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高宗乾隆帝長子:永璜的生平簡介

清高宗乾隆帝長子:永璜的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永璜(1728-1750),清高宗乾隆帝長子,母爲哲憫皇貴妃富察氏,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東巡,孝賢純皇后駕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喪,但其間因與三弟永璋表現得不夠傷感,被高宗斥責二人不合體統,亦不懂禮節,被取消立儲資格。1750年薨,年二十三。追封定親王,諡曰安。

愛新覺羅·永璜(1728-1750),清高宗乾隆帝長子,母爲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皇貴妃爲乾隆十年追封,其母時爲潛邸侍妾)。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東巡,孝賢純皇后駕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喪,但其間因與三弟永璋表現得不夠傷感,被高宗斥責二人不合體統,亦不懂禮節,被取消立儲資格。1750年薨,年二十三。高宗雖感後悔,但爲時已晚,遂痛心地下諭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追封定親王,諡曰安。子二,綿德、綿恩。

清高宗乾隆帝長子:永璜的生平簡介

永璜一生的際遇與乾隆帝立太子密切相關。永璜史料及其子嗣的資料均有歷史文獻和歷史資料,相信諸位看官看過自有定論。

選自《清王朝皇權交接實錄》 作者:高冕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乾清宮西暖閣。

即位不到一週年、過一個月才滿二十五週歲的青年皇帝弘曆,也就是在中國百姓中知名度很高的乾隆帝,效法先父雍正帝,進行祕密建儲---選定大清國皇位繼承人。這一天,他將總理事務王大臣、九卿等召來,把親自書寫的皇太子之名仔細密封好,照例藏於乾清宮最高處"正大光明"匾後面。

弘曆選定的繼位人是誰?除他本人外,無人知曉。

當時,他已有三個皇子,年齡都很小:永璜8週歲,永璉6週歲,永璋1週歲。

永璜和永璉是幼童,永璋則是不曉世事的乳兒。永璜生母是庶妃富察氏,永璉生母是嫡妃富察氏,永璋生母是庶妃蘇佳氏。雖然,永璉生母的地位要比其他兩位高出一頭,最爲乾隆帝所寵愛,次年十二月將被冊封爲皇后,但大清國祕密建儲的最高原則是立賢不立嫡,生母的地位對於皇子能否當上皇太子不起決定作用。

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的一天,秋風初起,乍暖還寒,皇次子永璉得了傷風。皇子雖然金貴,但只是染感冒之類的小病,宮中也沒太在意。誰知永璉竟一病不起,此月十二日便死了。永璉生於雍正八年( 1730年) 六月全國衆多省份大鬧洪災之時,這位蹈天災而生的皇子享年僅八週歲。乾隆帝聞此噩耗,傷心透頂,悲慟不已。悲哀之際,將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建儲密旨取出,發表了一道上諭。當初,正式冊封永璉爲皇太子,諡號端慧,併爲其添設八旗養育兵丁一萬餘名之多。最爲中意的愛子早夭,對乾隆帝身心是一個巨大打擊。爲此,平素向來勤政的青年皇帝接連五天沒有臨朝。

清高宗乾隆帝長子:永璜的生平簡介 第2張

聆聽這道上諭之後,朝野才知,皇上首次確立的繼位人是永璉。在這道諭旨裏,乾隆帝透出將永璉定爲皇太子的兩個主要理由,一個是永璉系皇后所生之嫡子,另一個是雍正帝也屬意於他---爲他取了意蘊特定的名字。要過多年之後人們才能看清,前者纔是決定因素

其實,發佈這道上諭是青年皇帝弘曆的失誤。它使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明白,首次確立皇太子,自己未能進入皇父的視野,他們是失意者。如果乾隆帝能夠強忍悲痛,暗中繼續考察,再看中一位合意的繼位人,悄悄地將原定皇太子之名換掉,方不失爲高明之策。

永璉夭折後,朝臣們都不知道皇上有沒有再密立皇太子。實際上,他有很長時間都沒有內定皇太子。他在等待。數年之後,他又迫不及待地內定了一位皇太子。

由於這一切做得很隱祕,這位皇太子是誰,別人照例不知道。

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二十九是這一年的除夕。正值除舊迎新、普天同慶之際,一個突如其來的焦雷打在乾隆帝頭上:正在出痘的皇七子永琮永遠閉上了眼睛,年僅一週歲零八個月。乾隆帝不勝哀傷,情不自禁地吐露了內心的祕密。

於是,人們得知,乾隆帝第二次內定的皇太子原來是皇七子永琮。爲何要定乳兒永琮呢?說他在襁褓中表現非常優異,這是站不住腳的說法,即便乾隆帝真的早已認定他"性成夙慧"、"岐嶷表異",那也是格外垂青、另眼相待的結果,完全是心理錯覺。實質上,他將乳臭未乾的永琮內定爲皇太子,根本的原因是他崇尚中原傳統的嫡長制,渴望有一個嫡長子來接班,統治未來的大清江山。

兩個嫡子先後夭折,乾隆帝的哀痛絕非是尋常愛子夭折可以比擬。悲痛之餘,乾隆帝尚可聊以自慰的,恐怕是賢惠的皇后富察氏還年富力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尚處中年的富察氏身體康健,再爲皇上添幾個兒女怕是不成問題的。

要是皇后再爲皇上生個皇子,他會不會被乾隆帝寫進傳位密詔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爲,皇上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他是崇尚"立嗣以嫡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嫡長制建儲方式的。

富察氏相繼失去兩個親生兒子,情感世界經歷了天崩地裂的災難,痛不欲生。

清高宗乾隆帝長子:永璜的生平簡介 第3張

特別是永琮的早逝,彷彿將她心中那道永不癒合的傷口再次撕開,用乾隆爺的話來說,這一打擊"殊難爲懷"。

一個月後,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初四,乾隆帝東巡。賢惠的富察氏擦掉眼淚,強忍哀痛,隨駕到曲阜祭祀孔廟,登臨泰山,然後在濟南參加一系列活動。

三月四日從泰山返回濟南時,她得了輕微傷風,略染小恙,沒有引起乾隆帝的重視。

幾天後,她的小病小痛漸已好轉。不料,十一日夜半,迴鑾至德州之時,她溘然去世,年僅三十五週歲。

嫡妻的亡故,不僅意味着摯愛之花過早凋謝,而且意味着乾隆帝夢寐以求的嫡長制皇位繼承方式隨之葬送。遭受如此劫難,能不痛苦得發瘋嗎?

有人悲時有人喜。庶妃富察氏所生的皇長子永璜此時高興不已,認爲"母后崩逝,弟兄之中惟我居長",大有天助我也的快感。雖然父皇存心立嫡,第二次內定皇太子時也沒永璜的份,可現在老天註定父皇要斷立嫡之念了。無嫡可立,不就應當立長了嗎?

永璜禁不住喜形於色,對皇后富察氏之死沒有什麼悲傷可言。庶妃蘇佳氏所生的皇三子永璋得知自己兩次都沒有被父皇看中,富察氏又不是自己的生母,也沒有什麼哀傷的神情。

乾隆帝察覺後,勃然大怒,將永璜、永璋痛斥一頓。永璜"於孝道禮儀,未克盡處甚多",他的過錯甚至連累到他的幾位師傅,他們因此被扣去部分薪俸。到皇后喪期滿百日時,乾隆帝對兩位皇子的指責不僅沒有逐漸平息,反而大大升級。皇長子、皇三子的政治前途就此斷送。

對於乾隆帝選擇繼位人來說,乾隆十三年是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年,他不得不否定了曾經非常熱衷的嫡長制。當年六月,他說:"從前皇太子、七阿哥,朕亦非以系皇后所生另加優視,因較衆阿哥實在聰明出衆,亦爾衆人所共見共聞者。"這就是說,他首次確立皇太子以及後來內定永琮爲皇太子,不是爲了立嫡,而是爲了立賢。這與他半年前永琮夭折時吐露的立儲宗旨相比,顯然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也就是從這一年起,乾隆帝不再急於確立繼位人,轉而對各位皇子進行長時期地用心培養和祕密考察。這表明,在遴選大清國皇位繼承人這個問題上,他不再與先父雍正帝背道而馳,而是掉過頭來,走上了父親走過的那條路。

接下來,哪位皇子將是皇上看中的繼位人呢?對此,朝野非常關切,但皇上何時立皇太子,立誰做皇太子,誰敢多嘴多舌呢?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時屆六十二週歲的乾隆帝用硃筆確定了繼位人的皇子之名,密封后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這表明,長達二十五年的考察告一段落,乾隆帝終於又一次確定了繼位人。選定的繼位人是誰?只有天知道,只有弘曆本人知道。

弘曆這次內定皇太子的做法,不同於先父雍正帝,也不同於他自己首次建儲,沒有在建儲時公開宣示諸王和文武大臣。不過,他倒是效仿父親生前的另一招,書寫了一份與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面一模一樣的密旨,藏於一小匣內,走到哪帶到哪,以防不虞。在一切辦妥之後,爲防不測,他只向軍機大臣透了個底,知情範圍極小,行動極爲祕密。對於絕大多數滿漢朝臣、地方官員和天下百姓來說,皇上準備何時確定皇太子,皇上決定選擇哪位皇子做皇位繼承人,在乾隆十三年至乾隆六十年長達四十七年的時間裏,始終是個謎。

究竟誰是乾隆帝心目中的繼位人?乾隆帝對此一直不透丁點信息,至嚴至密,滴水不漏。於是,國中朝野乃至鄰國對此進行了漫長的猜議。

乾隆帝一輩子生了十七個兒子,都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之前。十七位皇子大多壽數不長,有的非常短命。其中,皇九子永瑜出生十個月就死了;曾被內定爲皇太子的皇七子永琮,死時僅一週歲零八個月;皇十子永玥、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死時都不滿三週歲,前者僅活了兩週歲零一個月,皇十六子也是來不及取名字就死了,皇十三子永璟只活了兩週歲零七個月;皇十四子活了兩週歲零九個月,皇十六子活了兩週歲零五個月;曾被立爲皇太子的皇二子永璉死時僅八週歲零四個月。超過十八週歲、長大成人的皇子有十人,分別是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其中五人沒有活過四十週歲。

成年皇子被朝臣乃至百姓私下裏一個個捏來捏去,猜測着誰能被皇上慧眼看中登上皇太子寶座。

乾隆六十年(1795年)新正,乾隆帝舉行家宴,對皇子皇孫一一賞賚,獨不賞皇十五子永琰。人們正感意外之際,只聽乾隆帝對他說:"爾則何用銀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銀子對你有什麼用呢?"此語意味深長。由此,乾隆帝內定二十多年的繼位人才隱約浮出水面。

沉重的懸念,漫長的猜測。

萬歲者誰能萬歲?人們嘴裏喊着,心裏並不相信。隨着乾隆帝逐漸年邁,憂國憂民者的心也揪得越來越緊:萬歲爺,得趕緊選定皇太子了!但選擇皇太子是皇上**之事,天下臣民沒有參與的權利,人們只能在暗地裏瞎操心。儘管乾隆帝將天下視爲一己之天下,但天下畢竟是天下百姓之天下。乾隆帝對於繼位人的**行徑對優選繼位人沒有好處,對穩定人心也沒有好處。國家皇位繼承人懸而未決,必致人心浮動,加劇暗中角逐。

所幸,乾隆帝膝下沒有康熙朝那班權慾薰心、如狼如虎的皇子。

所幸,乾隆帝本人如此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