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虞詡一生有哪些功績?爲何遭受九貶三刑?

虞詡一生有哪些功績?爲何遭受九貶三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虞詡一生有哪些功績?爲何遭受九貶三刑?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與魏軍交戰時故意示弱,一邊退兵一邊減竈,頭一天有10萬人的飯竈,第二天有5萬人飯竈,第三天只剩下3萬人飯竈,通過減竈的方法表明自己膽小怯戰,從而誘敵深入,大敗魏軍。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減竈誘敵之策多被後來兵家借鑑。但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名將卻反其道而行,通過增竈的方法示敵以強,最終大敗敵軍,這就是東漢名將虞詡。

虞詡一生有哪些功績?爲何遭受九貶三刑?

一、力保涼州

虞詡的起點並不算高,他祖父虞經只是個芝麻大小的獄吏,但是虞經人窮志不窮,對孫子虞詡寄予厚望,給他取字“升卿”,即升官之意。正如祖父對他的期望那樣,虞詡允文允武,不僅是能征善戰的名將,還官至尚書令,是個難得的直臣。

虞詡以儒學孝順出名,第一個職務是太尉府郎中。

在龐大的官僚體系中,這個職位並不算高,然而就是在太尉府郎中的位置上,虞詡幹了一件足以令東漢君臣汗顏的事——保住涼州。

公元110年,西北胡人作亂,朝廷年年與之作戰,勞民傷財、徒勞無功,同時各種天災不斷,造成朝廷財政困難,西北一帶民不聊生,整個涼州一片糜爛。於是大將軍鄧騭決意放棄涼州,專心對付北方匈奴。

在這種情況下,虞詡站了出來,他分析利弊,給出了三個反對理由:

一是先人開疆擴土,好不容易有了涼州,你們就這樣放棄了?

二是涼州一丟,三輔之地就是完全暴露在胡人眼皮底下,那裏的祖宗陵園怎麼辦?

三是涼州自古出人才,一旦拋棄他們必定大失人心,他們必然會心懷怨恨,從而和胡人聯手對付朝廷,那時候朝廷的麻煩就大了。

虞詡是十分聰明的,在這三條反對原因中,他機智地搬出了祖宗陵園來反抗鄧騭,讓鄧騭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置祖宗陵園於不顧。之後虞詡又建議將涼州官員的子弟家屬徵召入朝,表面上授予他們官爵,實際上是留在朝廷做人質,這樣涼州守將就會全力平叛,不敢造反了。

要不是虞詡及時站出來阻止了鄧騭愚蠢的做法,涼州很可能就不屬於東漢了。

要知道,涼州對於東漢是十分重要的,論經濟,它有河西走廊,是聯結中原和西域的要道,論政治,它靠近長安,是西北邊陲重地,論軍事,涼州將士向來彪悍善戰。在朝臣的國土意識淡薄的時候,虞詡爲東漢保住了整個涼州。

不過也正是在涼州問題上,虞詡得罪了鄧騭,他不久就被貶爲朝歌縣令。此時的朝歌正有刁民殺害官吏,聚衆爲亂,讓虞詡當朝歌縣令,鄧騭擺明了就是給他找麻煩。很多人都同情虞詡,虞詡卻置之一笑,“不遇槃根錯節,無以別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虞詡說到做到,開始了自己傳奇的軍事生涯。

二、平叛立功

對付朝歌賊寇,虞詡採用的是非常手段。

上任後,虞詡立即找來了一批壯士,不過他要的壯士不是一般人,他只要三種人:一是搶劫犯,二是盜竊犯,三是不幹活的地痞無賴。

虞詡讓這些人去投靠賊寇,充當間諜,把賊寇引進自己設下的包圍圈,將其一鍋端了。此外,虞詡還讓人潛入賊寇中給他們做衣服,偷偷在衣服上做記號,一看到穿着記號的衣服招搖過市的人立馬拿下,搞得賊寇很是慌張,以爲虞詡開天眼了。

在朝歌展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能之後,虞詡被安排到了對付羌人的最前線,當上了武都太守。羌胡作亂一直是東漢尾大不掉的問題,他們十分囂張,虞詡還在上任的路上,羌人就帶兵來戰。對付羌人,虞詡採用的是增竈計。

虞詡兵少,羌人兵多,面對來勢洶洶的羌人,虞詡下令加快行軍速度,讓羌人難以探知虛實;同時每天增加飯竈數量,以示援軍已到。

虞詡反兵書之道而行,略施小計,羌人絲毫不敢進犯。上任後,面對羌人圍攻,虞詡下令先用小弩射箭,故意示弱,等羌人大意之後,再用大弩進攻,彈無虛發,羌人大震。

同時虞詡下令軍士從東門出城溜一圈,換身衣服再從北門回來,給羌人一個城內兵多將廣的假象,搞得羌人人心惶惶,不敢再戰。虞詡料定羌人有退軍之意,於是在沿途設下伏兵,大敗羌人,從此羌人亡散,不敢再入侵武都。

無論是在朝歌賊寇還是武都羌人面前,虞詡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就像耍小孩玩一樣,依靠智商將敵人玩弄於鼓掌之間,殺敵於無形。“形人而我無形”,虞詡將戰爭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整治吏治

如果說虞詡在外任職期間是一個保境安民、造福一方的良吏的話,那麼入朝爲官後,虞詡就是個寧折不彎、正直剛強的硬骨頭。

公元126年,虞詡擔任司隸校尉,上任伊始,他就舉報了太傅馮石、太尉劉熹、中常侍程璜、陳秉、李閏等一班大臣,一時間“百官側目,號爲苛刻”。

虞詡的舉動無疑得罪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三公聯名彈劾虞詡,虞詡寧折不彎,放出狠話“即以尸諫”,我就是死也要舉報這些人。最後順帝沒辦法,只好罷免了司空陶敦。

舉報大臣只是個開頭,之後虞詡又辦了兩件大事。

一是舉報中常侍張防。

張防是順帝寵臣,平時貪贓受賄,弄權亂政,壞事沒少幹,虞詡屢次上書舉報,但都沒有結果。一怒之下,虞詡把自己綁了送到廷尉,“臣不忍與防同朝”,不是他死就是我活。

張防連忙在順帝面前大哭謝罪,同時派人在暗地裏加害虞詡,史籍中關於虞詡是否受到酷刑沒有明確記載,但是虞詡“二日之中,傳考四獄”,甚至有人勸他在獄中自殺,從中不難看出虞詡肯定是受了不少迫害的。最後宦官孫程、中常侍高梵等人極力搭救,虞詡才被釋放出獄,張防被流放邊疆。

二是整治貪污。

東漢規定,罪犯可以通過繳納贖錢來免罪,這個贖錢被單獨儲存、救助貧困百姓。

這個政策本意上是爲了資助窮人,但是隨着政策的執行,這筆錢逐漸進入官員的私人腰包,三公、刺史明知此中貓膩,卻聽之任之。正直敢言的虞詡毫不避諱地揭發此事,從此一大批貪官污吏遭殃,“謫罰輸贖自此而止”。

因此,虞詡受到權貴猜忌怨恨,一生“九見譴考,三遭刑罰”,即使平定羌亂立下大功也免不了坐罪免官,這種不畏強權、剛直敢言的性格伴隨他一生,這種精神甚至比他的軍事才能更值得後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