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楚霸王項羽爲什麼會敗給地痞劉邦

楚霸王項羽爲什麼會敗給地痞劉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鴻門宴時,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羽精兵四十萬而劉邦只有十萬。力量懸殊,而且項羽勇武過人,所向披靡,劉邦與項羽爭霸完全沒有優勢。那麼歷經四年的楚漢戰爭,佔盡優勢的霸王項羽爲什麼會敗給漢王劉邦呢?下面從七個方面爲你揭開項羽失敗的原因!1、誤封天下,沒有論功行賞,誤封和失封給項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項羽在分封問題上出現了那麼多失誤呢?

關於失封的原因。

第一,對田榮。

田儋、田榮是齊地反秦力量的代表人物。田儋戰死之後,田榮成爲齊地反秦武裝的首領。田榮對項梁請其出兵救趙抗秦的要求,提出以殺田假爲先決條件,並在其先決條件得不到滿足時拒絕出兵,明顯不對,說明了他在政治上的短視。但是,項羽因爲田榮當年不與項梁合作,又不參加鉅鹿之戰和聯軍入關,拒絕承認田榮反秦有功,拒絕封田榮爲王,明顯有悖於“計功封王”的原則。因此,田榮叛楚有其合理的一面。

田榮叛楚給項羽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1.他資助了陳餘叛楚;

2.他煽動了彭越叛楚;

楚霸王項羽爲什麼會敗給地痞劉邦

網絡配圖

3.他誤導了項羽,讓項羽再次忽略還定三秦的劉邦,讓劉邦成爲日後項羽的大麻煩。田榮客觀上幫了劉邦的大忙。

第二,對彭越。

彭越是江洋大盜出身,此人雖然在政治上極爲糊塗,卻極有軍事才能。彭越在反秦初期與劉邦共同攻擊過秦軍。《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在秦二世三年二月,與彭越在昌邑(今山東鉅野縣東南)相遇。彭越是昌邑人,當時他剛剛聚集了一千多人,兵力很弱。彭越與劉邦共同攻打昌邑的秦軍。這一仗打得不好,昌邑城也未攻下來。此後,劉邦帶兵西進,彭越佔據鉅野,聚衆萬餘。這是今存正史中有關彭越參加反秦的唯一記載。

項羽沒有和彭越共過事,對彭越的重視明顯不足。項羽沒有分封彭越基於兩點:一是彭越沒有大軍功,二是非自己所立的諸侯王。

後來,對項羽未分封的不滿與劉邦的拉攏,使彭越成爲劉邦的屬下,並且成爲楚漢戰爭期間最著名的遊擊司令,成爲困擾項羽的軍糧供應問題的最大障礙。這是項羽始料不及的。

項羽“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的原則並無錯,依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分封也是大勢所趨。忽略了彭越這位著名的遊擊將軍不能全怪項羽謀劃不周,只能說是項羽運氣不好。剛好這位不符合分封標準的人是如此優秀的一位游擊戰專家。

第三,對陳餘。

陳餘早年是一位名士。陳涉一起義陳餘和張耳就面見陳涉,勸其立六國之後以培植反秦力量。後來,又隨武臣一塊來到趙地,使趙地發展成爲三大反秦中心之一。鉅鹿之戰中,他是駐守鉅鹿城外的盟軍的主要力量之一。項羽消滅王離軍團之後,他與諸侯軍共同參加了對章邯的作戰,還親自致信章邯,分析利弊,成爲章邯最終決定降楚的原因之一。只是因爲他後來與張耳反目,憤然出走,纔沒有跟隨項羽入關。但是,陳餘在反秦中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項羽僅僅因爲陳餘沒有跟隨自己入關而忽略了陳餘在反秦中的功勞,是不應該的,也是不明智的。

項羽的失封導致田榮、彭越、陳餘聯手叛楚,客觀上幫了劉邦。

楚霸王項羽爲什麼會敗給地痞劉邦 第2張

網絡配圖

2、最重自尊,不容逆耳

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之後,自封爲“西楚霸王”。然後項羽一連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投降的秦王子嬰給殺了;二是放了一把火,把秦王的咸陽宮燒了;三是將秦咸陽宮的珍寶、美女全部帶走了。據史書記載,咸陽宮這一把火整整燒了三個多月,整個宮殿全部燒成了灰燼,然後項羽準備東歸了。項羽自己西楚國的國都是在彭城,就是今天江蘇的徐州;燒了秦王的咸陽宮後,他要從陝西返回自己的都城去了。當項羽要走的時候,有一個人來見他。這個人史籍上沒有留下名字,史書記載只有兩個字,叫“說者”,就是遊說他的人。這個人給項羽提了一個建議,說關中這個地方太可貴了,你不應該東歸到彭城去,而應當在關中建都。陝西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此地是一個大盆地,四面全是山,有四個重要的關口,東邊是和河南交界的函谷關,南邊是靠近湖北的武關,西邊是大散關,北邊是蕭關,四個關口環繞,其他地方都進不來。所以自古以來陝西有一個別名叫“四塞”之地。

這個地方可以建都。你在這兒建都,要稱霸天下就非常容易。項羽一聽,有道理;但再一看,整個咸陽的宮殿已經叫他燒光了,他又覺得沒法待了,就把這個“說者”給打發走了。這個“說者”一出來,感覺很遺憾,脫口而出說了一句話:人們都說“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是這個樣子。“說者”就是說說他自己心中的一點感慨,但是馬上有人打個了小報告,告訴了項羽。項羽一聽,這還了得,罵他是“沐猴而冠”!就下令把這個“說者”抓起來,烹了。“烹”是一種很殘酷的刑罰:架一口大鍋,把水燒開,把人扔在裏面活活地煮死。

這件事有許多令人深思的地方:

第一,這個“說者”的建議對不對?很顯然,“說者”的建議是非常高明的一個見解,建都關中,易守難攻。如果建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則東西南北都是平原,無險可守。但是,項羽沒有聽進去。

第二,既然史籍沒有記載這個“說者”的姓名,應當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小人物提條意見,你採納也罷,不採納也罷,哈哈一笑就完了,這纔是一種豁達的處事態度;即使罵個“沐猴而冠”,也不必計較。但是,項羽就很計較。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項羽這個人非常自尊,你稍微傷了他的自尊,他絕不會放過你。這個“說者”提了這麼一個好的建議,說了一個“沐猴而冠”,就落了這麼樣的一個下場,原因就在於他犯了項羽的大忌。項羽這個人容不得別人對他說個“不”字,別人說一個“不”,他一定很難接受。這樣一來,誰敢給項羽提意見啊?

楚霸王項羽爲什麼會敗給地痞劉邦 第3張

網絡配圖

3、剛愎自用,失察失人

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成就他的事業,也可以損傷他的事業。項羽的性格中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過於自信,剛愎自用。自信是人性的一個優點。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他什麼事情也完不成,因爲有自信,你才能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去克服在實現人生目標過程中的所有困難和障礙,所以,沒有自信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的自信過了頭,那就壞了,自信過了頭就成了謬誤,就是剛愎自用。

項羽剛愎自用,引起了一系列失誤,就是失察,失人,失態,失信等。

失察:韓信的寒心

項羽不是個一般的人物,他是“西楚霸王”,是一個軍隊的主帥,換句話說,他是西楚國的一把手。處於這樣顯赫的地位,又懷抱着稱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個重大的任務,就是要善於考察和決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比如韓信。韓信開始是跟着項梁的,項梁死後歸了項羽,他在項羽手下幹過,提過不少建議。他對自己在項羽手下那段生活很傷心。韓信攻佔了齊國以後,項羽派人去遊說他,勸他叛漢,要麼歸楚,要麼中立。韓信當時很傷心地說了這麼幾句話:“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我韓信在項羽的手下幹事,官位最高的不超過郎中,職位只是執戟;言不爲項王所聽,計不爲項王所用。我的價值得不到體現。所以,韓信跳槽、轉會了。韓信是一位軍事天才。楚漢戰爭所有的軍事將領,能稱得上一流軍事天才的只有兩個人,就是韓信和項羽。劉邦充其量只是個二流。

韓信向項羽提過什麼建議我們今天不知道了,但是,據我們對韓信的基本判斷,韓信給項羽的建議不會是毫無價值的。項羽聽不進去,爲什麼?項羽太自信了。他只相信自己,一個侍從,向他提建議,他能放到眼裏嗎?項羽因此而失去了一位軍事天才,而且是決定他自己命運的軍事天才。這就是剛愎自用給項羽帶來的第一個致命傷:失察。

失人:范增的冷遇

如果我們熟悉楚漢戰爭的歷史的話,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劉邦手下謀士特別多,大家可以掰着指頭算算,張良,陳平,蕭何,這是一流的;二流的如酈食其之類就不說了。還有那些草根、草民。反過來看項羽,項羽手下謀士有誰?大家只知道一個,“年七十,好奇計”的范增。

楚霸王項羽爲什麼會敗給地痞劉邦 第4張

網絡配圖

所以可以說,劉邦手下人才濟濟,項羽手下人才寥寥。且不說武將,單看文臣謀士,項羽手下基本無人。這個現象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爲什麼項羽手下沒有謀士,只有一個范增?這和項羽的剛愎自用太有關係了。拿我們今天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項羽這個人的主意太大,主意太大就是他的主觀性太強了。他不需要謀士,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主。我們前面講過鴻門宴,決定第二天消滅劉邦的是誰?項羽。決定撤銷第二天軍事行動的是誰?項羽。他和誰商量過?沒有。他召集過會議嗎?沒有。他和他最信任的范增商量過嗎?還是沒有。所以項羽不要謀士。

前面我們講過陳平利用一桌飯菜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其計謀水平非常普通。我們接着講這個故事:

過了不久,范增建議急攻滎陽。當時,項羽選準了劉邦的軟肋——糧道(甬道),集中兵力,斷了劉邦軍隊的糧道。劉邦被困在滎陽城中,斷了軍糧,陷入困境(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只好提議:“請割滎陽以西以和”。滎陽以西是劉邦已經攻佔的土地,而且,佔了滎陽以西,就可進一步奪取關中。劉邦要不是陷入困境,絕對不會開出這樣的條件。

項羽因爲懷疑范增,竟然不聽范增的建議。范增勃然大怒,請求告老還鄉。項羽竟然也答應了,於是范增離開了項羽。

項羽如此輕信,使他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謀士范增。范增臨走時說:大王好自爲之,天下的大局已定了(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爲之)。

項羽的剛愎自用,使他失去了范增,還失去了一大批可以爲他出謀劃策的人。這就是他剛愎自用第二方面的惡果:失人。

失態:項羽的大怒

失態就更明顯了。如果我們翻翻《史記》,有關項羽的記載中用得最多的兩個詞是什麼呢?“怒”,“大怒”。項羽一弄就是“怒”,一弄就是“大怒”。我仔細翻檢了《史記》,就找不到項羽的笑。找來找去,整個《項羽本紀》記載項羽的一生,他只有一次笑。什麼時候笑的呢?烏江自刎。烏江亭長划着船叫他過江,說你將來還可以東山再起啊,這個時候他仰天大笑,一笑之後,就自殺了。換句話說,在項羽的一生中間,隨處可見的就是項羽大怒,項王怒,項王大怒。我們不妨作個簡單列舉:

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

楚霸王項羽爲什麼會敗給地痞劉邦 第5張

網絡配圖

項王怒,烹周苛,並殺樅公。

項王怒,欲殺之。

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

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阬之。

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

如此多的“怒”“大怒”,大多是由於項羽的自尊受到了傷害。項羽是個極其自尊的人,一旦傷了他的自尊,馬上就勃然大怒。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間那些最愛生氣的人,氣性大,愛大怒的人,也都是最自尊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多多少少都是剛愎自用之人。別人做得不順心,別人說得不順心,馬上就發火。

4、項羽的天賦與不幸

項羽是要打天下的,他是要用人的,爲什麼卻如此剛愎自用呢?他爲什麼不能夠把握自信的度,而自信得過了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