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匡胤生前武將驍勇善戰 趙匡胤死後他們爲何實力大降了

趙匡胤生前武將驍勇善戰 趙匡胤死後他們爲何實力大降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北宋猛將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趙匡胤死了之後,他手下那幫能征善戰的猛將,爲何突然不會打仗了

宋太宗趙光義,是北宋的第二個皇帝。從表面上看來,宋太宗可謂是一代雄主,他登基之後,雄心勃勃,力爭要建立一個可以和強漢盛唐相比的大統一王朝。他在位期間的大手筆,就是兩次組織大軍進攻北方強國遼國,想把幽雲十六州一舉收回。有這樣的進取心固然令人讚佩,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此人是個志大才疏之輩。兩次北伐遼國,不僅寸土未得,反而損兵折將,使得北宋元氣大傷。

趙匡胤生前武將驍勇善戰 趙匡胤死後他們爲何實力大降了

爲何會出現這樣的結局?須知宋太宗繼位之初,北宋大軍都是趙匡胤一手帶出來的精兵強將,身經百戰,戰將如雲。趙匡胤在世時,這些猛將們也曾征戰南北,所向披靡,曾經屢次擊敗強敵遼國。誰知到了宋太宗收下,同樣是這幫人,卻像換了個人一樣,雄風不再,精氣神蕩然無存。曹彬、潘美等名將,在趙匡胤時代都是璀璨奪目的一代將星,趙匡胤一死,他們突然不會打仗了,在戰場上吃敗仗成爲家常便飯。原來,問題根源出在宋太宗趙光義身上。

趙光義的雄心壯志,比起趙匡胤毫不遜色。但他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遠遠不如趙匡胤。趙光義有帝王之志,卻無帝王之器,心胸狹隘,缺乏容人之量。對手下武將,他不再像趙匡胤那樣予以充分信任和尊重,而是滿腹猜疑,處處提防。他的名言:“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唯奸邪無狀,若爲內患,深可懼也”。從而把武將們擺到了對立面上,視之爲一種危險因素,採取各種手段予以監管和控制,千方百計束縛其手腳,唯恐他們犯上作亂。

趙匡胤生前武將驍勇善戰 趙匡胤死後他們爲何實力大降了 第2張

都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但經史學家考證,此事真僞大可存疑,一則不見於正史記載,二則宋代那批開國名將,一直到宋太宗時期仍然是宋軍中的中流砥柱,就連那個杯酒釋兵權的主角石守信,依然擔任天平軍節度使坐鎮一方,太平興國四年他仍然帶領大軍參與滅北漢之戰。可見趙匡胤並沒有對武將們怎麼樣,真正對武將下手的是他弟弟趙光義。

宋太宗爲了壓制武將,採取了三種臭名昭著的手段,一是任用親信,二是“將從中御”,三是派駐監軍。他任人唯親,大量提拔自己的“藩邸舊人”,一大批庸碌之輩得以趁機竊居高位。“將從中御”則更爲離譜,大將出徵,必須攜帶他親手製定的陣圖和作戰計劃,不管戰場實際情況,必須按他的計劃和陣圖打仗。如果有變動,哪怕軍情緊急,也必須千里萬里先向他請示,不然“雖勝不爲功”。派駐監軍,更是把眼線直接安插在武將身邊,嚴密地監視武將的一舉一動,監軍哪怕是外行,也是令出如山,武將只能低頭聽命,不然就會被打小報告,前途難保。

趙光義的一番折騰,果真“卓有成效”。原先龍精虎猛的宋代大將,到了趙光義手下,全成了“小腳老太太”,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立功不要緊,千萬不能讓皇上認爲你不忠心,明哲保身成爲第一要務。有這樣一件事最能說明問題。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太平興國三年四月,一個名叫李飛雄的江湖騙子,謊稱自己是宋太宗的“藩邸舊人”,奉旨巡邊,一路耀武揚威來到秦州。沿途州縣和駐軍,全都誠惶誠恐,盛情款待,竟然連一個敢驗看李飛雄公文、印信的都沒有。李飛雄大模大樣闖入秦州駐軍的大營,軍中7個武將連忙殷勤備至予以款待。

趙匡胤生前武將驍勇善戰 趙匡胤死後他們爲何實力大降了 第3張

李飛雄一看這些人如此好騙,野心一時不可抑制,居然想奪取兵權佔據秦州作亂。於是他一聲令下,命令把7個武將全都捆綁起來,聲稱自己奉密旨前來誅殺他們。七個武將在自己的軍營中,居然絲毫不敢反抗,只因爲畏懼這位皇帝的“藩邸親信”,被一個騙子捆綁起來,準備行刑。

幸虧其中一人名叫劉文裕,他是貨真價實的“藩邸舊人”,曾經在趙光義身邊幹過若干年,卻從未見過李飛雄,起了疑心。他聲稱自己也是“藩邸舊人”,要李飛雄放他一馬。李飛雄居然被唬住,於是放了劉文裕。劉文裕至此纔敢確認,此人絕對來路不正。因爲他若真有密旨在身,無論如何也不會私自釋放死囚的。結果劇情反轉,劉文裕當即把李飛雄抓住,送交朝廷,這才結束這場鬧劇。由此可見,宋太宗時期的武將們,已經被他挾制到了何等可憐的地步,毫無血性和膽量。一個騙子光天化日闖入軍營,沒有任何憑證,只要說一聲自己是皇帝的“藩邸舊人”,他們立即乖乖俯首就範。指望這樣的武將和大軍打勝仗,豈不是癡人說夢。

參考史料:《續資治通鑑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