是萬萬不想再碰上了,所以纔有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唐朝如此強大的國家,後宮干政、皇子造反、兄弟相殘、宦官篡權、外敵入侵都沒能使他倒下,藩鎮割據卻讓一個帝國快速崩潰,如何不讓後來的統治者心驚?趙家人強幹而弱枝,最精銳的禁軍放於中央,對武將愈加提防,打壓武將的政治地位,甚至說出了“與士大夫共天下”的話,讓宦官監軍,讓文人掌軍,終宋一朝,鬱郁不得志而死之武將數不勝數。

趙匡胤爲什麼會重文抑武?真相是什麼 第3張

還記得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想讓符彥卿領兵,那個“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普出來反對,趙匡胤說:“符卿焉能負我?”趙普說:“陛下何以負周世宗。”一句懟回去,估計趙匡胤聽後心裏也不是滋味啊。

宋之一朝,沒能在太祖,太宗兩朝以開國之勢奪回幽雲,使得到之後面皇帝一心守成而不思進取,因爲兩百年的藩鎮割據,皇帝不信任武將,爲了地位,文官處處提防武將,讓軍隊戰鬥力很難得到發揮。而檀淵之盟後,主和派統治國家,邊境之戰多爲守勢,將領不敢冒險,就算到了靖康之恥,也沒有改變一個重文輕武的王朝——“直把杭州作汴州”。不知道陸秀夫揹着小皇帝跳海的時候,趙匡胤知道了會如何想啊?不得不說,歷史這個輪迴,還真不是誰能猜得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