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位名垂青史的霸王,項羽爲何會失敗?

一位名垂青史的霸王,項羽爲何會失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項羽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衆所周知,秦朝嚴苛的政治體制促使秦朝分崩離析,最終走上了滅亡之路。然而,秦朝的滅亡除了因爲政治體制帶來的弊端之外,劉邦和項羽對秦朝的覆滅都作出了重要貢獻。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殲滅了秦軍的主力,其軍事能力堪比白起。使劉邦有機會攻破了咸陽城,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很顯然,項羽是秦朝滅亡的首要功臣,可以說是當之無愧了。秦朝滅亡,項羽成爲了諸侯盟主,自稱爲“西楚霸王”。在項羽的統治下,他繼承了周朝的政治體制,實行分封制,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其實,在秦朝,秦始皇順應歷史的潮流,早就廢除了分封制,實行了郡縣制。因此,項羽實行的分封制,實際上是反歷史的。不久,在分封的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層出不窮。各諸侯之間爲謀私利,相互勾心鬥角,最終因爲利益衝突而自相殘殺。

最終形成了兩大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反叛勢力,一個是齊王田榮,另一個是漢王劉邦。田榮是因爲對項羽不封他爲王的決定非常不滿、非常憤怒,一氣之下發起暴動。不僅趕走了齊王田都,還殺死了膠東王田市和濟北王田安。後來乾脆自立爲齊王。而劉邦的反叛是因爲項羽背信棄義,違背約定。劉邦按約定本應被封爲“關中王”或者“秦王”。項羽卻把“關中王”封給了司馬欣等秦朝的降將,把最貧瘠的巴蜀之地封給了劉邦,封他爲“漢王”。於是,劉邦也發起了“暴動”。這兩大反叛勢力對項羽的統治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很快項羽對此作出了作戰計劃:主攻齊地爲主,平叛劉邦爲輔。

一位名垂青史的霸王,項羽爲何會失敗?

齊國(今山東一代)跟彭城(今江蘇徐州)離得很近,項羽優先考慮平定齊國也是在情理之中。在項羽主攻齊國之餘,他派韓王東進阻擋劉邦,對劉邦的警惕一點兒也沒有懈怠。但後來在張良的勸說下,就慢慢對劉邦鬆懈了。劉邦趁此機會,果斷地按照韓信的計策,出奇制勝,成功收復了三秦。劉邦趁勝追擊,向函谷關東進,迅速平定了四個王,即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和新封的韓王鄭昌。這時,新城的三老董公,又給劉邦出了一個計策,即借項羽殺害義帝楚懷王的名義,號召天下共誅項羽。於是,劉邦聯合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西魏王魏豹和殷王司馬卬等五路諸侯國,共同攻伐楚國。

一位名垂青史的霸王,項羽爲何會失敗? 第2張

後來,各諸侯國有些紛紛加入聯盟,有些則是打着坐收漁翁之利的主意,按兵不動。因此,此時的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了。這樣的局勢對項羽來說,是非常孤立、非常被動了。此時,劉邦趁虛而入,率領諸侯聯軍一舉攻下了項羽的都城彭城。主要陣地的淪陷,項羽面臨的是四面楚歌,危機四伏的局面。項羽現在所面臨的局面,跟三國時期的曹操、呂布和劉備的經歷特別相似。曹操在討伐陶謙時,其都城兗州淪陷。都城淪陷之後,曹操在後來的戰鬥中連連失利。後來他採納了謀士的建議,奪回了兗州。而劉備和呂布並無自己的“根據地”,只能寄人籬下,借他人之力得以喘息。因此,他們無法與曹操抗衡而戰敗。

雖然 “深根固本以致天下”說得很有道理,但也要因人而異。項羽就是一個例外,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讓主軍繼續駐守齊國,繼續平叛齊國。自己帶着三萬騎兵就從齊國揚長而去,奔向彭城。項羽的這個決策,在一般人看來,三萬騎兵對五十六萬的聯軍,這無異於以卵擊石,不自量力。但項羽卻通過奇襲的作戰策略,率3萬騎兵打敗56萬聯軍,並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差點活捉主帥劉邦。在這場戰役中,項羽用奇襲的兵法戰術,創造了一個歷史奇蹟,真是不可思議啊!筆者認爲,項羽善於使用驚人的兵法戰術,但他作爲一個統治者,對政治目的不夠明確,不夠堅定。對政治見解,也沒有深遠的眼光。這就是他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