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唐”的第一謀士是誰?李德林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實力!

“隋唐”的第一謀士是誰?李德林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實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隋唐”的第一謀士李德林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我國有句古話叫:“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意思是說,雖然兄弟之間有矛盾,但有外部危機的時候,兄弟便會齊心協力抵抗外侮。

但這句話反過來就是,外面的危機沒有了,兄弟便會鬩於牆。每一個朝代都是如此,隋朝也不例外。

“隋唐”的第一謀士是誰?李德林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實力!

當突厥和陳國被平定之後,隋朝的君臣矛盾、臣子矛盾以及太子楊勇與晉王楊廣之間的矛盾,便逐漸浮出了水面,並且慢慢地演變成了一場場人間慘劇。

一場宏大的權力遊戲,即將拉開序幕,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率先出局的竟然是天下第一謀士——李德林。

我們看一下此時的大隋朝堂,高熲爲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內閣老大)。平陳之後,蘇威接替了虞慶則,從納言升爲了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內閣老二),因爲他是高熲一手提拔上來的,所以毫無疑問是高熲的死黨。

另外,楊素在平陳之後,因爲功勞和拼命巴結高熲,接替了原來蘇威的位置,成爲了納言(門下省老大,相當於美國國會老大),不用說,他也是高熲的死黨。

我們前文說過,楊堅創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別爲: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

現在門下省和尚書省的權力都由高熲及其死黨把持,只有內史省老大李德林,不是高熲的人。

相反,他原是北齊舊臣,代表着山東豪族(太行山以東)的利益,而高熲、蘇威、楊素等人,都屬於關隴(陝西和甘肅)豪族集團。

兩個利益集團註定了不可能共享權力,而這兩個人,又都聰明絕頂,自然誰也不會服誰,註定必須有人下場。

他們的第一次較量來自楊堅登基之初。

虞慶則帶頭讓楊堅稱帝之後,內心一直惶恐不安,害怕北周皇室有朝一日復辟,自己必定遭到清算。

於是,他不斷慫恿楊堅對北周皇室進行大清洗,其中就包括9歲的周靜帝。

但是李德林堅決反對殺害周靜帝,而且這一點不是出於謀略,而是出於內心深處最起碼的善良。

因爲縱觀歷史上的篡位者,篡位之後是否殺害前任皇帝,並不會影響新任皇帝的權力。曹丕沒有殺害漢獻帝,趙匡胤沒有殺害周恭帝,但皇位一樣穩固。

李德林和虞慶則爭執不下之後,楊堅便去尋問高熲的意見。

高熲思維轉得飛快:

1、楊堅此刻來徵詢他的意見,肯定已經起了殺心,否則又何必多問。

2、虞則慶的才能完全威脅不到自己的權力,而李德林則不同,不僅深受皇帝信任,還才高八斗。

3、如果殺了周靜帝,最多楊堅本人留下一點罵名。但如果不殺周靜帝,萬一以後有人假借周靜帝的名義發動叛亂,楊堅肯定會責備自己。

於是,高熲選擇了支持虞慶則。但是李德林的書生意氣被激發了起來,這也是李德林唯一的缺點——過於耿直。他仍然以孔孟之道據理力爭,直到惹怒了楊堅,怒斥他:“君爲讀書人,不足平章此事。”

此事過後,楊堅冷落了李德林一段時間,讓他反省錯誤。不過,天下未定,楊堅還離不開李德林,沒過多久楊堅便又給了李德林重任,和高熲、蘇威、楊素一起編制隋朝法律。

但是,矛盾又發生了。

法律制定的過程挺順暢,但是頒佈之後,蘇威可能是處女座,看見有一點不合適的,就想更改。

但李德林卻認爲,律令已經頒佈,就不能輕易改動,即便有一些小的錯誤或紕漏,只要不到損政害民的地步,就不能頻繁的更改。

放到現在,李德林肯定是錯的,哪有法律出現紕漏或錯誤而不更改的,再小的錯誤也是錯誤,也要更改。但如果放到古代,李德林的意見卻是正確的。

截止今年,新中國已經成立70週年了,但是我們還會經常見到一些法盲。例如天津大媽擺氣槍射擊攤被判三年半。

可想而知,在沒有任何現代傳媒工具的古代,法律普及該有多難、成本該有多高。如果經常更改法律,可能導致基層出現混亂。

舉個簡單的例子,8月1日廣東某縣縣令判決甲有罪,但兩三個月後新法律傳到了廣東,應該是乙有罪,而且這條法律是7月15號就下發過的,此時該縣令應該怎麼判?

重判一次兩次可以,但次數多了呢?

而且當時百姓都不識字,很多人都是根據判決結果才知道,辦什麼事犯法,以及犯了多大的法。但是法律不斷更改,百姓們都搞糊塗了,不利於基層穩定。

最壞的規矩,也勝過沒有規矩。所以,李德林才說,只要不達到損政害民的地步,就不應該更改。

但是,蘇威不服,又提出可以在鄉村每五百家就設置一個鄉正,鄉正先學法律,然後讓他們管理民間訴訟,法律就能夠快速普及並落實到基層。

這個建議表面看起來很不錯,但實際上也很不靠譜,李德林很快就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1、鄉村的人際關係非常複雜,以前一般小事都由宗族老大處理,但是處理結果經常不公平,現在,把大事也交由他們處理,只會增加不公。

中國有部電影叫《盲山》,講的是一名女大學生被人販子拐賣到盲山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就知道什麼叫人際關係、見死不救、人人相護了。

今年還有部非常火的電視劇《破冰行動》,塔寨大房林叔,作爲宗族老大,對三房的人就非常苛刻。自行腦補,如果在古代,這種不公不得放大十倍八倍?

2、當時隋朝不過幾百個縣,吏部選派的幾百個縣令中還有很多不稱職,現在再選幾千個鄉正,那麼不稱職的人會更多,只會增加基層矛盾,而且還加大了國家財政負擔。

兩個人爭執不下,又把事情鬧到了楊堅那裏。楊堅召集羣臣一起商議,結果朝堂之上,太子楊勇和絕大部分官員都支持李德林,而反對蘇威的建議。

對政治敏感的人,應該已經感受到了,就在大臣們和太子站在一起的這一刻,本來一個普普通通的正錯之分,已經演變成了一個關乎權力之爭的政治事件。

古往今來,所有帝王,無論明智還是昏庸,都非常忌憚一件事——太子結黨。

現在,朝堂之上,滿朝文武大臣都和太子一起支持李德林,楊堅不覺心頭一震:這件事也許沒有那麼簡單。

但是他面不改色,側過臉微笑着問高熲:“你一直沒說話,也說說你的意見吧?”

此時,高熲的兒子已經娶了太子的女兒爲妻,作爲兒女親家,毫無疑問需要支持太子。但高熲敏銳的捕捉到了其中的政治危機。

他本和李德林不和,如果支持李德林,便是站到了太子和衆位大臣這邊,楊堅必定猜疑太子結黨營私。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此事,自己的前途、性命,以及太子的地位恐怕都會不保。

於是,他看着楊堅說了一句非常精妙的話:“天下之事,盡由陛下決斷!”

楊堅聽後終於鬆了一口氣,他雖然知道李德林是對的,但他仍然不想支持李德林,而是想傳達出一個信號:

老子還在,這個朝廷還是我楊堅說了算。

於是,他不顧所有人反對,當場決定全部按照蘇威的建議執行。

但是這兩件事,很快就被打臉了,全部如李德林所說,根本執行不下去。於是,很快楊堅又下令收回了原來的命令。

不知道,李德林是沒看透楊堅的本意,還是早已看透了權力鬥爭,但他一心爲國。

他竟然又上書一封駁斥楊堅:“當初我說不行,蘇威非要執行,現在命令已經發布,還沒執行多久,怎麼又要撤回。這和當時亂改法律,又有什麼區別?”

面對李德林的質問,楊堅非常生氣,如果換作三國時候的袁紹,肯定已經把李德林給殺了。但楊堅忍了下來,而是把這本奏疏交給了高熲。

高熲看完後,發揮了一貫反對李德林的傳統精神,狠狠的罵了一通李德林:兇狠暴戾,固執己見。

看到高熲的反對後楊堅仍然沒有消氣,但他知道李德林是對的,只是太過耿直而已。

於是,楊堅想了一個辦法,給李德林找點事做,省得他在自己面前天天煩人。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李德林竟然用自己的才華實現了完美的逆襲,給高熲、蘇威等人上了很生動的一課:

什麼纔是真正的實力!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