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充哲學是怎麼樣的?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王充哲學是怎麼樣的?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麼?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說到王充的教育思想還是非常複雜的一個問題,其實學術界也研究了很久了,那麼這個王充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什麼呢?下面一起研究看看,有感星期的別錯過了,趕緊來揭祕看看!

東漢著名思想家王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並不太著名的人物,我們在各種典籍中也很少看到對他的記載。然而這並不能湮沒王充是一位偉大唯物主義哲學家的事實。在儒學獨尊、迷信盛行的東漢時代,王充哲學無疑是當時社會主流思潮中的“異端”。

在東漢初年上至皇帝、下至平民老百姓都對鬼神無比崇敬的年代裏,王充勇敢地提出無神論,簡直穿越時代2000年!他就像《皇帝的新裝》中的那個小孩一樣,世人皆醉唯我獨醒。

王充哲學是怎麼樣的?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王充一生著作頗豐,按照史傳的記載,他曾寫有《譏俗》、《政務》、《養性》、《論衡》等作品,但其中最知名的是《論衡》。後人稱讚這部書,主要是因爲它“疾虛妄”,即針對當時的一些迷信陋俗進行批判,提倡實事求是的學風。

王充寫作《論衡》一書,就是針對這種儒術和神祕主義的讖緯說進行批判,“疾虛妄,崇實誠”。他以不畏強暴的大無畏精神,求真理,正是非。他以科學爲依據,以“證驗”爲尺度,對一切虛妄謬論給予無情的批判。在讖緯迷信充斥於世的條件下,他敢於公開抨擊“天人感應”,“神靈怪異”,一掃漢代二百多年陰陽讖緯之風,爲東漢學術另闢途徑,在思想史上有重要意義。

《論衡》是中國哲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用道家的自然主義攻擊儒家的天人感應說,使中國哲學史上掀起了一大波瀾。 《論衡》共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該書被稱爲“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

據《後漢書》記載,《論衡》共八十五篇,內《招致》一篇有錄無文,實際上只有八十四篇,是他用了 30年心血寫成的一部哲學政論鉅著。由於《論衡》直指官方神學化的儒學,因此被列爲禁書,不得流傳,東漢政權瓦解後,才重見天日,但這已是王充死後百年的事了。

博學奇儒王充,東漢基層幹部裏的“蘇格拉底”

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他的祖先王氏原先是魏郡元城(河北大名)的名門望族,後因軍功遷徙到會稽。燕趙俠義好鬥的習氣改變了他們家族的命運。到王充出世時,他家已是“貧無一畝庇身”,“賤無鬥石之秩”。

王充少年聰穎,鄉里稱孝。後到京師洛陽,受業太學,師事班彪。治學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在洛陽賣書店閱覽羣書。王充到京師時,已年滿18歲,風華正茂,正是學知識,長見識的大好時機。在京師太學裏,王充受當時古文經學家桓譚和班彪的影響最深,他說桓譚爲漢世學術界值定是非之人,就像一個公正的執法官一樣。從前漢朝的丞相陳平少時曾爲鄉里分肉,“分均若一”,鄉親們都誇讚這是能當丞相的象徵。在洛陽,王充入太學,訪名儒,閱百家,觀大禮,大開了眼界,大增了學問,初步形成了他博大求實的學術風格。

在歷史教科書裏,王充時常被冠以“偉大的唯物主義者”的大名,但在我看來,他最大的思想價值卻未必在於此,而在於他以蘇格拉底式的詰問法來從事哲學研究,活脫脫是一個從古希臘穿越到東漢的“穿越黨”。

要說清楚王充是怎麼進行蘇格拉底式的哲學思考的,我們就不得不順便說一下他的宦海沉浮。東漢公務員有兩條路走,一條是拿了“孝廉”“茂才”名頭的“人才直通綠色通道”,運氣好可以升到省部級幹部(郡太守或州刺史)。走這條路的人除了必修“拼爹”這一課之外,還得在首都洛陽的“太學”裏“鍍金”,熟悉以《春秋》爲核心的儒家經典。

而與一天到晚研究《春秋》案例的這些官僚不同,東漢公務員的另一支隊伍則由大量的基層辦事人員構成:他們“拼爹”無望,卻得負責緝盜、收稅、賑災、修水利、寫文書、傳遞文書等繁重日常事務,工資還很寒酸,其中諸如焦仲卿(《孔雀東南飛》中的男主角)者,甚至因爲沒時間歸家而導致嚴重的家庭矛盾。但幸運的是,由於這些基層官吏多接觸實務,辦事能力與邏輯頭腦也得到了一定的鍛鍊。

王充就是這樣的一位具有基層工作經驗,同時又具備哲學反思的能力的公務員。他本人一直做郡縣幕僚,沒機會往上走,但多瞭解民間疾苦,也有點憤世嫉俗。他的代表作《論衡》因爲觀點有點不太主流,是在漢末纔在蔡邕等人的引薦下才爲世人所知的。

王充哲學是怎麼樣的?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第2張

王充的教育思想

在《論衡》這部著作中,談到教育問題。如環境與教育在人的培養中的作用;反對“生而知之”,主張“學而後知”的學習論;反對呆讀死記,重視實際鍛鍊的學習方法;反對復古,重視現實的教育內容;反對“信師是古”,提倡“問難探索”的學風,等等,這些對以後唯物主義教育思想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王充依據自然科學理論,吸收道家“無爲自化”和荀況的“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的思想,建立起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哲學體系。 具體分類列舉如下:

1.論人性和教育的作用

王充與董仲舒類似,也把人性分爲三種:有生來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來就惡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無善無惡,或善惡混雜的人,是中人。但人性的善惡,並非受命於天,而是由自然的“氣”構成的,人性“秉氣有厚薄,故性有善惡”。他認爲生來就善或惡的人很少,絕大多數是中人,中人之性可以通過教育使之定型。生來就惡的人也可以通過教育使惡爲善。總之,在他看來,人的善惡在於教育。因此,他特別強調統治者應該重視教育,發揮教育在治國化民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與人性的改良

人出生之後,人性就有了差異。如果個體稟受的五常之氣非常淡薄或嚴重失調,就難以接受五常之教的影響,它的性質便是惡的;如果稟受的五常之氣非常濃厚而且協調,便易於接受五常之教的影響,它的性便是善的。處在兩者之間的,很難說善或惡。所以,王充也將人性分成了三個等級。王充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在於決定人性的發展方向,教育不僅可以改造人性,更是人類實現自身價值的必然途徑,教育是世人實現其天賦價值、使人成爲真正人的手段。

(2)論教育對改造社會的作用

王充認爲,世界上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力,其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力量,便是知識的力量。王充還認識到教育在發揮社會作用是所表現的隱效性。他認爲,有些事本身好像不產生任何效益,但那些直接產生效益的事業又依賴其存在和發展。這裏,王充極其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作爲其他事業基礎的作用。

2.培養“文人”和“鴻儒”的教育目標

王充理想的培養目標是“鴻儒”。他把人才分爲四個層次:第一是“鴻儒”,能獨立思考,著書立說;第二是“文人”,獨立思考能力略遜,但文才尚佳,善於寫一般的奏章公文;第三是“通人”,文筆談不上,但能博覽古今,知識淵博;第四是“儒生”,連博覽也談不上了,只能掌握一門專業(一經),從事教學而已,這是人才的最低檔次,只比沒文化的俗人強一點。可見王充特別推崇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其次是文才,再其次纔是知識的淵博程度,最看不起專經傳授的教師。王充譏諷這類人是鸚鵡學舌,就像“門人”、“郵者”一樣,毫無自己的創意成果。這固然是出於他對當時經學教育的強烈不滿,但輕視一般傳授知識的教師,也是片面的。

王充的培養目標是“文人”和“鴻儒”。可見,王充是把培養傑出的政治人才和學術人才作爲教育的最高目的。

3.論學習

王充堅持唯物主義立場,認爲天地之間沒有生而知之的人,學習是獲得知識的惟一途徑。當然人與人的稟賦不同,但不學是不可能得知的。他指出:“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知物由學”可謂古代最有價值的認識論命題之一。

王充認爲,學習應是感性認知與理性思考相結合的過程。其中耳聞目見的直接認識是基礎,否則就可能被虛假浮誇的東西所迷惑。所以他強調:“須任耳目,以定情實。”但僅憑耳目,得到的只是表象而已,還必須將感性認知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得出正確的判斷。他說:“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開心意。”王充兼論感官與思維的作用,使古代學習理論上升到新的高度。

4.關於教學過程

王充認爲,教學過程包括“任耳目”的感性認識和“開心意”的理性認識以及“引效驗”的實用知識三個階段。這個過程是符合認識和教學規律的。

首先,“任耳目”,強調感性認識的重要性。“任耳目”,就是說個體只有通過目見、耳聞、口問、手爲等外在方式感知外在客觀事物,才能積累經驗獲得知識,感知是知識的的來源和基礎,是學習的第一階段。

其次,“開心意”強調理性認識的重要作用。所謂“開心意”,就是要求開動腦筋,進行思考。

第三,“引效驗”,強調實效驗證的必要性,“有效”就是與事實相符合,“有證”就是要有確鑿的證據。符合實際效果、有確鑿證據的論點就是真實的正確的,否則就是虛假的錯誤的。

王充哲學是怎麼樣的?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第3張

5.關於學習方法

(1)反對“信師”,主張“距師”

王充感嘆:“凡學之道,距師爲難。”距師即與師保持距離,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師,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距師並不是拒師,王充更沒有徹底否定孔子等聖賢的意思,他提倡的是追求學術真諦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實事求是的態度。在當時獨尊儒術及師道尊嚴盛行的環境下,更是具有反潮流的突出意義。

(2)反對“是古”,主張“問難”

王充對當時學者“是古”的盲從、迷信學風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他強調治學一定要有“問難”的懷疑、批判精神,問難不同於一般不理解時的提問,而是懷疑、質問、批判。

(3)積漸琢磨

王充認爲,知識、道德和能力的獲得和形成,既要靠日積月累的功夫,也要靠師友討論琢磨。

王充《論衡》狀留篇中有這樣的句子:“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私須之作。”後來演變成諺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爲山九仞,豈一日之功。”

類似地國外也有句諺語“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人也常常說“不急,不急,慢慢來,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這樣的人生道理可謂人人皆知,但是堅持做到的卻是少之又少,很少將一項專業技能練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相反,很多人是騎着驢找馬,頻繁的改變自己的職業道路,每次都從零開始,結果是累死了驢,也沒找到馬,白白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我們每個人在路上,要想走得快,走得好,請一定要記住貪多嚼不爛,貪多走不遠。

(4)專心致志

注意力集中是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過程中不可缺少必要心理條件。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地做好某種事情,的確是使學習和事情取得成功的保證。

王充的教育思想以鮮明的批判精神爲特徵,尤其是他“不避上聖”的風格具有強烈的學術民主精神。在章句和讖緯神學瀰漫整個社會的時候,他敢於破除傳統,批判權威,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綜上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可直觀敘述如下:

王充哲學是怎麼樣的?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第4張

反思與總結

筆者認爲,概況地說說,王充教學思想中唯物主義表現在幾個方面:認知識來源上看,他反對 "生知",主張"學知";從教學過程上看,他認爲教學過程應包括"見聞爲"的感性認識和 "開心意。的理性認識兩個階段;從教學效果上看,他注重"效驗",強調以實際效果來檢驗知識的真僞。這也就是王充在中國教育思想史上的主要貢獻。

參考文獻:

徐英瑾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王充,東漢基層幹部裏的“蘇格拉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