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最直接的責任人當然是石顯、弘恭的陰謀詭計,以及漢元帝的糊塗。但是從根子上講,蕭望之之死,是儒家與法家的思想陣地搶奪戰,是權力鬥爭的結果,也是自漢武帝崇儒政策以來,法家對新興的儒家思想,最後一次反擊戰。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蕭望之

蕭望之冤死事件

漢宣帝駕崩前,爲太子劉奭留下了一個三人的輔政團隊,他們是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光祿勳前將軍蕭望之,和光祿大夫周堪。其中,史高是漢宣帝的表叔,外戚;蕭望之和周堪都是漢元帝的老師。

在三人輔政團隊以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勢力——中書令弘恭和尚書僕射石顯。弘恭和石顯都是太監,漢宣帝的祕書長,朝政事宜的幕後重要參與人。

這五個人分成了明顯的兩派,史高與弘恭石顯走得近,蕭望之與周堪爲了對付史高,提拔宗室子弟劉向爲給事中,金敞(金日磾侄孫)爲侍中,進入內朝官,參與朝政決策。

史高石顯等人主張依照舊典章制度行事,蕭望之等人主張改變政事,摒棄太監。兩派鬥爭愈演愈烈,蕭望之不斷推薦名儒出任諫官,抨擊史高一派。蕭望之錯用了一個人,給他帶來滅頂之災。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第2張

石顯

此人叫鄭朋,是個卑鄙的儒生,他本是一名普通的待詔,爲了投靠蕭望之,給朝廷上了一份爲蕭望之歌功頌德的奏章。靠這一份奏章,鄭朋迅速成爲蕭望之的心腹和爪牙。爲了奉迎蕭望之,鄭朋常常在奏疏中抨擊史高、許章(許平君的侄子)的過失。

鄭朋上躥下跳,慢慢地讓蕭望之看清了他的嘴臉。蕭望之這麼個名儒,身邊出現個道德敗壞的人,早晚受累,於是蕭望之乾脆疏遠了鄭朋。鄭朋大失所望,忙得一身汗,一文賞錢也沒撈着,心有不甘的他立馬調轉船頭,一頭扎進史高許章的懷抱。

鄭朋對許章說:“以前那麼說都是周堪他們讓我這麼說的,我一外地人,哪知道這麼多事!我可以彈劾蕭望之五條過失,一樁大罪!”

石顯弘恭知道後,決定拿這事做文章,他們乘蕭望之休假,讓鄭朋勾連另外兩名“一丘之貉”,提交上了彈劾書。

在古代,彈劾是件大事,如果只是一般的奏疏抨擊,甚至當場爭吵都不算大事,一旦被彈劾,就要進入司法程序。比如宋朝,宰相受到彈劾必須立刻辭職。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第3張

漢元帝

鄭朋的彈劾書提交後,弘恭石顯給漢元帝喝了一碗迷魂湯:蕭望之私結黨羽,誣陷大臣,離間皇親,應該“詔至廷尉”。“詔至廷尉”古代意思就是由廷尉正式逮捕審訊,如果對方是三公高官,還有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被詔之人要自殺。

漢元帝糊塗,白當了二十年太子,根本不知道“詔至廷尉”就是逮捕,以爲就是讓廷尉問話覈實,就同意了弘恭石顯的建議。蕭望之連分辯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下獄了。

過了段時間,漢元帝問周堪,蕭望之哪去了,才知道真相,氣得大罵弘恭石顯。弘恭石顯一邊承認錯誤,一邊繼續給漢元帝喝下第二碗迷魂湯:事已如此,也不能一點說法沒有就釋放蕭望之,別人會認爲是皇帝錯了,建議以赦免的方式,讓蕭望之出獄。

雖然都是出獄,赦免的意思是蕭望之有罪,不予追究而已。漢元帝爲了自己的面子,稀裏糊塗讓蕭望之頂着犯罪分子的帽子,被免官出獄。

又過了段時間,漢元帝準備重新啓用蕭望之,賜他關內侯,加給事中,並打算讓他出任丞相。就這這個關鍵時候,蕭望之的兒子蕭伋插了一槓子,把蕭望之推向危險的境地。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第4張

漢宣帝

蕭伋很不知趣地上了一道奏摺,要求給父親平反以前的罪責。本來蕭望之已經被起復,等於皇帝變相承認了錯誤,蕭伋這麼做忘了一個基本事實,蕭望之下獄雖然是弘恭石顯蠱惑,但是決定還是皇帝做的,你這麼做不等於逼皇帝對以前的事做檢討嗎?

蕭伋的上疏,讓弘恭石顯又抓到了反擊的機會,他們乘漢元帝心中不爽之機,對他說:“前次蕭望之犯罪事實很清楚,沒有受到應有處罰,這會兒他不悔過,又指使兒子翻案,委過天子,有失大臣體統,應該抓起來教訓一下。”

漢元帝不忍,說:“老師性格剛烈,萬一不從自殺了怎麼辦?”

弘恭石顯又給他喝下第三碗迷魂湯:“人性命最寶貴,哪那麼容易自殺,教訓他一下,過段時間你再釋放他就是了。”漢元帝同意了。

當廷尉再次來抓捕蕭望之時,蕭望之仰天長嘆,服毒自殺。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第5張

蕭望之

蕭望之之死最直接的責任人

從蕭望之之死的過程來看,以下幾個人顯然要對此負責:

1、弘恭石顯:

這倆人是蕭望之之死的最直接責任人,劊子手。正是他們的蠱惑和推動,才讓漢元帝一次次上當,讓蕭望之冤死。

2、漢元帝

漢元帝此人品行學識都不錯,對蕭望之的個人感情也很深,蕭望之冤死後他連續哭了幾天,以後每年都要祭奠蕭望之,終生如此。

但漢元帝又是個糊塗蟲,不明事理,容易被矇騙,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又不足。第一次上當後,就應該對事件做出個明確結論,蕭望之到底有沒有罪?弘恭石顯欺騙君主,又該如何處罰?什麼也沒做,爲第二次上當受騙埋下伏筆。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第6張

漢元帝

3、蕭伋

在最不該出手的時機出手,蕭伋坑爹!

4、蕭望之

蕭望之自己也有責任,首先事件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惹起,爲了達到扳倒史高的目的,不加分辯啓用小人,結果被人家反咬一口,用人不明,目的不純!

其次,蕭伋上疏很可能是蕭望之唆使,這麼大的事件,蕭伋不得到父親同意,絕不敢擅自行動。這就說明,蕭望之其實也就是個腐儒,辦事能力低劣得很。

5、史高、許章

史高、許章雖然沒有直接出手,但蕭望之之死,他倆不可能一點作爲也沒有,幾乎可以認定,史高才是蕭望之之死的幕後黑手。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第7張

蕭望之

蕭望之之死是儒法之爭的結果

以上分析,僅僅是針對事件本身,似乎是私人恩怨使然,其實不是。當我們瞭解蕭望之之死的歷史背景,就會發現,暗藏在蕭望之與史高弘恭恩怨背後的,其實是一場政治路線的鬥爭,是一場儒家與法家,誰執政執牛耳的權力鬥爭。

蕭望之、周堪,以及劉向、金敞,甚至包括鄭朋,他們身上都有一個標籤:儒生。史高、弘恭、石顯,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標籤:法家。

他們什麼時候形成兩派的呢?早在漢宣帝時期就已經形成了!漢宣帝的治國理念很清晰:以法家思想爲核心,王霸雜用。你看漢宣帝一朝的名臣,就很清晰地展現了他的這個思想。邴吉、張安世、杜延年、趙廣漢、張敞、韓延壽、尹翁歸等等,都是法家治國的好手。

而與之對應的是,漢宣帝對儒家思想和儒生,是不大看得上眼的。比如蕭望之,雖然全社會推崇,但是一直不被重用。再比如匡衡,驚動全國的文化明星,比易中天都牛,漢宣帝就是不用。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第8張

邴吉

太子劉奭曾經勸漢宣帝“以儒治國”,被漢宣帝痛責“亂我漢家天下者太子也”,並一度準備廢掉太子。

不過,面對儒家崛起的大趨勢,漢宣帝也犯了兩個錯誤:一是讓太子劉奭從小浸淫在儒生中間,變成了從頭儒到腳,從裏儒到外的儒家好學生;二是讓蕭望之出任輔政大臣,沒有強力打壓儒生勢力。

按漢宣帝的理念,治國的核心思想必須是法家,這就是他重用史高、弘恭、石顯的原因。不要認爲弘恭石顯是太監,立刻想到宦官亂政,漢宣帝不傻,這倆人雖是宦官,但是確實是法家思想治國的能手。

矛盾就出現在漢元帝登基後,蕭望之看到了儒家打翻身仗的機會。史高等人堅持按舊典章辦事,其實就是要堅持漢宣帝時期的法家路線。而蕭望之企圖改制,以儒家典章代替法家。

怎麼代替?自然是以儒生代替外戚和宦官,說白一點就是讓史高、弘恭、石顯都下課!這就是兩派走向水火不容的原因,你想閹割人家政治生命,人家就只好直接要你命!

蕭望之冤死事件是怎麼樣的?漢元帝爲什麼要逼死恩師? 第9張

蕭望之

關於蕭望之之死的陋見

筆者對西漢末年所謂的“新儒學”,基本持鄙視的態度,認爲這是儒學走進岔道的一段黑暗歷史。西漢滅亡,跟“新儒學”的興起滅不可分,極端一點說,就是“新儒學”將西漢推向了滅亡。

“新儒學”思想帶來的最嚴重問題就是價值觀的扭曲,並培養了一批道德低下,能力低劣,以學術爲門檻的利益集團,將社會帶向萬劫不復。

從漢宣帝之後,“新儒學”的妖孽橫行朝野,蕭望之之死,其實是法家對“新儒家”的最後一次反擊。此後,大漢帝國伴隨着新儒學的興起,向深淵一路滑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