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朝第一儒將是誰?韋叡一生有哪些功績?

南朝第一儒將是誰?韋叡一生有哪些功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朝第一儒將是誰?韋叡一生有哪些功績?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南北朝時期,北魏軍中有這樣一句歌謠:“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虎。”

唱這句歌謠的士兵,都是北魏中山王元英的部下。

元英可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出身北魏皇族,是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時期北魏第一號軍事強人,在與南朝作戰中屢戰屢勝,可謂戰功赫赫、智勇無敵。他手下的士兵若能懼怕一個人,說明這個人必定非同尋常。

一個人若能讓敵人害怕,且被稱之爲“虎”,我們通常會認爲此人應該身材魁梧、驍勇絕倫,不是張飛、許褚一樣的猛漢,就是呂布、馬超一樣的型男。

而實際上呢?這位韋虎不但身體瘦弱、文質彬彬,更是連馬都騎不了,指揮打仗時要讓人擡着或推着。具體形象大家可以參照,三國中諸葛亮坐在小車上被士卒推着的場景。

01

韋虎的真名叫韋叡,生於公元442年,也就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在位期間。他的家族是三秦地區名門望族,後來因爲戰亂等原因,曾祖帶領全家搬遷到了襄陽。

韋叡少年時孝順,喜歡讀書,很得伯父韋祖徵的喜歡。韋祖徵多次到外地任郡太守,都把韋叡帶在身邊。如此,韋叡跟着伯父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得到了很好的成長鍛鍊。

成年後,韋叡長期在各地做地方官,儘管政績斐然,留下了廉潔、愛民的好名聲,卻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就這樣,一直快到六十歲時,韋叡依然做着他的地方官,若沒有什麼變化,即將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變化發生在公元500年左右,南齊皇帝蕭寶卷殘暴不仁,激起手下大臣、將軍們的強烈反抗,太尉陳顯達、護軍將軍崔慧景相繼起兵造反,國家陷於混亂之中。

面對又要天下大亂、改朝換代的局勢,時任上庸太守的韋叡認爲雍州刺史蕭衍是平定天下的命世之才,便派兩個兒子去交好他。

蕭衍的哥哥、豫州刺史蕭懿率兵勤王,平定了叛亂。不料,年少無知又暴虐無道的蕭寶卷竟然自毀長城,殺死了蕭懿。這一下,激起了蕭衍的強烈反抗,蕭衍隨即起兵從襄陽向建康進發。

韋叡得到消息,率領兩千郡兵日夜兼程趕去輔佐蕭衍。他給蕭衍提了不少建議,都被採納。

從此,韋叡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將他幾乎要被埋沒的非凡軍事才能展示給世人。

南朝第一儒將是誰?韋叡一生有哪些功績?

02

齊、樑朝代更迭之際,北魏趁着南朝內訌混亂,派中山王元英統領大軍南侵,不斷攻城略地,佔領南朝淮河流域的重要城池。用元英的話說便是:“欲焚之鳥,不可去薪;授首之寇,豈容緩斧!”

樑朝立國之初便面臨着一系列複雜而嚴峻的軍事形勢,蕭衍不得不把年老體弱卻德高望重韋叡派上前線。

蕭衍知道讓手無縛雞之力的韋叡上前線屬於趕鴨子上架,但情勢危急,不管你行不行,先趕上架再說。

蕭衍的本意是讓德高望重的韋叡代替自己坐鎮前線,協調好諸位將領的關係,不讓他們發生內訌即可。可讓他驚喜的是,一代儒將就此誕生。

先來看韋叡的成名之戰:攻佔合肥。

當時,樑朝的將軍胡景略、趙祖悅奉命攻打合肥,但由於兩人關係惡劣,互不配合,導致合肥遲遲未能攻下。韋叡到達後先調和兩人的關係,讓兩人不再互相爭鬥。

而後,韋叡觀察山川地理形勢,下令在肥水上築起一道堤壩,將水引流到合肥城下,隨之戰船也開到城下。這一舉措,在這場戰役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時,北魏大將楊靈胤率五萬援軍趕到。衆將害怕敵不過楊靈胤,紛紛請求增派援兵。

韋叡寬慰衆人道:“敵軍已到城下,此時再請求增兵已經來不及。再說,我們請求援兵,他們也會繼續請求援兵。用兵貴在出奇制勝,不在人數多少。”

說完,韋叡指揮衆將殺向楊靈胤,很快就大破敵軍。

城內北魏的軍隊見援軍被殺敗,便開始自己想辦法。他們發現韋叡新築的堤壩是勝負的關鍵,便派重兵來搶奪、毀壞這條堤壩。

起初,魏軍進攻很順利,佔領了岸上保護堤壩的一座小城,緊接着順勢朝堤壩殺了過來,形勢岌岌可危。

衆將慌了手腳,有的建議退回到巢湖,有的建議退保三叉。六十多歲的韋叡鎮定自若,命人取來他的傘扇旗幟立在堤壩之上,表示絕無退縮之意。

衆將見主帥如此勇敢,便穩住心神,與敵軍拼命廝殺。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最危急的時刻,韋叡也親自上陣與前來鑿堤的魏兵拼殺。主帥如此,手下將士焉能不盡心竭力?終於,魏兵被殺退,保衛堤壩的戰鬥取得了勝利。

之後,韋叡命人建起巨型戰艦,高度和合肥城牆一樣高,開始四面攻城。城內魏兵見到之後魂飛魄散,痛哭不已。

不久,城內守將杜元倫中了弩箭而亡,合肥守軍就此崩潰,樑軍順利攻下合肥。

此戰過後,韋叡威名大盛,北魏軍隊畏之如虎,見到他的傘蓋便退兵而去。

南朝第一儒將是誰?韋叡一生有哪些功績? 第2張

03

韋叡顯露出的過人軍事才華,讓梁武帝蕭衍刮目相看,很快又被蕭衍派上更重要的戰場,迎來他的巔峯之戰——鍾離之戰。

提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大家都會想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很少有人知道鍾離之戰。

而實際上,鍾離之戰堪稱南北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南北大決戰,其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其他著名的戰役。

公元505年,梁武帝派其六弟臨川王蕭宏統領大軍北伐,一開始軍威甚盛,打了幾個勝仗。北魏方面急忙派中山王元英和大將刑巒前來迎戰。

蕭宏既無統帥之才又膽小怯懦,一聽說中山王元英帶兵前來便害怕起來,召集衆將商議退兵。衆將除了呂僧珍外,都不同意退兵。蕭宏無奈只好勉強堅持,卻不敢再主動出擊。

一天夜裏,暴風雨大起,軍中發生一點騷亂,蕭宏以爲北魏軍隊打了過來,嚇得趕緊帶上幾名隨從逃跑而去。

主帥如此慫包,其結果可想而知。各支軍隊失去統一指揮,也跟着撤退。北魏軍隊乘勢追擊,樑軍大敗,死者近五萬人。

此戰過後,北魏軍隊送給蕭宏女人的頭巾,笑話他就是個娘們。本文開頭歌謠“不畏蕭娘與呂姥”中,“蕭娘”就是指蕭宏,“呂姥”則是指跟着蕭宏倒黴的呂僧珍。

你打我沒打成,那就該我打你了。

很快,北魏集結了四十萬大軍,由中山王元英統領,大舉南下,其第一個目標就是拿下南朝在淮南的戰略支撐點——鍾離城(今安徽鳳陽西北)。

鍾離城內只有名將昌義之率領數千人守衛,形勢岌岌可危。梁武帝急忙派韋叡、曹景宗率軍二十萬火速援救鍾離。

韋叡到達後,先仔細考察河流地形及戰場形勢,而後做出部署。

當時,北魏軍隊在邵陽洲上建起一座堅城,衛護淮河上的兩座浮橋,以保證糧草軍械源源不斷送給前線攻城部隊。

韋叡看出問題關鍵所在,下令在距離北魏堅城一百餘步的地方連夜挖戰壕,樹鹿角,修築營寨。

他手下有個“工程專家”馮道根,是個修城築寨的高手,此時正好發揮了他的特長。在馮道根的帶領下,樑軍在天亮時修建起一座堅固的營寨。

北魏軍隊早晨起來一看,登時傻了眼:怎麼睡了一覺,世界就變樣了呢?等再看到韋叡的旗幟,立馬又驚呼:老虎來了!

中山王元英看到樑軍營寨後,以杖擊地,恨聲道:“這是何等神人?”

哀嘆歸哀嘆,仗還是要打。元英派軍中第一猛將楊大眼,率領一萬多鮮卑鐵騎進攻韋叡的營寨。楊大眼當時號稱連關羽、張飛也不是對手的猛將,可見其戰鬥力的強悍。

果然,一開始樑軍抵擋不住,紛紛後退。韋叡臨危不亂,下令將糧車等所有車輛拴在一起結成防線,用長槍向外刺衝到近前的魏兵,用鐵鉤鉤魏軍的馬腿;遠處的命兩千弓箭手同時用強弩射擊。

如此一來,魏軍損傷慘重,連楊大眼右臂也被強弩射透,只好退兵。

次日,元英親自率大軍前來挑戰。韋叡從容不迫,坐在木車上,手拿白角如意指揮軍隊作戰。一日之間激戰數次,元英不勝而退。

夜晚,魏軍又前來偷襲,韋叡指揮軍隊反擊。激戰時飛矢如雨點一般密集,情勢萬分危險。韋叡之子韋黯請他躲避箭雨,韋叡堅決不許。

危急時,樑軍出現潰退的跡象,韋叡厲聲呵斥將士,安定住軍心。魏軍的夜襲又沒有得逞。

抵抗住魏軍的進攻,韋叡與衆將商議破敵之策,定下火攻之計。

恰好春雨連下數日,淮河之水突然間暴漲六、七尺,韋叡大喜過望,連聲叫道:“天助我也!”

韋叡一面派馮道根、裴邃等人乘戰船進攻邵陽洲上的魏軍,阻止他們搶救浮橋;一面命人找來幾十艘小船,在上面鋪滿茅草,往裏面澆灌上油脂,點着後藉着風勢順水放下,直衝魏軍的浮橋而去。

很快,浮橋、岸邊營柵都被點燃,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江上、岸邊霎那間成爲一片火海。樑軍乘勢驅兵大進,人人奮勇爭先,呼聲驚天動地,無不以一當百。

在漫天的煙火中,魏軍全面崩潰。中山王元英只帶數人棄城而走;楊大眼燒掉輜重營壘,狼狽撤退。

最倒黴的是正在攻城的魏軍,他們前有鍾離城,後路被切斷,只得跳水逃生,結果大部分葬身水中。

鍾離城守將昌義之已在崩潰的邊緣,以爲必死無疑。如今見到己方獲勝,悲喜交加,仰天長嘆,只叫道:“又活了,又活了!”

此一戰,魏軍水中溺斃者十餘萬,被斬殺六萬人,投降五萬人。雖說沒有全軍覆沒,卻也損失大半,立國以來從未有如此之慘敗。

此後,北魏再無力進行大規模南侵,直至滅亡。

南朝第一儒將是誰?韋叡一生有哪些功績? 第3張

04

韋叡瘦弱不堪,連馬都騎不了,能在戰場上建立卓越的功勳,憑的是非凡的智慧和膽略,堪稱儒將的典範。

諸葛亮輕搖羽扇,談笑間便破敵無數,那是羅貫中寫出來的,不是史實。而韋叡手拿白角如意,精神高度緊張地指揮作戰,厲聲呵斥後退的部隊,纔是真實的情況。

戰場上兇險萬分,生死一瞬間,若還有心情去談笑,那就真成了笑談。

我們讚賞韋叡若僅僅是因爲他的軍事才華和卓越戰功,那就不免落了俗套。我們讚賞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爲他的德行。

韋叡溫良謙和、廉潔奉公、淡泊名利、功成身退,是令人敬佩的賢德君子。

韋叡從年輕時開始,在多地任地方官,每到一地必有政績,百姓安居樂業,可謂爲官一任,造福一方。

領兵打仗安營紮寨時,韋叡先去視察士兵們的營帳建好沒有,鍋竈壘好沒有,等士兵們的營帳、鍋竈建好以後,他纔會住下、吃飯。

鍾離之戰大勝之後,昌義之爲感謝韋叡、曹景宗等人,拿出二十萬錢當作彩頭,讓他們玩賭博遊戲贏錢。韋叡不與曹景宗爭利,故意輸給了他。

曹景宗等衆將爭先恐後給梁武帝報捷,表述自己的功勞,而韋叡獨自留在最後。

雖然爲樑朝立有大功,韋叡從不居功自傲,不向梁武帝謀求高官厚祿,反而多次辭去官位,不和同僚們爭寵。

韋叡生性慈愛,撫養兄長的遺孤長大,待他比自己的親兒子還要好。對於生活困難的親朋好友,他經常把朝廷給自己的賞賜分給他們。

韋叡晚年兒孫滿堂,家族興旺。幾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其中韋棱成爲有名的經史大家。

七十九歲時,韋叡於家中病逝,可謂壽終正寢。他這個歲數,在當時那個年代稱得上高壽。梁武帝當天親臨弔唁,哭得很是悲痛,追贈給韋叡很高的榮譽。

歷朝歷代名人大家多對韋叡讚賞有加:

北宋司馬光:其臨陣也勇,其執事也敬,其律己也廉,其與人也惠,其居官也明。

宋元史學家胡三省:比年襄陽之守,使諸將連營而前,如韋叡之略,城猶可全,不至誤國矣。嗚呼,痛哉!

明代楊慎:六朝人才,韋叡爲冠。

從古至今,所立戰功超過韋叡的名將大有人在,然而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名將卻少之又少。

功名利祿人人喜歡,但是過度追求它,到最後反而什麼都得不到。像韋叡這樣,長壽延年、兒孫滿堂、家族興旺纔是最根本的,其他的都是浮雲。